启明1158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2260


完颜亮深吸一口气,渐渐按捺不住心中涌动的怒气。
“老令君一定要如此这般拔高敌人,贬低自己人吗?”
“若是这样倒好了。”
温敦思忠低声道:“若是老臣刻意为之,若是老臣故意这样做倒好了,这就说明此事只是老臣老迈昏聩,这一切都不是事实,大金国还有挽回局面的能力,可偏偏这是事实,不是老臣的妄言,大金国危如累卵,这让老臣情何以堪?”
完颜亮一愣,随即怒目圆瞪,一把抓住桌案上的茶碗,一甩手把茶碗摔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做工精致的皇家特供茶碗被摔的粉身碎骨。
温敦思忠一言不发,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完颜亮,对此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样子。
“我让你来是让你献计的,不是让你妖言惑众祸乱人心的!老令君,你不要太过分!”
完颜亮压抑着的怒火已然难以控制。
对此,温敦思忠也只是重重一叹。
“陛下向老臣问计,老臣已经没有十条计策了,只剩下最后一条计策可以供陛下参考。”
“说!”
完颜亮咬着牙,拼命抑制自己想要杀人的冲动。
“停止南征,就地防御,以优势地形行向南防御之策,全力平息契丹之乱,平复后方,让后方得到安定。
如此内平忧患,外拒苏贼,休养生息,聚兵存谷,待后勤充沛,兵精粮足,或主动出手,以高官厚禄收买苏贼部下,使之内乱。
或待局势有变,苏贼不能忍耐,主动进攻燕云,则以防御之势,叫苏贼做第二个赵光义,如此,才有彻底平定苏贼之可能。”
温敦思忠慢条斯理的说出自己唯一的建议。
完颜亮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不生气了。
“老令君看来是真的老了,连一点胆气都没有了,老令君不停对我说太祖皇帝何等勇武,而如今却要我放弃征伐,就地防御?还要高官厚禄收买苏贼?
他是贼!是贼!既然是贼,就绝对不能与之妥协!若与贼人妥协,谁都能用造反来从我手里换取高官厚禄!若是如此,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看来我是问错人了,老令君请回吧!”
温敦思忠深深看了完颜亮一眼,默默向他行了一个礼,转身慢悠悠的离开了皇宫。
等他回到家里,一个从皇宫跑来传旨的小官向温敦思忠传递了皇帝最新的命令。
温敦思忠四朝元老,功勋卓著,本来应该重用,奈何温敦思忠年老昏聩,不堪任用,着令温敦思忠去职、致仕,待乱平后回辽东老家颐养天年,再也不用来中都了。
同时念及温敦思忠为大金国建立立下很大的功劳,所以封他为王,赏赐土地、房屋、奴仆、丰厚钱财,作为他一生为国奋战之酬谢。
温敦思忠的家人们愕然地看着面色平静的温敦思忠,完全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温敦思忠去了皇宫,很快又回来了,紧接着就是皇帝命令他致仕,再也不用做官了。
虽然他早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名义上还是百官之首,忽然就让他不要做官了,一点体面都没有,这……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面对家人的质疑,温敦思忠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大笑着告诉家人们,他终于可以轻轻松松的养老了,然后命令家人大摆筵席,他要和家人一起好好的吃顿庆祝的饭。
当晚,温敦思忠破天荒的吃了很多的肉,喝了很多的酒,醉的不省人事,夜晚入睡的时候鼾声如雷。
第二天一早,家人按照惯例去喊他起床的时候,喊了很久他都没有动静,家人不放心,进入他的房间一看,这才发现温敦思忠已经在睡梦中去世了。
温敦思忠的去世震动朝野,百官为此感到十分吃惊,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温敦思忠昨天才解除了软禁,今天就去世了。
他和皇帝那短暂的会面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皇帝要让他荣耀致仕?
为什么他大吃大喝一顿之后一睡不醒,就此过世?
人们不得而知。
但是人们很清楚,温敦思忠是四朝元老,难得的国之老者,甚至隐隐约约有点吉祥物的意思,他的存在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种象征。
大战开启之前,四朝元老去世,这种象征忽然间就断绝了,这怎么看都不是很吉利的预兆。
难道说大的灾变要发生了吗?
于是一股不安的情绪弥漫着整个中都。
——————————
ps:推一下王梓钧大神的新书《朕》,背景是明末崇祯时期,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绝望的时期之一,旱灾水灾蝗灾瘟疫兵祸……这是我一直都不太敢碰的时期。
大佬笔下的主角是失去父母只剩下一个妹妹的流民小子,开局和朱元璋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很“刚烈”,乱世人不如狗,为了一口吃的无所不为,以这样的出身和处境杀出一条血路,走上那条称朕之路,只有千难万险,我很期待他的路该如何走。
===三百八十九
完颜亮气势汹汹===
对于温敦思忠的去世,完颜亮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他得知温敦思忠去世的消息时正在和枢密院官员商量最新的情报和战略战术,得知温敦思忠去世了,完颜亮愣了一会儿,然后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与群臣商议军务。
等商议完了军务,完颜亮才吩咐宫里人按照固定流程给温敦思忠发丧,处理后事,并且没有按照惯例为了这样一位重臣的去世而罢朝。
军国大事面前,什么都要靠边站,不能因为温敦思忠的死亡而有什么不同,那样的话太耽误事儿了。
温敦思忠的后事就在完颜亮南征的大背景下草草落幕,而他的家人不过数日之后就被要求带着温敦思忠的棺木回到辽东老家安葬,然后就别回来了。
温敦思忠家族被完颜亮整体驱离了中都,驱离了金国政治中心,从此沦为一个边缘家族。
这种情况也让很多受到温敦思忠提拔和照顾的官员心有戚戚。
然而完颜亮并不在意,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南征之上。
根据最新的军事情报,完颜亮得知光复军有全面收缩兵力后退的趋势,沿着六州防线的几个州,光复军似乎都在撤退。
南下侦查情报的游骑发现这些地区只保留了少数的士兵和游骑,没有大部队的存在,连民众都被迁移南下。
游骑继续往南,则遇到了光复军游骑的阻挠和进攻,难以继续深入南方,被迫后撤,将此事报告给金国中枢。
由此,金国朝廷判断光复军正在收缩兵力,行坚壁清野之策,创造战略纵深,试图避免和金国大军迎面相撞,并且威胁金国的后勤运输。
光复军的河北防守战略必然是以河间府、真定府为核心,构筑两个强大的军事防御重地,以这两座金军无论如何都要攻取的重镇作为赌注,和金军决一死战。
说实话,直到这个时候,完颜亮才注意到自己的老祖宗们当年对付北宋的时候究竟是多么轻松,究竟占据了多少地利。
从中都往南,几乎是一马平川,几百里的路程纵马奔驰,数日之内就能跑完,而宋军当年也是无险可守,面对金军的突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根本不敢野战,连守城都战战兢兢。
现在由完颜亮率军南征,虽然大军行动相对较为缓慢,但是这也不能阻挡金军骑兵的优势。
他感觉当初的宋军和现在的光复军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她率军南下展开攻势,在绝对优势面前,光复军大概也是北宋那样的下场。
唯一让他恼火的是,光复军水军的袭扰一如既往,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这让完颜亮无法调动用来防备水军的一支精兵。
于是他可以南下的战兵数量再次下调,必须要留一支军队守卫老巢,避免被苏咏霖从海上把老家给端了。
这样一来,金军就能一定程度上遏制光复军对他们后方的袭击,限制光复军水军的优势了。
光复军没有足够的骑兵,而金军可以调动八万左右的骑兵,这些骑兵将在河北大平原上纵横驰骋,到处袭击,让光复军的野战部队疲于奔命,不能与之对抗。
完颜亮抓住金国的这个优势大讲特讲,把光复军说成了当年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军队,而金军还是当年那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强悍军队。
他表示要把苏咏霖全家一起拉到中都,让他再来一次“牵羊礼”。
完颜亮很有自信,认为在金军犀利的骑兵进攻下,光复军在河北的防御纵深会以极快的速度崩溃,他们在河北的防御几乎就是不存在的。
而山东虽然他们经营的更久,但是除了一座泰山,也没有其他可以挡住骑兵脚步的存在。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金军的八万骑兵都将是金帝国手上的一柄利刃,是光复军的噩梦。
我们无所畏惧!
我们必然胜利!
完颜亮高呼着这些毫无营养的无聊口号,让他的臣子们十分无语。
说的就好像当时完颜阿邻占了便宜似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关乎他们生死的大事,所以这一波,朝臣还是出了很大的力气。
平时贪污很多的军费这一次贪污的稍微少一点,他们纷纷告诫手下人这一次要收敛一点,要让皇帝把军费都投入到军队里,激励军队的士气,只要仗打赢了,好处大大的有。
不要为了一点点贪欲就把自己的小命交给苏贼。
他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已经非常对得起完颜亮和金帝国了,结果他们万万没想到,完颜亮居然还是对他们下手了。
完颜亮借口粮秣被苏咏霖毁掉很多,支持军队持续作战的粮秣储备不足,所以他需要支援,需要钱财和粮秣的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