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918


庆予深吸了口气,道:“容寡人思之。”
这是具有颠覆性质的大政,当然要细思,吴升点头答应了,继续提议:“臣芒砀山供奉金有象乃炼神境,此番出征州来,屡立军功,君上门士燕华虽为炼气士,但军功亦著,臣请君上拜此二人为大夫。”
吴升上三策,国君纳了一策,不置可否了一策,如果这一策不纳或是依旧不置可否,那就别提什么拜柱国的事了,何况其中还有自己早就打算拔擢的燕华,当下应允:“寡人纳之。”
吴升辞别出宫,回到庸仁堂,他入宫上策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传遍上庸。元司马赶到庸仁堂问他:“你这是何苦?再等些时日不行么?非要以此试探国君,国君拜你为柱国决心是很大的,何须试探?你这三策,第一策就得罪人,第二策更是离谱……”
吴升问:“有多离谱?你觉得不应该么?国君登位几年了?人才上升之道虽然比之前强,但强得实在有限,不如此大刀阔斧,怎么扩充国人?怎么吸引四方来投?每年晋三十士、三大夫,十年也才三百士、三十大夫,很多吗?楚吴之国,动辄就是三千士,想在人家眼跟前活下来,不这么干能行?我还嫌少!”
元司马琢磨片刻,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你不是为了试探国君的决心?”
吴升摇头:“我试探这个有什么意义?早一日提出来,早一日让大夫们议论,就算这次不行,我下次再提出来,阻力就会减轻很多。”
吴升的第二策确实引发了一片争议,有支持,有反对,反对之声还不小。如果不是被吴升说服的元司马力挺,几乎就被搁置了。
但最终通过的也只是个阉割版,国君诏令,每年晋十士、一大夫。
这时候,离三国合兵的约期只剩三天,吴升将目光瞄向了虎邑和成山邑。
===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符===
第二天就是出征之日,吴升于庸仁堂中重新检视了一番自己旳两个储物法器,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
储物扳指中堆放着一些吴升舍不得吃的珍贵灵材,以及自家使用的飞鸿剑、翠镯、银月弓、祖率圆周炉、绝金绳和雷锤、大半截盗天索等等法器,都在里面。
自楚将郑容处缴获的储物玉玦比较小,这块玉珏被他强行以真元冲破后,发现里面空间只及扳指的三分之一,存放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太过珍贵之处,收获并不大,所以用来存放两百枚爰金和十几瓶乌参丸。
可不管怎么说,两件储物法器,令他安全感大增,下回再被抓到,身家被一次性劫走的可能大大降低。
等这次打完虎邑和成山邑,或许真的可以考虑做柱国了,怎么还一天到晚想着逃跑?吴升不由笑了,真成习惯了啊。
到夜深时,元司马忽然登门,吴升很诧异:“出征在即,司马不在府上安慰娇妻,怎么又来我这里了?”
元司马和吴升对坐,举盏至嘴边,没有胃口,又重重放下:“君上至今未给虎符。”
庸国出兵车百乘,来自国中各大夫,不见国君颁下的虎符是不会随元司马出征的,元司马只能调动自家兵车。
国君通常会在三日内赐主将虎符,不会太早,却也不会如这次一样,明日就是征期,现在夜深了都不给。
“出什么变故了吗?”吴升很是不解。
元司马摇头:“是言丙,正在宫中和君上对奏。”
吴升举盏:“且满饮。”
元司马叹了口气,这回终于仰脖喝了下去。
两人对坐饮酒,吴升让冬笋上人去宫门外打听,快到子时,冬笋上人回来道:“国君诏国老庸子夫、典令庸藏入宫。”
这是极少见的情况,
凡有大政,
国君没有不招元司马和吴升问对的,
今日这是出什么事了?
元司马眼望吴升,吴升霍然起身:“入宫!”
未奉诏而深夜入宫,这是不合规矩的,
但此时此刻不能有丝毫犹豫,甭管国君和言丙商议的是什么,
和自己有没有关系,
都要进宫旁听,
哪怕聊的是床帏私密,也要凑过去听着,
绝不允许任何意外出现!
两人各自乘车来到宫门外,带班值守的正是燕华。燕华叹了口气:“两位大夫何故难为我?”
他和金无幻已经被国君拜为下大夫,故此对吴升很是感激,
虽然感到为难,
依旧开了宫门,
将他们引入宫中,
在外面等着,自己入内禀告:“元司马、申大夫入见。”
言丙斥道:“燕华,
没见我等正与君上议事?让他们回去!”
燕华低头道:“元、申两位大夫乃国之肱骨,我不敢阻挡,如今就在外间候着。请君上裁定。”
言丙怒道:“燕华,
未得君令放人入宫,你好大的胆子!”
燕华不理他,
而是向庆予再拜:“额头触在地板上,既是在等候庆予下令,
也含着劝谏之意。”
庆予看了一眼言丙、庸子夫、庸藏三人,终于还是召见:“请两位大夫进来。”人都等在外面了,
不见就失礼了。
元司马和吴升快步入内,向庆予行礼后坐下,庆予问:“卿等有何要事,如此着急?”这是明知故问,且稍微有些不满之意。
元司马身为出征的领军之将,自己是不好开口讨要虎符的,因此由吴升进言:“大军已备,
明日便要校阅出兵,臣听说君上至今未赐兵符印信,却不知是何缘故?”
庆予道:“啊,寡人今日太过忙碌,
至今未得空暇,阅军时再颁也不为迟。”
吴升追问:“君上明日必会颁赐么?会不会再因他事而延迟?”
庆予不答,看了看言丙等三人,言丙道:“何时颁赐、是否颁赐,皆在君上,非臣下所问,申大夫何故咄咄逼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