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161


县学每月私试,每岁公试,考试所用的卷子都是县学书坊刊印,每次考试都要交一笔卷印钱。虽然不多,但一年也能省下近一贯的钱。
“斋长此言当真,我欲印的书可是不薄哦。”
斋长想了想笑道:“既是应承了你,就没有食言的道理。”
章越大笑道:“斋长方是爽利人,与你相交真是快意。”
二人都是大笑。
数日后,陈家兄弟已将木活字试制成功,果真比原先的木活字耐用许多。
而章越也是将赴刊印之书写好。
这份是近年来的‘程文’。
宋朝的程文指得是程式文章,也就是考官出一个题目,下面自写了篇文章,让学生仿着这文章去写。这篇考官所作的文章,就是程文。
但明清时的程文,却指得是科举及第者在考场所作的文章。
北宋时进士科还没有这个概念,科举也是一个探索的阶段,从一开始的人自为学,各尚文辞,到后来的文章尚华藻而无经术。没错,这句话批评的就是章越浦城老乡杨亿所创的‘西昆体’。
到了如今进士科考试,文风以‘太学体’为主。太学体可谓是专供科举,而创造了一等文风。
太学体所创之人为石介,因为景佑年间有读书人以此为高第,于是在太学生中,最后蔚然成风。
但在嘉佑二年这一榜,太学体被知贡举的欧阳修所怒斥。
比如今科有一太学生刘几,以太学体写了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欧阳修见了直接罢落,还在旁讽刺‘秀才刺,考官刷’。
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这下可糟糕了。
以往读书人学了十几年的太学体,一下子被打到谷底,故而嘉佑二年后科举进士科文风如何走,谁也不知道。
于是章越自己亲自出马收录,又托胡学正抄来省试殿试上名次极高的文章,其中包括苏轼那篇着名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立即刊印了一本名为《皇宋嘉佑二年高第文章》的书。
这本程文即代表了科考最新走向,堪称每个进士科读书人的必读书。
书成之后,章越亲自给学正过目了一遍,
章越本有些忐忑,却见学正越看越是欢喜道:“欧阳公曾言‘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言不虚啊!当今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而欧阳公欲一扫文坛之沉疴,效韩柳二人推行古道,志行古道,以古道为衡文,可称至公,至公至极!”
“学正所言极是,学生虽是经生,但也感觉文以尚质为先,尚文为后。”
学正笑道:“你是经生能有这番见地很难得啊,这又令我想起了令兄,他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是了,这书你打算如何卖?”
章越道:“学生这版印油墨雕工排版之费着实不小,若要不赔本最少要一百贯才成,学生打算定为六百文一本,不打算赚钱,只打算为普及文风,惠及本县学生作一些事。”
学正道:“这是好事,你尽管去办,若是本县进士科学生能人手一本就好了。这里篇篇文章都可代欧阳公言,何为复古尊古。”
章越道:“多谢学正指教,学生尽力去办。”
当即章越又取了十本书放在学正的桌上并道:“这是学生新印出来的,墨色最新,后面木字就有些裂了,故取了最好的进呈给学正,由学生送亲朋好友。”
学正将章越的书随手一翻,果真墨色印刷都是极好。
这学生还真晓得办事。
学正笑道:“也好,老夫正好有些用途,那就却之不恭了。”
章越明白印书其实不花什么钱,最重要是刻版贵,以及能不能卖出去。
书定作六百文一本,对一万多字的书而言不贵。章越算下成本,油墨雕版不要钱,扣去人工排版之费,自己只要卖一百三十本就能收回本钱。
于是章越决定先刊印了两百份在本县先试水试水,结果消息一出,士子们是争相购买,不过几日即卖了一大半。
这实是令章越感叹,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一转眼就是三十多贯钱已进了口袋了。
这时候斋长看不下去了,他找到了章越,坐不住与章越商谈了利润分成后,又加印了五百份托人送去建阳去卖。
建阳有几百书坊,有书坊必有书商。这里可谓云集了天南地北各处的书商,每日有数百书商在此,他们都是从建阳这买书然后运回各路各州去卖。
斋长派到人没过数日即回来了,告诉他们这本《皇宋嘉佑二年高第文章》已经被售空了,请他们立即加印。
而过了数日建阳的书商们也坐不出,亲自来浦城求印,已是供不应求了。
最后《皇宋嘉佑二年高第文章》一度再刊,直至整个建阳,建州,《皇宋嘉佑二年高第文章》的db书在市面横行后,这才停了这股求购之风。
===第七十八章
苏州来人了===
听到学正突然提及他二兄。
章越一愣不由问道:“学正在县学多年,不知在学正眼底,我二兄是如何人呢?”
学正微微一笑,想起之前章二郎不寄家信给家人的传闻。此事令他在知县面前有些难看。
但章越骤然问之,学正倒没多想,而是道:“二郎入县学时,老夫还为县学助教,不过二郎他才极高,乃老夫生平仅见。至于他者老夫也不好多说。但二郎他能有如今的才学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证来的。”
随即学正话锋一转:“人之一生德业为首,才干为辅。老夫生平见过不少,逞智走捷径反路走得更远了之人。就算才再高,还是当以手足兄弟之情为重。”
章越不知学正这话的意思,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既似有感而发,也似批评了章二郎。
自己至今不知为何二哥会辞去进士的,若他真是为改入官籍考中进士,那么绝不会弃官不作。
倒是听说因骤然改籍赴考的事,令不少举子不满,但本以为这些议论过阵子就会平息,不至于因此而弃官不做吧。
可听闻兄长省试时是第二十二名,在殿试却落为第四甲。
进士名次一共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不能直授官,必须经守选。苏辙这一榜即是第五甲。
而他的兄长苏轼名列第四甲,而苏轼本来与弟弟一样也是第五甲,但因他在省试时试《春秋》经得了第一,故在殿试时拔了一等。
但省试第二十二,殿试却落为第四甲,这或许也代表了官家的看法。
可能上下落差太多,这才至二哥不愿授官吧。
章越一边走一边细想,穿越前自己与二哥任何交集。
他突然记得二哥逃婚前一年,有一次斥责自己不思进取,整日只知与狐朋狗友耍。
章越此刻灵光闪现,二哥至今迟迟不给家信,莫非就是用这个办法来让自己明白不要整日想着抱大腿,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道理么?二哥果真心底还是有我的,这一番真是用心良苦啊!
章越笑了笑,其实自己脑海中未尝没有帮二哥美化,大哥不也是为二哥至今未给家信频繁地找借口么?
毕竟是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若真觉得自己仍是重生前那般废材,不承认这手足之情的事,也是干得出来的。
如今自己唯有努力,得到二哥的认可才行,不然将来怎么享福?荣华富贵就与我无缘了。
错了,错了,如此说来似自己有些爱慕荣华,应该是以兄友弟恭的名义努力。
想到这里,章越也算是完成了‘正心’的一步了。
章越走回斋舍坐下正欲读书,但见郭林已是回舍了,此刻他是一脸喜色。
章越上下打量郭林问道:“有何喜事?莫非三娘肯与你私奔了?”
“师弟莫来取笑我。”
郭林见吴让,钱奇名皆不在舍中,于是道:“师弟,你与你说一好事,你切莫太高兴。”
“好事?”章越满是怀疑。
郭林一脸喜色道:“我方才问斋长,县学可有佣书之事?斋长说誊录所归他勾当,只要同他用说一声就可,故而我将你和我名字都报给了斋长。”
“如此容易?”章越心道佣书若是一个很抢手的活,也不至于轮到他们两个新来的。
郭林道:“不过一页书只有一钱,而且平日活计不多。”
章越恍然难怪招不到人。
县志记载县学学田有八十亩又一百七亩八分零,此外官府还拨给了县学几十间廊舍,平日出租给百姓收些房租钱。这房廊庄课即是县学的大头收入。
但县学日常开支也不小,除了学官,学吏的官俸支出,还是三分之一学生的衣食供给,此称为为国家养士,以及零星支出。
故而县学能出入相抵已是很好,甚至入不敷出,故而县里有时还会拿出醋息钱,公使钱贴补一二。
这佣书作为勤工俭学的途径,这一页一钱的佣书钱,说实在章越如今已是看不上了。
但对郭林而言仍十分高兴有这样一份工作,直问自己愿不愿与他同去,甚至还与斋长说好了。
章越不忍拂郭林好意,但想想勤工俭学这优良传统不能丢,于是就答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