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161


太学体所创之人为石介,因为景佑年间有读书人以此为高第,于是在太学生中,最后蔚然成风。
但在嘉祐二年这一榜,太学体被知贡举的欧阳修所怒斥。
比如今科有一太学生刘几,以太学体写了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欧阳修见了直接罢落,还在旁讽刺‘秀才刺,考官刷’。
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这下可糟糕了。
以往读书人学了十几年的太学体,一下子被打到谷底,故而嘉祐二年后科举进士科文风如何走,谁也不知道。
于是章越自己亲自出马收录,又托胡学正抄来省试殿试上名次极高的文章,其中包括苏轼那篇著名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立即刊印了一本名为《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的书。
这本程文即代表了科考最新走向,堪称每个进士科读书人的必读书。
书成之后,章越亲自给学正过目了一遍,
章越本有些忐忑,却见学正越看越是欢喜道:“欧阳公曾言‘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言不虚啊!当今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而欧阳公欲一扫文坛之沉疴,效韩柳二人推行古道,志行古道,以古道为衡文,可称至公,至公至极!”
“学正所言极是,学生虽是经生,但也感觉文以尚质为先,尚文为后。”
学正笑道:“你是经生能有这番见地很难得啊,这又令我想起了令兄,他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是了,这书你打算如何卖?”
章越道:“学生这版印油墨雕工排版之费着实不小,若要不赔本最少要一百贯才成,学生打算定为六百文一本,不打算赚钱,只打算为普及文风,惠及本县学生作一些事。”
学正道:“这是好事,你尽管去办,若是本县进士科学生能人手一本就好了。这里篇篇文章都可代欧阳公言,何为复古尊古。”
章越道:“多谢学正指教,学生尽力去办。”
当即章越又取了十本书放在学正的桌上并道:“这是学生新印出来的,墨色最新,后面木字就有些裂了,故取了最好的进呈给学正,由学生送亲朋好友。”
学正将章越的书随手一翻,果真墨色印刷都是极好。
这学生还真晓得办事。
学正笑道:“也好,老夫正好有些用途,那就却之不恭了。”
章越明白印书其实不花什么钱,最重要是刻版贵,以及能不能卖出去。
书定作六百文一本,对一万多字的书而言不贵。章越算下成本,油墨雕版不要钱,扣去人工排版之费,自己只要卖一百三十本就能收回本钱。
于是章越决定先刊印了两百份在本县先试水试水,结果消息一出,士子们是争相购买,不过几日即卖了一大半。
这实是令章越感叹,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一转眼就是三十多贯钱已进了口袋了。
这时候斋长看不下去了,他找到了章越,坐不住与章越商谈了利润分成后,又加印了五百份托人送去建阳去卖。
建阳有几百书坊,有书坊必有书商。这里可谓云集了天南地北各处的书商,每日有数百书商在此,他们都是从建阳这买书然后运回各路各州去卖。
斋长派到人没过数日即回来了,告诉他们这本《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已经被售空了,请他们立即加印。
而过了数日建阳的书商们也坐不出,亲自来浦城求印,已是供不应求了。
最后《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一度再刊,直至整个建阳,建州,《皇宋嘉祐二年高第文章》的db书在市面横行后,这才停了这股求购之风。
===第七十九章
莫欺少年穷===
六月末。
章越已入县学三个多月了。
虽说最热的时候已是过去,但对于地处闽地的浦城而言,还是酷热难当。
一碗酸汤下肚后,这才令人稍稍解了暑意。
章越回味这酸汤,酸味生津,津又生甘,绝对是上等的消暑佳品。
斋长与章越一并坐在树荫下的凉塌上纳凉,一边喝着酸汤可谓格外快意。
山风吹来,章越又举了一碗酸汤下肚,那滋味绝对是没说了。
斋长身旁一名寝友看章越的碗空了,即端起他的碗去桶里装汤。
“师兄使不得,我自己去吧!”
“举手之劳而已。”那人笑了笑。
“章贤弟如此跑腿的事就让人去吧,”斋长则翘着脚坐着塌上笑着道,“真有你,没料到你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手段,我从未想过扑得县学刻坊后,得入得这些钱。”
“难道刻书之收入,还不能令斋长收回当初扑刻坊的钱么?”
斋长笑道:“哪有那么容易。”
章越端起新盛来的酸汤,自己就是贪这口食之欲的人。
章越道:“斋长,这些钱不算什么。若是斋长有意经营,那就再多请几个匠人来,说实在的咱们功夫太慢,要是再多些人手,还能在其他刻坊的仿本出来前多赚些。”
斋长闻言叹了口气,县学小刻坊确实不占优势。
“咱们哪比得过其他刻坊?从雕版至付梓用了两个月,而大的刻坊仿造一遍不过半月即出。若是能让我卖个半年,那少说得卖个五千本不在话下。”
章越心想,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没有版权之说,若是真让他们垄断,杜绝其他刻坊抄袭,那么搞一个《两年解试三年省试》的品牌,以后就可源源不断地来钱了。
章越道:“这一番我也是长了见识,大刻坊的匠作纸墨工序都比咱们老道,纸张墨印也是精到,如他们用的顺昌书纸不仅比我们的便宜,做工还比我们好,甚至还请了方家在书上补了注释,典故出处。最后两家一比,倒似我们抄了他们一般,更气人的是卖得还比我们便宜。”
这真可谓正版被db打败的感觉,然后劣币驱逐良币。
章越确实也没料到,这时候建阳书肆如此发达。
以建阳崇化坊而论,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两大集,十日两小集。
这里的百姓真称得上‘以刀以锄、为版为田’。尽管刻坊众多,但却不愁没有书卖,天下的书商都云集于此。
到了南宋时,建阳书坊之间有类似于版权公告,这也是最早的版权公告,一家不许仿刻他坊的书,但目前没有。
章越道:“斋长下面有两条路,一即是趁着赚了这笔钱,咱们分一分,二是咱们将这钱扩建书坊,再雇些匠人,买些上好的雕版来。”
听章越之言,斋长眼里露出犹豫之色,最后道:“我看还是算了,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吧!三郎不会以为我目光短浅吧?”
章越失笑道:“斋长是聪明人,许多人就不知何为落袋为安。在下佩服还来不及呢。”
章越确实也没有强求的意思,这本来就是他顺手为之的事,经营一项生意,后面要牵扯多少精力。
这可不比勤工俭学来的轻松。
宋朝的出版业能够出头仅限于科举用书,这是因为学校的日益普及。但说到底宋朝繁华比明清有过之无不及,但识字率却不如明清。
故而章越抄几本明清话本在宋朝不是没有市场,但却作不大,这个市场有限。
若斋长有这个意思,章越帮之无妨,总之不愁卖不掉。但斋长没有这个野心章越也不强求,他做事一起顺其自然,只要读书的事上不顺其自然就好。
主次之分一定要分好,也就是“见路不走”,明知道可以赚钱却不去为之,因为我永远清楚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至于四面开花那是里的事。
商人在封建社会就是任人鱼肉,一旦失去庇护,哪个人都可以咬你一口肥肉,钱赚得越多越危险。反之有了庇护,要赔钱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斋长命人拿来账本,然后摒退左右道:“还请三郎过目。”
章越笑了笑,他很喜欢对方这样敞亮,也不枉自己这一趟带他发财。
章越也没大气地道不要看了,反而认真地翻了一遍。他道:“如此算来,咱们这一趟一共赚了五百余贯。”
斋长佩服道:“三郎莫非做过生意,这账目我也是请了账房先生这才算出的,你连算筹也不用。”
章越心道我可是理科僧,穿越前文言文看不懂可以理解,但连个四脚账也看不懂就太逊色了。
他道:“好说,我什么都略通一二。”
斋长道:“人工,纸墨雕版都是我出的,咱们结余按说好的三七分账,也就是一百五十二贯六百三十二钱,三郎再过目一二,过几日我就将钱送给你。”
与自己预想差不多。章越自己就出了个主意,连誊录房也没去过两趟,故而这也接受三七分成的比例。
章越提笔在账本上画押,然后道:“这一次若非学正拿来题目,你我也赚不了这钱,咱们喝水不忘挖井人,事后还得补一份谢礼才是。”
斋长佩服地道:“三郎真是厚道人,这谢礼由我来出,绝不至于寒碜就是,再以你我的名义送给学正。”
“与斋长办事就是快意。”章越点点头也不推辞了。
斋长大笑道:“三郎,我是交你这个朋友,下次若有发财的主意,切莫忘了我才是。”
“一定。”
章越算了下,一百五十二贯加之前的三十多贯,自己已是有一百九十贯身家的人了。买回自己屋子不在话下,甚至欠彭经义的两百贯也可还了,再算了算,眼下一张度牒值两百贯,这价钱足够供自己去出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