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1161


以往吴家几个子女都要听吴育安排,甚至吴安诗的婚事就是吴育力主的,但以后吴充官当得大了,必须得反过来让长房看他们脸色。
当然吴安诗也知大伯吴育对他们一家照顾有加,但与吴安度之间仍矛盾归于矛盾。
这时章越已与吴安诗见礼。
吴安诗对章越道:“三郎啊,好一阵子没见了,本该单独请你至家中来吃顿家宴,但我又怕耽误你的课业,故而今日倒是有些随意了。”
章越道:“大郎君言重了,是三郎该上门拜访才是。”
吴安诗道:“听说你前几日作了篇文章,写了诗联倒是不错。”
章越道:“大郎君也听说了,见笑了。”
吴安诗笑道:“对联文章可以博名,但要紧的还是科场上,你还记得太学里的何七,他是你的同乡,为人处事可是了得,你需向他多学着些。”
章越心道,吴安诗让自己学何七?
章越道:“平日我与何七并交往不多。”
吴安诗道:“那以后得勤得交,何七这人是有长处的,在人情世故上他胜过你。似你这般实诚,以后就算中了进士,到了官场后又如何能吃得开。要想如鱼得水,就要八面玲珑。我也是拿你当自家人,才与你说这番心底话,莫要见怪。”
章越闻言则道:“大郎君提点得是,八面玲珑是不错,但君子处事也当有方有圆,一味求圆或是一味求方都不好的,要紧的是在一个度,大郎君说我这话说得对不对?”
章越也是不温不火地将吴安诗的话顶了回去。
见一旁不少人都看着这里,吴安诗大声笑道:“自然是如此。三郎这一番话说得极好。”
外头看来,章越与吴安诗相谈甚欢的样子。
不过二人都知道,章越是不愿意听吴安诗的。
但吴安诗也不会将矛盾摆在表面上,而是道:“三郎心底有数就好。”
说完吴安诗离去了,章越也松了口气,吴安诗是觉得自己为人处事不够圆滑,当然尽管心底不满,至少大家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这时候文及甫来了。
章越知吴充另一个女婿吴希绩人在洛阳,与兄长一并拜邵雍为师不能前来。至于另一个女婿夏伯卿也因事未至。
吴安度,吴安诗上前见礼,文及甫与几个要紧人打了招呼,主动走到章越旁聊天。
吴安度,吴安诗都吃了一惊,文及甫是在京衙内中头等人物,他是怎么与章越认识的,又几时见过他如此待见人。
===一百九十四章
村夫===
文及甫入内后见了章越。
最早的时候二人匆匆一面,聊了几句,文及甫还邀章越至府上一叙。
不过章越在文及甫眼里虽说是翘楚,但毕竟还不在一个‘圈子’里。
但是如今有所不同了,他听了妻子吴十五娘的言语,已知章越很可能会成为自己的小姨夫。而且这小姨夫还是十七早就相中。
如今再度见面,文及甫自是得更亲近一步。几句话后,章越与文及甫自是顺利过渡到‘熟络’这一步。
如今文彦博虽已不在中枢,但已被封为潞国公,可谓真正的官拜一品。但文彦博八个儿子,文及甫虽是最有才干的,却不是最得宠的一人。
官宦人家培养子弟,也是有讲究。
才具平庸尚可,最怕得是你不自量力。
历史上吴安诗与吴安持的儿子,即是卷入了张怀素谋反逆案。
张怀素乃一个方士,见了吴安诗之子吴储即忽悠他贵不可言,将来是能当皇帝了。吴储听了很高兴将他引荐给弟弟吴安持之子吴侔,又引荐给亲家蔡京,蔡卞两位相国。
之后张怀素鼓动兄弟二人一起在东南起兵造反,但因事泄被人告发。
吴储尽管娶得是韩琦的孙女,吴侔还是王安石的亲外孙,但犯了谋反之罪一样难逃一死。
甚至吴侔还牵连他的母亲王氏,朝廷还是看在王安石的面子,只将王氏软禁。
王安石极喜欢这外孙,当初还写了一首诗赠之,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从诗中可知王安石不仅夸外孙长得好看,而且不愿约束他,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一定要多读书。
但因为这逆案,兄弟二人着实坑了吴家,甚至这个外孙还坑了王家。
文彦博虽官拜宰相,潞国公,但对几个儿子却是没一力栽培。
文及甫的几个哥哥,除了大哥文恭祖,二哥文贻庆有往仕途上汲引外,其他几个兄弟都只荫了官却不给他们出仕的机会,宁可他们在家吃闲饭。
文及甫也有心走仕途,但文彦博却暂没有这个打算让文及甫与两个哥哥一起出仕。
文及甫自是不愿作个闲汉,想要衣食无忧,锦衣玉食地过一辈子,他自是要结交一些人,日后获得父亲的认可,步入仕途。
文及甫与章越道:“三郎的辞三传出身疏,我已是看过了,实是文采斐然,不少朋友都托我打听三郎,想与你结识一番。”
章越听了一愣,能成为文及甫的朋友肯定是与他身份差不多人的,如此岂非自己的文章已打动了汴京上层。
章越道:“不敢当,是文兄替我捧场才是。”
文及甫道:“我何曾替你捧场,我都帮你推却了才是。”
“文兄此举必有你的道理。”
文及甫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他们赏识得是你的文章,而不是三郎你。我看过不少读书人写出几篇好文章或时新诗词,然后成为各家王侯公卿座上客了,沉迷于宴舞游嬉之中,以至于忘了读书人的本分之事,最后江郎才尽,渐渐泯然于众。所以我替三郎你全部推了,并告诉他们待你金榜题名后,再另行引荐。”
章越欣然道:“受教了。”
文及甫闻言笑道:“我就知道三郎与我是同道中人。”
章越看了一眼吴安诗,这二人可是给了自己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章越一贯认为,对于大佬必须要尊重,而不是巴结。但如吴安诗般的大佬则又是另回事了。
大佬的思维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好比在文及甫眼底,你如今是吴家的准女婿,有的事我不会免费帮你的,什么事等考上进士后再说。
不过文及甫话表达的方式可比吴安诗高明多了。
不久吴安持带章越去内堂拜见李氏。
到了此刻章越不免郑重其事。
这还是章越第一次见李氏。
唐朝时有五姓七望之说,说得是当时最顶尖的门阀。
后来黄巢,朱温杀了一波,导致门阀之词渐渐远去。到了宋朝取代之的则是韩亿家族,吕蒙正家族,韩琦家族这样的以科举崛起的世族。
换了唐朝,吴家这样的门第是很难与陇西李氏联姻,五姓只在内部通婚。连唐朝宰相都只能惋惜地说,生平所憾,未能娶五姓女。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这些士族影响到皇权,于是禁止这些士族自行成婚,他们的婚姻必须通过朝廷批准才行。
但到了宋朝科举改变了这一切。宋朝皇帝不必有唐朝皇帝的苦恼,为了世家大族间相互联姻而头疼。
不仅吴充娶了陇西李氏之女,而韩琦的夫人崔氏更是出自清河大房。
要知道韩琦也是从父亲中进士起才步入官宦人家,而且韩琦本人还是庶子,是父亲与婢女在知泉州时所生的。
而清河崔氏在唐时有天下第一高门之称。
这也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的门阀世族终于肯放下身段与新晋科举贵族联姻,至于新晋科举贵族亦与寒门子弟联姻。
章越见到李氏,是正堂旁的暖阁里。
暖阁里旁有一花房,里面通着地龙,即便是在这寒春之事,花房里也是百花齐放。
走过花房章越到了正堂旁的暖阁。
暖阁名为明疏阁,这吴家虽大,但每一处亭台楼阁都有名字。
章越被引至前先去梢间脱去了外袍,然后去暖阁里。
暖阁里温暖得如同阳春三月般,章越走进去很是舒服。
李太君正坐在堂上,欧阳发,文及甫,章越皆被请至这里来。吴安诗,吴安持陪坐下首。
在场主要是文及甫说话。
文及甫谈吐清雅,不时说个笑话,令李太君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欧阳发说话也很是得体,毕竟他是大姑爷在吴府最久。
唯独章越却有些拘谨。
这令吴安诗更是不满,原先此子在浦城时还挺能说会道的,怎么如今倒是成了闷葫芦。
自章越言中进士后再成婚起,吴安诗是越发看章越不顺眼,后来想修好,但却给章越拒绝了,这令他对章越的印象跌至谷底。觉得章越一点也不知通融之道,实在是古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