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0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6/1161


但从永宁寨至古渭寨有一百四十里,以往从秦州运粮时,更有三百里路程,如今将补给点转到了伏羌城后,这才缩短了补给距离。
当初朝臣们一直反对在古渭建寨,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难于馈饷。粮草转输的着实不易,路上还要冒着被蕃户袭击的风险,章越由衷的敬佩戍边的宋军。
章越在永宁寨歇息一晚,因为有经略使的批条,知寨答允他们入寨,还给他们补充了马粮,至于粮食永宁寨里也很短缺。
不过知寨给了章越十升的酒,以及熟悉地情的三名蕃骑宋军作为向导。
幸亏章越一行从伏羌城出发时都带足了干粮。
这一夜,章越毫无睡意,爬到寨顶看着暮色下的苍茫荒原,听着寨外时而响起的羌笛声。
羌笛声清脆婉转,在空阔的荒原上听来似如泣如诉,又带着哀怨。
渐渐的一轮圆月升起,章越拿起酒来对着此景痛饮,不知不觉已是离数千里之遥了。
家中的兄嫂,妻儿如今怎么样?
章越此刻不由念起王之涣那首凉州词,一股与此时此景的疏离感油然而生。
……
次日天还没亮,章越等便出寨了。
从永宁寨至古渭寨一百四十里路,中间有哑儿峡寨,吴岭堡,小落门寨,宁远寨等等,不过都是小寨,只屯兵三五百这般。
真有什么蕃部来袭,这些堡寨最多点点烽火什么的,不用太指望他们能出兵救援。
王韶还未在古渭屯田前,哑儿峡寨,吴岭堡还曾被青唐蕃部攻陷,宋军损失了千余人,古渭寨也因此断粮半年之久。
出永宁寨这一段路,虽是沿着渭水河谷走,但四面都是光秃秃的山,这里的水土流失比下游可更严重多了。
一到七八月便下大雨,土质疏松根本附着不了任何植物,只能被冲至河谷。
成纪至永宁寨这段的河谷地属于秦州地界都是有主的,根本没有荒田可耕,但永宁寨往上水土流失这般严重,又如何大规模屯田?
这时的渭水河谷早不是周朝时的渭水河谷了。
泾渭分明的典故,可是出自诗经啊……
李师中,窦舜卿,李若愚先后上疏说王韶沿渭河屯田千顷就是谎报军情,果真是一点也不错。
章越心底本想为王韶说话,为了争夺朝廷资源的扶持,可以适当将报表作得漂亮一些。
可仔细一想这是一般的罪名吗?
当初李师中说王韶屯田骗人时,官家派窦舜卿去查证,窦舜卿也说王韶瞒报时,官家还不信,又派了李若愚去查,李若愚又奏说哪里有王韶说的千顷地,实际只有一顷。
官家还不信,又问韩缜有没有这情况?韩缜说王韶其实是屯田的。
结果李师中,窦舜卿,李若愚三个人因为欺君都被贬官!
若是官家最后得知了真相……章越实在不堪设想。
此番自己又要给王韶擦屁股了。
“舍人?”
章越回头见是走马承受刘希奭笑着问道:“公公何事?”
刘希奭道:“就是提醒舍人,此去古渭咱们一路上还留些心。”
章越道:“说得是。”
刘希奭虽是宦官,但这些日子陪着章越每日疾行几十里路,却没有半句怨言。
可见宋朝的宦官还是真有些本事,难怪能出童贯之辈。
刘希奭忽道:“章舍人,其实我这一次来古渭还奉旨意,是查看屯田的,但我看走了这么多里也没见得有人屯田,你说这田到底在哪呢?”
章越道:“诶,公公,我们这才走到中游,这里自不会有人屯田,我听说这上游水草茂盛,想必从渭源至古渭定是屯田之所。”
刘希奭颇有深意地道了句:“但愿如此吧。”
章越与刘希奭便说边聊,这时候队伍转过河谷,章越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一队长长的骡马队伍,正浩浩荡荡地往前而行。
厢兵大喜道:“是商队,我们跟着商队走。”
有商队出行,说明商路畅通,局势的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6/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