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1161


官家不知道吕惠卿,但提及吕夏卿就知道了,他爹英宗在仁宗皇帝大丧时一滴眼泪也没有流,正是吕夏卿翻遍礼书给他爹找了一个‘卒哭’的理由来挽尊。
官家略微心底有数,向曾公亮问道:“宰相觉得吕惠卿如何?”
官员的人事任命都要经过中书,故而官家向曾公亮征求意见。
曾公亮方才听章越推荐吕惠卿时,一旁有个侍从官员颇为不屑地低声道了句又是个‘福建子’。
曾公亮道:“回禀陛下,这个吕惠卿也是臣的老乡,如章侍讲所言,确实以经术见长,在地方的政绩颇为卓著。不过边远小地出来的官员,毕竟难以上台面,见不得天家威仪。”
官家倒是笑道:“宰相何必妄自菲薄,在朕眼底南人北人皆是大宋的子民。朕知道朝中不少大臣看不起南士。如今朕不过向侍从问了几个南方的官员,便有谣言说朕要用南人为宰相行申商之法,说这样话的人到底是何居心?”
众官员们闻言都是不敢说话。
曾公亮知道这些谣言便是冲着自己来的,当即感激地道:“臣代南人谢过陛下。”
官家顿了顿道:“既是宰相举其能,就让吕惠卿为崇政殿说书吧。”
崇政殿说书正是章越昔日的差遣,如今吕惠卿也为经筵官了。
章越将此事告知吕惠卿后,对方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个劲地向章越表达感谢。
章越则说了免役法的推行之事,吕惠卿拍胸脯说此事包在他身上。
半个月后官家御迩英阁,吕惠卿进讲。吕惠卿既能察言观色,又善迎合,数语之下果真大受皇帝赏识。
吕惠卿得到了赏识,次日便赐了银鱼袋,此事传出后官场上轰动一时。
加上之前推举了王安石,官家对章越甚喜,赞他有知人之明。
先前王陶,司马光也推荐了一票官员上来,皇帝自己也让内宦四处打听哪个大臣能用的,但是推荐上来的官员官家怎么都不满意,觉得不过尔尔或者是名过于实。
但是章越乍推的吕惠卿却极得官家的赞许。
于是乎章越知人,伯乐之名在官场上不胫而走。
宋朝官场上顿时一片恍然,什么叫终南捷径啊?这根本不用去终南山去找啊,眼前的章越便是一座散发着金灿灿光芒的终南山啊!
但对章越而言,另一个烦恼就来了。
伯乐,知人之名传扬出去后,上门托关系,求引荐的人就多了。除了官员,不少还是隐士。
宋朝上下的风气还是很崇尚隐士的,比如梅妻鹤子的林逋,人家那是真隐。至于上门求官能是真隐吗?都是找个隐士的嘘头罢了。
章越也曾见过几个,一见面调门就起得很高‘章正言,可知天下兴亡否?’要么就是‘吾有一策,可保天下百年之太平。’
反正一个个牛逼哄哄的,仿佛天下少了你,苍生便活不下去了一般。
章越见了几个便没什么兴趣了。
其实章越也没什么知人眼光,他知道就算没有自己推举,王安石,吕惠卿也会受皇帝的重用而已。
他不推举曾公亮也会推举的。
二人都是看准了皇帝有心作为,故而求贤若渴的心思。但是皇帝到底有什么一番作为?大家都不知道。
甚至皇帝自己决心有几分,大家也不清楚。
但七月的一件事,让官员们看出了官家的决心。
这日迩英殿再开经筵。
曾公亮,司马光,吕惠卿皆有下场。吕惠卿主讲,章越陪侍在侧。吕惠卿一心要博得官家的赏识,这等进讲的机会是绝对不肯错过的。
章越也是乐意偷懒,任由吕惠卿进讲,索性让他的光芒掩盖过自己好了。至于自己专门当伯乐好了。
吕惠卿成为经筵官后一直顺风顺水,但也不是没有遇到挫折。
曾经侍制以上的官员们讨论里正衙前与乡户衙前的利弊,这也是为日后改革役法的先行。
吕惠卿没说了几句,结果遭到了司马光的反对。
初出茅庐的吕惠卿如今政治能力只有八十,但司马光可是接近一百的人物,当初劝说仁宗皇帝立储,章越彻底见识了司马光的本事,自己只能作为小弟在旁喊‘大佬,666’,最后还蹭了口汤喝。
而吕惠卿,司马光二人一番当殿辩论下来,吕惠卿可谓是败得很惨,堪称死无葬身之地。
章越看得出吕惠卿也不是败在技巧上,而是气势上,并且司马光在朝中迷弟众多,侍制里都是给他摇旗呐喊的,而且官家也对他很赏识。
毕竟官家登基后率先启用的大臣就是司马光与吕公著,任命二人为翰林学士,之后才轮到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