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1274


“什么?”吴应熊一愣,“这就兵临广州了?也太快了吧?”
“可不是嘛......”祖良梗道,“那朱三太孙和诸葛军师终究欠缺了用兵打仗的经验,手底下的兵将也都不够精锐,遇上图海、孙思克率领的甘陕绿营就露了原形,打输了三元里之战,只好退守广州。”
“世子爷,”刘玄初一脸的忧郁,“广州要是不守,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就真的完了......接下去就轮到您了!”
“我?”吴应熊的心一下就虚了,“我怎么了?”
刘玄初皱着眉,“世子爷啊,尚之信把您给告发了......您忘了这事儿?”
“我我我......冤枉啊!”
“冤枉?”刘玄初说,“那您是不是该上北京去把这事儿说清楚?”
“说不清楚的......”吴应熊摇摇头。
“能说清楚的!”祖良梗冷冷道,“表哥带兵十万上京入朝,就什么都能说清楚了!”
“你,你要我造反?”吴应熊抖着声说。
“世子爷,”刘玄初冷冷道,“这不叫造反,这叫兴义师,顺天命!您和王爷现在如果不起兵,等图海打破了广州城......您可就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反贼了!您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您再想想,玄烨如果平了朱三太子,接下去能放过您和王爷吗?咱们现在如果举兵,胜算又有多少?”
吴应熊身子一颤,一张忠厚相的面孔上也浮出了凶悍的表情......他不能再回北京去当阶下囚了!
而且他也知道,玄烨放过自己和自己的老爹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完蛋,那平西王府的末日也就到了!
“反了!反了......”只听见吴应熊喃喃自语,“不反死路一条,反了或许有一线,不,是很大的把握!八旗已经今非昔比,所以我云南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赢的!”
===第214章
潜伏之吴三桂(第三更)===
“现在真的是时候了吗?”
云南昆明五华山上,时隔多年终于父子团聚的大清平西王吴三桂这会儿正在位于山顶上的一处高阁之中,面向东北而坐,望着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思虑半晌,然后才向刚刚回到云南的吴应熊、刘玄初,还有一直伴在他左右出谋划策的两大谋士方光琛、汪士荣问计。
他现在对外还说是养病......之前都传秘不发丧了,现在吴应熊一回来就活蹦乱跳,那显得他这个“老奸巨猾”的奸雄太不敬业了。
另外,吴三桂继续装病还有个好处,就是不必马上见朱和墭的使者陈恭尹,好让他又时间同心腹再商量一下造反的事儿。
这个“吴奸雄”怎么看都不是属曹操的,而是属袁绍袁本初的,妥妥的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
当年满清给他一点蝇头小利,他就把逃窜到缅甸去的永历给弄死了!
现在该扯旗造反了,他又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了。
从这一点来说,他还不如耿精忠!
“父王,”一脸忠厚相的吴应熊说,“若是广东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一党能长久的维持下去,您自可在云南安养天年。可是现在广州都告急了......如果不拉朱家父子一把,等朝廷料理了朱家,咱就是下一个挨宰的!”
“你真这么认为的?”吴三桂转过身,看着老实儿子,“你以为康熙的八旗天兵是纸糊的?”
“纸糊的倒不至于,”吴应熊摇头道,“不过在长江以南,没了可以让骑兵纵横的地利,他们恐怕已经不大好使了。”
吴三桂沉默不语。
吴应熊笑道:“父王,儿子久在北京,每天都和那些八旗天兵见面,最清楚他们的底细了。不说别人,只说他们满洲的巴牙喇营,怎么看都不如五华山上的亲兵强悍了。如果两边打一架,您的五华山亲兵一定把他们揍得满地找牙。至于康熙的五百多个御前侍卫,那就更不像话了,整个吃喝玩乐,不干正事儿,就是一群纨绔。儿子进出太和门的时候,十有八九见不着他们的人。真要身怀个天雷什么的,也就大摇大摆的进去把皇上给炸了。”
“真的?”吴三桂不信啊。
怎么可能那么松松垮垮?
当年多尔衮还在的时候,紫禁城的护军那可都是满洲白甲兵!守太和门的侍卫更不得了,那可是一副要生吃人肉的模样!
“父王,儿子还能骗您吗?”吴应熊道,“再说儿子过去一向是忠大清的......即便是撤藩的事儿,儿子也不反对,只要朝廷能好好安置咱们藩下的弟兄也就行了。”
吴三桂点点头,他的这个长子的确没什么野心,就想和那个胖公主平平淡淡的过完此生。
一旁的刘玄初插话道:“世子爷,您还忘说了个事儿......臣听闻这一二十年来,北京的八旗子弟生儿子都有些艰难啊!”
吴三桂看着儿子,“有这事儿?”
吴应熊点点头,“对,对,是有这事儿......许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入关的这些年杀戮过多遭了天谴。这些年八旗子弟的人丁都不兴旺,我就没见过几个子孙满堂的。所以八旗满洲的人数很少,在册的兵丁可能还不到五万,就这么点人狠狠的打一仗就得垮!”
八旗子弟当年在关外吃苦受冻的时候,生孩子一点都不难,除了多尔衮这号功能有点问题的,谁家都是一窝一窝的养。要不然也禁不住入关征战和南方传染病的消耗啊!
可是在他们定鼎北京之后,八旗子弟们渐渐的就不会生娃娃了......身为统治民族,人口不仅不增长,而且还出现了下滑,也是个奇观了!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是因为水土不服,也不是遭了天谴,而是八旗城市化、满汉不通婚和八旗选秀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本来就“避孕”,而满汉不通婚,而且还搞严格的隔离,又让比较贫困的下层八旗子弟失去了娶“乡下丫头”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