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8/1161


章越见此没有上去给吕惠卿助拳,不然也是送人头。看来唯有等王安石回来,才能顶得住。
这场辩论当然是司马光完胜,改革役法的事不了了之,主张此事的三司使韩绛在那气得脸都青了。
这日吕惠卿讲书完毕,官家很高兴,当堂赐了吕惠卿十两黄金。
讲书后,官家则将方才殿上讨论过的事情,再拿到此处商议。
殿中相当于一个小圈子的决策团队。
殿上不能决定的事,在经筵后再商量,充分地讨论后再作出决定,这也是宋朝君臣合议的一贯方式。
众人讨论的,是陕西转运使薛向上奏的事。
陕西绥州陷于西夏数十年,当地蕃部嵬名山,嵬夷山兄弟二人不满西夏的剥削,于是与大宋的清涧守将种谔约降。
当时宋朝与西夏都为了争夺横山这样要地,对于蕃部都是竭力拉拢。
支持宋朝的称为熟蕃,支持西夏的被称为生蕃。
种谔是西军名将种世衡的第五子,可谓有勇有谋。种谔在约降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后,得其部数万,并趁势袭取得了绥州。
于是问题就来了,此事要怎么办?
面对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数万蕃部人马,以及故地绥州的处置,朝中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枢密使文彦博,他认为如今朝廷与西夏的和平来之不易,大宋要且行且珍惜。这个绥州已经丢了几十年了,找回来也于事无补,反触怒了西夏,给了对方进攻的口实,不如将此地还回去。
官家听了文彦博的建议后,又派人去韩琦府邸询问。
韩琦虽告假在家,不去中书议事,但对于西事还是尽心。他认为这个事情咱们问也不好,不问也不好。不如先接受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投降,但若是西夏兴师问罪攻打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咱们不去理会他就好了,任他自生自灭。
而以武将身份出任枢密副使,镇守陕西的郭逵,他的意见却与韩琦截然相反。
郭逵认为必须重新修建绥州城,并派兵防守,若是坐视不理,那么以后就没有边民投靠咱们大宋了。
不过郭逵身为武将人微言轻,反而是朝中的言官们纷纷表示要谴责种谔,要将此人拿到汴京来问罪。谁叫你没事找事约降什么蕃部,挑衅什么西夏人,这样未经请示擅作主张的行为,绝对不可以容忍。
言官们主张严惩种谔,同时抓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送回西夏,任由西夏人发落。
言见于此陕西转运使薛向看不下去了,他上疏说必须支持种谔此举,同时不断诱降衡山蕃部,同时献上平夏五策。
官家听了意动,他早听过薛向的名声,当下下诏请薛向回朝商议平西之事。
但司马光却表示反对言,薛向此人并非是真正的栋梁之臣,皇帝不可以用。
方才殿上官员们就是因此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个决断。
如今官家决定在经筵后继续商议。
===五百二十九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
迩英殿内。
章越侍立在一旁,当初仁宗,英宗皆在此举行经筵。经筵之后,便与官员们在此商议国家大事。
如今则是这位二十岁登基的年轻官家。
不知不觉章越也算是三朝老臣了。
宰执,翰林学士,经筵官皆在此殿之中商议军国大事,章越哪怕只是列位旁听,也是与有荣焉。
不过经过漫长的经筵讲课,章越觉得有些疲倦了,而一旁年近五十的司马光依旧精神抖擞。
他的年纪比章越与官家二人加起来还年长,经过方才起居议政及经筵后,却丝毫不减疲惫,而是当场极力反对收容嵬名山兄弟以及叛附的数万蕃众。
章越不由佩服,司马光这个身体真是杠杠地好啊。
但听司马光言道:“陛下如今刚刚登基,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都是缺钱,此时此刻不易妄动,更不易轻言军国大事。”
章越看到官家的眉头立即就微微皱起来。
“这夏酋李谅祚虽是屡犯本朝边境,但至少还是存着臣子的礼仪,数度遣使至本朝朝拜,不久前英宗皇帝驾崩,还遣使臣来朝吊唁,比之当初李元昊还算是恭顺。”
“眼下夏人使臣仍在汴京,但本朝却收容其叛臣亡民,此举不仅会激怒李谅祚,亦会使本朝理亏在先,令陛下失信于蕃人。”
一旁的吕惠卿出面道:“启禀陛下,李谅祚屡屡寇边,再遣使诈和,这等臣子若称得上恭顺,那么其他蕃国又当如何自处?”
“李谅祚如今言和,一是国内遇了大灾,闹了饥荒,二是与辽国有隙,三是因我军有大顺城之胜,何尝是因为生性恭顺?昔汉武帝北逐匈奴,唐太宗生擒颉利,是因我中国对戎狄事之以礼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8/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