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1274


吴应熊立即下令,“那就立即戒严,封锁长江航道!”
方光琛这时又对吴应熊道:“世子爷,江陵府的均田已经完成了......还设了一百零五个军府,一个军府都有壮丁两千,如果六丁抽一的话,足可发动三万府兵。”
江陵的均田是在吴应熊这个大周丞相主持下完成的,下面的一百零五军府的校尉都是他一一提拔起来的。所以江陵府兵算是吴应熊手里最可靠的武装了......不过吴三桂并不怎么看重江陵府兵,觉得他们就是一群老百姓。
而实际上这些府兵也的确没有经过必要的训练,也没什么装备,顶天就是民壮的水准。
“好!”吴应熊点点头,“那就立即发动府兵,二位王将军,巴将军,江陵的府兵发动起来后,就由你们三人训练......需要什么武器,就到兵部武库中去拿!
两个月之内,务必要将江陵府兵训练成军!”
“得令!”
王公良、巴养元、王绪三人也立即领命。
他们其实不是吴应熊夹带里面的人,但是现在吴三桂被朱和墭毒杀,朱明大军随时会杀来湖北......这可不是闹分裂的时候啊!
吴应熊接着又对汪士荣道:“士荣,你和吾儿世霖一起走一趟河南军前......将吾父被朱和墭毒杀的事情告知应麒及河南军前诸将,并请应麒、国贵回江陵一同主持大事。”
他然后又对儿子吴世霖道:“世霖,你祖父遇害不仅是咱一家的大难,也是咱们大周一国的大难......国难当头,咱们不能只顾着伤心而忘记亡国之危。
所以你就不要和你二叔三叔一起回来,你就留在河南军前,跟着你世琮大哥一起为国守边......记着,你世琮大哥才是军中主帅,你不过是个参赞。”
吴世霖依依不舍地看了眼已经去世的祖父,抹着眼泪回答道:“孩儿知道,孩儿什么都听世琮大哥的。”
汪士荣看完这对父子的表演,心里有点数目了——吴应熊这是让自己的亲儿子去吴世琮身边当人质,换取吴应麒入江陵。
而吴应麒只要肯来江陵,那么吴应熊的大位也就稳了!
想到这里,汪士荣又问道:“世子,您对河南军前的事儿有什么交代吗?”
吴应熊摇摇头:“一切听凭应麒处分!”
汪士荣松了口气,对于吴应熊的哄人手段,也很有点佩服了!
吴应麒得到了吴世霖这个人质,又有了河南军前的全权,而且还可以把吴世琮留在河南军前掌权,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而吴应麒只要回了江陵,被他那个最会哄人的哥哥一哄,多半就欢天喜地的等着当“吴棣”去了。
不过人家朱棣也是先认了朱允炆,然后才给逼反的......如果朱允炆有吴应熊哄人的手段,朱棣还会造反吗?
===第468章
越来越像三国了(求月票求订阅)===
大明明王监国元年二月初,南京应天府。
这座在前明天倾之后就迅速衰败下来的东南第一城,从去年年底开始,就随着新大明的到来,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繁华起来。毫不夸张的说,这座城市就好像什么神奇的魔力一样,吸引这新大明半京四省之地的钱财、物资、人口,在过去的三四个月中,几乎每一天都有成群结队的“新南京人”或是乘船,或是坐车,又或是拖家带口地步行而来,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分子。
随着人口的聚集,热火朝天的大拆大建也开始了!
南京应天府在明朝的时候是一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而且还拥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大都会。城区面积极大,也修建了足够多的街区和房舍。但是在被大清朝统治了二十多年后,因为人口锐减,使得许多房屋无人维护,现在到处都是一片破败。只有内城的秦淮河沿岸稍微像样一点。
面对这座又大又破的都会,朱和墭当然祭出了先大拆再大建的办法。先把除秦淮河两岸地区之外的“城市荒地”都圈上,把里面不多的居民迁出来安置到秦淮河两岸。然后一边规划,一边拆除。
而南京皇城、天王府、新军大营、功臣坊、大学坊、织造坊、金银坊等大项目,还有应天府的河道疏通和道路修整工程,还有紫金山孝陵的修复工程,也都陆续开了工。
而为了给应天府的“大拆大建”配套,朱和墭还让人在应天府境内到处寻找粘土和石灰石,准备兴建水泥厂和红砖厂。
而这一系列的大工,自然也为汇集到应天府城的“新南京人”们提供了发家创业和养家糊口的机会。
也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活力!
如果不是应天府内城的大街上时不时会有马蹄的銮铃响过,然后就是传递紧急军报的军师府传骑从街道上一掠而过,这座东大都会中的居民们都要以为自己已经身处天下太平的安乐盛世了呢!
不过新南京的百姓们还是感到有些惊奇——这个新大明朝廷真的那么不差钱吗?一边还在和大清朝打仗,一边还在南京城内铺了那么大的摊子。听说广州那边的大工一点不比南京的少,而且还连着搞了两三年,一点结束的迹象都没有。
就在人们疑惑的目光当中,几名传骑飞马一路向东疾行,转眼就到了南京皇城外面西长安街上的军师府衙门。
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今儿正在军师府值班的右副军师左春秋急匆匆的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就朝着南京皇城的长安右门而去。
与此同时,还有两个小参谋一路小跑着出了军师府,朝着同在皇城大门外的中书丞相府和兵部而去了,还有三四个参谋干脆骑着马出了军师府,直奔秦淮河边的几处赐第而去!
......
左春秋请见的牌子递到朱和墭手里的时候,这位监国明王殿下正在南京皇城北面的北安门内大街旁的一处挂着“织女宫”牌匾的大院子里面,挑选色艺双馨的“织女”呢!
当然了,他挑人的标准还是手艺......至于什么脸蛋和身段什么的,他是没有要求的。
可南直隶和浙江各县的那群马屁官多会办事儿?南直隶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向来盛产丝绸、布匹,有的是会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的“织女”,而且她们的手艺在那帮当官的看来都差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