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918


这灵丹,正是吴升准备的教材——简略版的天地乾坤丹。此丹以万涛所绘十余幅数百帧动图幻像为材料,以天地乾坤丹法凝炼而成,以虚影映射为主,务求身临其境,至于原有丹法中的其余诸般妙处都无需炼入,因此很是省事。
万涛所绘动图,都来自于吴升的描述,有些干脆由吴升先以笔草草勾勒,其后再由万涛修订润色而成,炼入简略版天地乾坤丹后,构成了一个简易的世界。
三代的世界!
天地乾坤丹,纳天地山川于其中,一丹一个世界。施法时,万物可入灵丹,人亦可入灵丹,是丹论宗无上大道。
吴升掐动法诀,顿时将三十二人全部纳入灵丹之中。
甫一入丹,迎头便是狂风暴雨,那厚重的黑云沉沉压在天上,电闪雷鸣不绝,飞羽道人顿时吓了一跳。
王嘉、乐韦、韩凤、陈之公、士翼、卫谱、庚申子等祭酒,同样与飞羽道人相似,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
那无尽的高山、绵延的峡谷,峡谷间疯狂肆虐的山洪,昭示着这方天地恶劣的环境,而那些顶着风雨挖掘山石、开凿水道的三代先民们,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战天斗地,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精神!
众人一瞬间被拉进了先民的队伍之中,和他们一起高喊着号子,不畏生死的与滔天洪水作战,努力降伏着一头头洪水怪兽,情不自禁受其感染,为之鼓舞。
这是一个透着古朴意味的世界,到处都是上古以来留存的洪荒气息,飞羽道人忽然间有一种错觉,好似天上的东皇太一,正在某个角落里注视着自己。
飞羽道人的心,已经完全融入了这方世界之中。
===第二十章
竹简===
想当初,庸直和金无幻孜孜不倦的在地下洞府中修行做梦,每一次梦境,都如身临其境,在那从未见过的壮美河山中感受洪荒,置身于先民中体验那前所未见的三代之治,天地伟力和先民精神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悠悠的上古之意,于修行大有裨益。
如今,八大祭酒和二十四名求学之士同样体会到了这一切,见证了三代之时独有的风物,跟随着禹王投入与天地战斗的大潮之中。直到吴升将灵丹收起,他们也没有苏醒过来,依旧沉浸在大禹治水的世界里。
吴升于坛上闭眼修行,转化灵沙,等了一个时辰后,这些人才陆陆续续醒来。
飞羽道人叹服:“我听说,井蛙局于所墟而不可论之海,夏虫限于其季而不可语之冰,我尝以为,丹师者炼丹,其用在于辅道,其巧譬于炼器,今日见了奉行手段,方知丹道渊深,我竟是井蛙夏虫之流矣!”
王嘉欣慰道:“早知孙奉行非普通丹师,只此一悟,当为我等师!”
乐韦依旧回味:“原来三代之时,我等同道如许之多,吾道不孤。”
韩凤遗憾道:“惜乎刚识彼辈,正欲深交,却无奈退而不得其门可入,实为憾事……”
士翼依旧沉浸其中,喃喃道:“不仅禹王治水暗合易理,连这滔天洪水竟也依从术数……”
卫谱、庚申子及二十四学子皆各有所悟,感喟时光匆匆,不能久期。
吴升取出一把竹简,挨个分发,人手一简。众人不明其意,接过细看,只见一片普通的竹简上,以朱砂印着标识印记,却是“禹王神道”四个字,标识印记上有一点独特的灵光,正是孙奉行的神识标记。
吴升道:“此乃丹道幻境,不可久入其中,免伤神识,诸位可于下次讲法再来。我之灵丹,承载有限,人多则妙用不足,下次讲法时,诸位凭简入堂,认简不认人,诸位小心惠存。”
这一下子,八位祭酒各自诧异,只听说讲法传道广迎天下士,恨不得大家都来听自己授业的,没听说还要作出限制,恨不得把人挡在门外的。
不过吴升的解释合情合理,既然丹道幻境有法力上的限制,人多了效用减退,那作出限制便是顺理成章的。各自也琢磨起来,下一次孙奉行讲法,究竟是自己继续前来听讲,还是照顾某位亲友?
剩下的二十四位修士则只有庆幸,还好自己求学之心甚坚,坚持下来了,否则哪里有机缘体悟这丹道幻境?孙奉行的感悟当真玄妙!
下来后,陈之公回到自家洞府,闭门潜修。他们这些祭酒,都喜好法古,将自己的住处取为“洞府”之名,陈之公住在北院西南角一处草丘下,为了契合洞府之意,自己又多年奔波,寻了大量湖石来,倚着草丘筑成洞府,名之“陈公洞”。
今日所见所闻,大大出乎意料,所获也超出了陈之公预期,原本只是想着来捧一个场,凑个热闹,结果却得了个大机缘,置身于三代之世,犹如亲临——不,就是亲临!
那种古朴中透着苍茫的洪荒之意,也许比不上置身于真正的洪荒,但其中的脉络清晰可循,他能够感受到,三代之世,天地灵力与今世已然大为不同,隐约间竟似可以追本溯源!
除此之外,亲身参与先民们的抗洪大业,身边多有修行大能和天赋神通者,望之而不起眼的人物,卷着个裤腿如老农猎户之辈,往往便是个堪比炼虚的高手,腰上裹着的皮裙,便是某种今已绝迹的神兽之皮,手中用来拄地的拐杖,便是某种玄铁之英。
百万斤的巨石扛在肩上奔行如飞、水中翻腾作怪的妖兽一拳击毙、身入湍湍洪流甘当桩柱而谈笑自若……如此桩桩件件,陈之公虽只为旁观者,却时常看得热血沸腾,与其人其境相合,就好似自己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必然也随之带来相同的感悟。
那么多感悟,如地涌之泉,想要接泉止渴,慢慢细品,泉水却又停了,从别处涌出,赶过去时,又再次换了涌口,实在令人心痒难耐。
正苦苦追寻之际,有好友管千、左丘前来拜访,他们三人都是在后山罚役时相识相知,关系莫逆,更曾于坐忘堂前振臂高呼,为吴升出头,因此一功而各自减了罚役,同时回归,得了自由。
见他们到来,陈之公连忙开门揖入:“两位老兄,缘何来迟?今日孙奉行草堂演法,二位老兄错过了!”
管千解释:“今日,有吴国贡礼至,我二人清点贡品,忙得抽不开身。”
左丘道:“孙奉行传法如何?我等怎么听说讲的尽是禹王凡尘俗世,无关修行,且内容枯燥、言辞乏味,言之无物,听完者十不存一?孙奉行传法,当真如此不济?”
管千也问:“此事已哄传学宫,皆言大祭酒所托非人,是真是假?”
陈之公感叹:“大谬矣!兄等所言,乃早间半课,的确如此,但午后半课,竟有天壤之别。孙奉行的确不善言辞,但丹道已臻化境!”
左丘和管千都问:“怎么?午后讲的是丹道?禹王是丹师成神的?这却从未听说,他不是三代之王么?”
陈之公道:“非也,非也!孙奉行午后半课,不再说法,而是演法,以丹道神妙,演化三代幻像,说是幻像,却又身处其间,周围一切山川人物活灵活现,分不清是真是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