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1274


不过朱和墭还是非常认真地面试这些从江南各地被选送来的“织女”,然后还得根据她们擅长的手艺分配她们去从事种桑、养蚕、缫丝、织丝、印染、成衣等各个工种。另外还一些来自中小丝商、绸缎商家里的小寡妇,则会被挑选出来,组成销售、研发、人事和财务部门。
朱和墭这次准备先搞一个丝绸全产业链......从种桑一直搞到服装设计、成衣生产和产品销售。
当然了,他搞这些不全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改进工艺,推动产业发展。
所谓的织女宫,实际上就是一个纺织研究所,或许也可以看成一个高科技的纺织公司。
而要改进工艺,当然得先摸清如今新大明丝绸产业链的技术底牌了。
而要摸清这些底牌可不大容易,因为各家各派都喜欢把自己的那点东西藏着掖着,也不欢迎朱和墭这种外来大资本的介入。
如果朱和墭要强令下面的桑户、蚕户、机户、丝商把技术交出来,恐怕是得不到真东西的。
所以他才琢磨出这么一个下策......通过把丝绸产业链中各行各业中懂行的寡妇“骗”进宫,把整个产业链“骗”到手!
然后先吃透,再改进。改进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和考察那些寡妇,看看她们当中谁比较有管理和经营的能力,谁比较合适搞技术......将来还可以把她们放出宫去,给她们“风投”和技术,帮她们搭建销售渠道和融资的渠道,支持她们创业,让她们为织女宫赚取大把的利润......
这可真是天才的想法啊!
看着一个个模样讨人喜欢,手艺似乎也不赖,脑子也挺机灵的江南女子,朱和墭真是有点佩服自己的智商了!
到底是能和莱布尼茨一起讨论微积分的天才,真是干什么都能有天才般的思路啊!
他正得意的时候,一个半个月前刚刚被选为织女宫女官的倪娘子莲步轻移,到了朱和墭跟前,行了个福礼。
这倪娘子只有二十来岁,松江府人士,原是个小绸缎商家里的童养媳。长成以后亭亭玉立,眉目如画,成了个极出色的美人儿。可是她的丈夫却早早的染病身亡,甚至都没长到可以圆房的年纪。
这么一美人,还是个小寡妇......门前是非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小寡妇看见朱大圣人,心中当然是喜欢的,所以未言先笑,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还怯怯地看了朱和墭几眼,看得她自己的脸都红了。
朱和墭看着她笑而不语,也有点着急,于是就开口发问:“倪阿妹,有什么事儿你快说啊!”
被他这么一提醒,这个宫廷女官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殿下,右军师刚刚递了请见的牌子......加急!”
“什么?”朱和墭一愣,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加急?
“玲姐,”朱和墭扭头对刚刚封了织女宫贵妃的大波玲道,“你主持一下,孤家得去武英殿了!”
说完他就站起身,带着倪娘子和两个侍从武官,快步出了织女宫。
从织女宫到武英殿距离不近,当朱和墭抵达的时候,中书左丞相诸葛三和,中书右丞相于忠贤,兵部左尚书(陆军部尚书)苏勇,兵部右尚书陈上川都已经到了。
这些人看见朱和墭,就一块儿向他行了一礼,然后就听见左春秋第一个开口上奏:“禀明王殿下,臣刚刚接到江西六百里加急......吴三桂死了!”
“什么?吴三桂死了?”朱和墭一愣,“怎么死的?”
“被人毒死的!”诸葛三和沉着声道,“吴应熊说是咱们毒死了他爹......看来吴周是打算和咱们为敌了!”
朱和墭哼了一声:“老吴一死,二吴相争......这是拿了河北袁家的本子了!有意思,越来越像三国了!”
===第469章
坏就坏在人手一本《三国演义》(求月票求订阅)===
一听朱和墭提起三国,已经当上诸葛丞相的诸葛三和马上来了劲头,顺着《三国演义》的本子往下说:“大王,臣听闻吴应熊善于操弄人心,吴应麒则勇冠三军。这兄弟二人如果团结一心,吴周的国势将难以动摇。如果我们逼之太急,二吴兄弟必然联手。我们不如暂时不去理睬他们,专力用兵江北。如此二吴兄弟必然会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之后,就容易收拾他们了。”
朱和墭连连点头,“丞相的办法不错啊......可是二吴兄弟大概也看过《三国演义》吧?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拿了袁尚、袁谭的本子,就不会聪明一点儿?他们要是不自相残杀,咱们怎么办?一直等着?”
诸葛丞相被朱和墭的问题问得一愣愣的,一时也答不出来,心里面也有点埋怨罗贯中......写那么多阴谋诡计干什么?搞得军师这碗饭都不容易吃了。
朱和墭又问军师左春秋,“春秋,咱们埋伏在江陵的探子怎么说的?吴三桂是中了什么毒死的?”
左春秋道:“吴三桂拉肚子,吃了南京公医堂的大蒜素中毒死的......据说有人在大蒜素里下了河豚毒。”
“什么?”朱和墭一听这个话就来气儿,“这不是在砸我大蒜素的金字招牌吗?那玩意儿卖得可比黄金贵太多了!”
在朱和墭的产业里面,大蒜素绝对是单价最高昂的东西......比生产工艺差不太多的香水可贵太多了!
不过那也是应该的,大蒜素这种级别的抗生素放在17世界,那绝对就是在“贩卖生命”,对于有钱有势的贵人来说,有什么比生命更贵?
而且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大蒜素的萃取工艺和包装工艺(包装不好容易变质)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产量也越来越大。还建立起了广州公医堂和南京公医堂这两个生产、销售大蒜素的药厂。
此外,朱和墭还通过初期的赠医送药,后来的大规模军用,还有广州公医院的低价治疗用药等手段,彻底打响了名头!
所以从去年开始,广州的公医堂就开始卖高价精装版的大蒜素赚钱了。
南京这边的公医堂分号,则从开张之日起,就开始对外销售高价大蒜素......好买卖才刚开始,吴应熊居然就跳出来说他爹吃大蒜素吃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