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274


现在朱和墭已经掌握了广府人的大本营,大佬辉又控制了半个潮州,朱天王也还在潮州的揭阳县。
看现在的情况,广府人、潮州人大半是会跟着朱和墭走的,但是客家人是什么态度就不好说了。
广东在清朝历史上经常出现“土客恶斗”的情况,客家人往往会和广府人、潮州人严重对立。一方如果要反清,另一方就会支持清朝。
如果朱和墭也遇上这样的土客对立,那他的广东朝廷想要做大可就难了。
而朱和墭现在可以拿出来吸引客家人的,除了一部分广东沿海的土地,也就只有科举考试了。
而且土地不能给太多,要不然潮州人、广府人就该不满了。毕竟广东沿海的土地,本来都是潮州人和广府人的。
所以即将举行的科举考试就很重要了,如果搞好了,取出一大批客家进士,甚至取出一大批其它省份的才子......那么接下去的事儿就容易办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突然眼前一亮,笑着道:“有了......咱们这一回一定要把广州科举给办好了!不仅要吸引广东各地的才子来考咱们的科举,还要设法吸引全国其它省份的才子来考!
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又回来了,而且还深得天下士人之心,依旧是天下才智之士所向往的正统!”
朱和墭说到这里,已经是满脸得色了,还笑着看了看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二位军师,你们觉得孤家的计策如何?若玄烨知道天下的汉人才子依旧不忘故国,一定会胆战心惊吧?吴三桂、耿精忠之流,说不定会幡然悔悟,重回我大明阵营吧?”
“世子爷,”诸葛三和听了朱和墭的话,有些哭笑不得,“这天下才智之士如果都向着大明,那您还搞什么原儒呢?”
杨起龙也叹了口气,道:“是啊,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世子爷,臣为了反清复明,浪荡天下多年,实在也没见过多少士人还怀着咱大明的。热衷鞑子的科举,想给鞑子当官的倒比比皆是啊!即便有几个大明遗民,也都垂垂老矣,难堪大用了。”
“二位军师误会了,”朱和墭笑着摆摆手,“孤家的意思并不是说要通过这次科举找到多少才子智士。而是要让天下人,要让玄烨、吴三桂、耿精忠之流都认为我大明通过这场科举,得到了许多能人智士......所以我们可以造假,不,是高仿出一批能人才子!”
“高......仿?”
“世子爷,这怎么仿啊?”
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一个是“高仿诸葛亮”,一个还高仿过朱三太子,也算是高仿界的能人了。
但是他俩却怎么也想不明白朱和墭要怎么高仿出一批能大才子来?这事儿可不仅是个“仿”,还得人家相信啊!
而朱和墭却已经是成竹在胸,他当然已经知道怎么才能“仿”出一批大才子去欺骗康熙、吴三桂和耿精忠之流了。
这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连高仿这一行,现在也出了朱和墭这么一号状元!他算是把高仿这一行给吃透了。
不仅能高仿出东厂香水、潮州朗姆酒,还能仿出大明三太子、大明三太孙,现在要更进一步,仿出一批饱读诗书的大才子了。
这年头人口少,这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当然也少了,其中能称得上大才子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那种文采高得可以称得上大才子的士大夫不仅是凤毛麟角,而且十有八九都是大族子弟和地方上的士林领袖。
如果朱和墭可以高仿出一批文采风流的士大夫,自然可以给人一种错觉,觉得整个广东,甚至东南这边有点能耐的士林领袖,大多都归了大明朝廷。
然后,大家伙就会认为大明朝廷,还是大部分东南士大夫心目中的正统!
在这种错觉的作用之下,即便心向大清的广东客家士大夫,在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大军开过来的时候,也得好好掂量一下——如果自家周围的宗族都忠大明,那么为了不被人灭门,他也得领着宗族去捧一下大明的场。至少也得维持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立场。
只要广东各地的士大夫们都能中立,或者站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军队这边,那么朱和墭的扫平广东之战就容易打了......这就叫随大流的羊群效应!
如果还能更进一步,也让吴三桂、耿精忠等人产生同样的错觉,那错觉也就会变成真的,大清也许真的会因为一场科举考试滑下崩溃的深渊了。
===第196章
我是大文豪(第一更)===
广州,行世子府三堂之内,朱和墭正将自己用一场科举考试,批量高仿出一群大才子的天才方案,告诉自己的几个心腹手下和来广州“赶考”的刀疤荣。可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底下人已经七嘴八舌的发问了。
“世子爷,这事儿还能假装?”
“是啊,这要怎么装啊?”
“世子爷,您别关子了,有什么妙计就说出来吧!”
“是啊,世子爷,您有什么造假作伪的好办法,就赶快说来听听吧!”
朱和墭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看着身边的几个人,笑道:“这事儿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因为咱们这次的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一块儿办了,所以得想一个简单快捷的办法从所有前来应试的才子之中选出有资格参加会试的举子。如果要考八股文章,那一张一张的阅卷就太费时间了。
毕竟大战在即,咱们也没多少时间可以花在这事儿上面啊......”
“契仔,不考文章还能考什么?”刚刚带着族人从潮州府迁过来的于老爷子半开玩笑地问,“总不能考骑马射箭吧?”
“契爷,你开什么玩笑?”朱和墭笑着道,“又不是考武举,哪儿能考这些?孤家的意思是考作诗填词!
考完之后,再把那些个好词好试都张贴出来供人摘抄,再编成诗词集让全天下人都来品鉴。这样天下人就会知道有多少文采风流之士是支持咱们大明的!”
“可是难(我)们上哪儿找那么多好词好诗呢?”庞太监这时候已经发现朱和墭的“妙计”中有个大窟窿了,“世子爷,这能写出传世诗词的才子可不多啊,难(我)们如果不帮着准备一些,只怕来考试的人写不出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