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1553


骆俊的拳头攥紧,使劲的瞪视着荀攸。
“可新丰离长安实在太近了!”
荀攸认真道:“正是因为离的近,才不至于让大王有太多劳顿,更何况离长安越近,便越能吸引西凉军的主力,如此也可为刘府君的救援之兵分担压力,创造良机!”
骆俊气的满面煞白,他也不是愚鲁之人,自然是知道今日的事情多少有些古怪,如无意外,他应是让荀攸给算计了。
那些陈国的军尉多少也能看出些弊端,不过对于他们而言,眼下让人算不算计无所谓,对于他们这些长年行于军中的人来说……陈王才是他们的天,骆俊不是。
眼下这般情形,傻子也能看出来,只有在最近的县城驻扎,让陈王安心养伤,才是对陈王最好的选择。
骆俊咬着牙关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不能拿陈国数万将士的性命作为赌注。”
“那国相便可以将大王的性命作为赌注了吗?”张盛突然开口言道。
这话说的颇有些重了。
却见骆俊哆嗦着指着张盛,怒道:“张校尉,汝安敢这般无礼?”
张盛大步向前一步,紧紧的盯着骆俊,怒道:“医者已经说了,大王伤重,不可远行,你还执意要回雒阳?莫不是想耗死大王,自领三军将士?告诉你,有我等在此,休想!”
其后,几名校尉亦是纷纷起身,高喝道:
“休想!”
“我等誓与大王同生共死!”
“绝不受你这小人梭摆!”
荀攸在一旁面无表情,但心中已然是笑了。
.
===第四百零八章
刘琦兵出祁山===
在场一众军尉皆表示愿意为了刘宠,暂时屯兵于新丰县,公然反抗骆俊的意见,不回雒阳。
骆俊直气的双手发抖,看着一众人,恨不能立刻下令将这些军尉推出去斩了。
但毕竟这些人都是刘宠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中骨干,骆俊即使在身份上是两千石的国相,但在陈国军中的威信和领导力,却远远比不上这些军尉。
想要掌握陈国兵马,手下就必须要掌控这些人的人心。
荀攸在一旁冷眼观瞧,遂迈步出来,劝慰道:“诸君今日之举,皆是好意,所为者也皆是汉室江山,只不过所思所谋或有不同,故而或有异议,大可不必这般相争。”
那校尉张盛闻言,便对荀攸拱手道:“公达先生乃是我陈国盟友,适才听闻医者所言,先生也想出了办法想要让大王安心养伤,偏偏骆相执意不从,不知其是何意,此等举措,试问我等焉能心服?”
荀攸长声叹息,然后看向骆俊,一脸沉痛的劝解道:“我等皆知骆相执意撤兵回雒阳,也是为了陈国的三军将士着想,只是大王若因撤兵而薨,三军将士皆成哀兵,蛇无头而不走鸟无头则不飞,没了大王,纵然是保全了三军将士,还不是无根之萍,旦夕为董卓所灭?骆相为何执意如此?”
荀攸字字诛心,所言皆站在了‘保护陈王’这个大义的角度上,让骆俊哑口无言,无法辩驳。
他冷眼观看着在场诸人,脸色变的阙紫,犹如瘪茄子一般,左右为难之色毫不掩饰。
荀攸见骆俊不说话,展颜微笑,又补充了一句有分量的话:“莫非骆相当真另有所图?”
这一句话说完,算是将骆俊彻底的逼迫到了悬崖边上,眼下他即使心知中了荀攸的计策,也无法可解,只有顺着对方的意思走下去,才是正道。
骆俊将苦全部都咽到了肚子里,只见他深吸口气,先是对荀攸拱手,然后又对在场的诸军尉拱了拱手,道:“诸位,此事实在是骆某先前不曾考虑周详,既然大王伤重不能远行,那便暂时歇兵于新丰,静等南阳郡守刘府君率兵来援就是了。”
听了骆俊的话,众人这才放下了心。
却见荀攸转头对着众人道:“既然是两方合兵,那自然便是要有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然军旅之事,某与骆相并无经验,还需在座诸位调动三军,妥善安排……我方这边军校之中,自然是由黄汉升为先,在坐诸位也可推荐两位为首者,与我军的黄校尉共同执兵,指挥军队,固守城池,相辅相成。”
骆俊的脸色很是难看。
这要求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就是说荀攸一方派出黄忠,要求陈国的军队中再派出两人,彼此协同掌兵,前往新丰固守。
陈国的诸军尉闻言,自然觉的可行。
虽然荆州军的比例目下在全军中占数较少,但黄忠本人前番确实率兵救了他们后方之危的人,而且眼下陈国在此地的军粮,也需仰仗荆州军供应,故而双方共同派人掌兵,属于情理之中。
于是,他们推荐了以张盛和另外一名叫做陈春的两名校尉,代表陈国军队,与黄忠一同指挥兵将。
但这简简单单的举动中,却隐藏着荀攸的计谋与深意。
首先他一句简简单单的‘不知兵’,就将自己和骆俊都给摘了出去,两人皆不能领兵。
然后,不论对方的领兵之人是何人,最终也只会在战争中慢慢的被黄忠收服。
陈国军中并无善战高明的将领,这是这段时间荀攸对陈国军队的总结。
也难怪,若是陈国军中有大将之才,当初陈王便也不会费心的将黄忠从刘琦那里‘挖’来了。
众人皆应命之后,荀攸突然转头冲着张盛和陈春两名校尉道:“既然今后陈国之兵,将尽由二位率领,那荀某与骆相的安全,也就全都仰仗两位了。”
张盛心念微微一转,就明白了荀攸的意思。
这是在间接的提醒他,小心被骆俊暗中夺权,当需派兵谨慎的监管住他,不要让骆俊祸起后院。
又谈了几句之后,一众陈国军尉就夹裹着骆俊走了,帅帐内只留下荀攸和黄忠两人。
黄忠走上前,笑道:“公达先生,今日之事,算是成了?”
荀攸翻身走回到自己的桌案前,道:“算是成功了一半吧。”
黄忠闻言一愣:“如何成功了一半?”
荀攸笑呵呵地道:“骆俊毕竟是陈国的国相,虽然从不掌兵,但在军中也不可能没有心腹之人。”
黄忠奇道:“既有心腹之人,那为何适才陈国诸军尉中无人响应骆俊?”
荀攸淡淡道:“或许是没有来赴宴,或许是不敢违背众意,不敢冒头。”
黄忠恍然地点了点:“先生之意,是骆俊会暗中联络与他同路之人,寻机兵变?”
荀攸轻声道:“正是如此,汉升稍后,去寻张盛和陈春二校尉,与他们好生结交,并详述当中利弊。”
黄忠捋着白色的胡须,道:“既如此,那黄某便提醒二人小心谨慎,谨防骆俊暗中联络其心腹兵变。”
荀攸却是摆了摆手,笑道:“若如此,则隐患便会一直存在,不利于我军在新丰县排兵布阵……莫如放任骆俊放手施为,咱们蛰伏于暗处,待其联系其心腹之人,再一举将其心腹尽皆拿下。”
黄忠心中暗自佩服,荀攸的机敏和对局势的把控能力,确实远远超出黄忠的想象。
不过,黄忠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这当中有些不确定的地方,他同样也是能够看出来的。
当下,就听黄忠问道:“只是那张盛和陈春二人,又如何会轻信黄某之言?毕竟,我对他们而言是外人。”
荀攸道:“这个,就要看汉升你的唇齿之能了,你们都是带兵的将官,彼此相互沟通起来,比荀某去说更为直接,不过某可以告诉你,张盛和陈春既是将官,初领兵权,那也自然是有一番抱负的,但眼下陈王半死不活,陈国军队前途渺茫,你若想让二人信任于你,便只需从为陈国军队和他们二人引荐一条生路说起,这事并不甚难,只要汉升你掌握说话的火候,和给予他们足够的承诺,则事必成。”
黄忠闻言恍然,随后一拱手,道:“公达先生高见,黄某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
于此同时,魏延和邢道荣一部兵马兵出斜谷以做疑兵,而刘琦的大军则是兵出祁山,直奔陇西诸郡而去。
这一次出征,除了典韦、许沂、许郸、沙摩柯、相单疆、羊栈岑狼等人是刘琦的亲宿之外,他所依仗者,有很多是益州降将。
包括甘宁,沈弥,娄发,严颜,吴懿,吴堀,雷遇等人,另有法正和孟达等新近投奔之人。
而所用的兵将中,亦有昔日汉中郡守苏固的降军和五斗米教的降卒。
针对这一点,马玄则悄悄的对刘琦提出过异议,毕竟北出祁山之事非同小可,对手更是天下第一强军董卓,用这些人为班底,马玄唯恐刘琦使不顺手。
但刘琦依旧如此,不过理由他没有说。
这理由也不足为外人道。
他认为,包括太史慈,李典,魏延,张任等这两年间跟他北上或东向,逐步已经成为了他的臂膀,但随着西南的开发和南阳郡的收服,日后需要他麾下独当一面的人将越来越多,在这个关口,他必须要开始启用西蜀势力一系的人,这样一来,荆楚的势力便不再限制于使用荆州一系之人,而培养出益州一系的人,则有利于平衡昔日荆州一系旧臣的战功。
刘琦兵出祁山,第一战略目标,瞄准的就是在永平十七年,由天水更名为汉阳郡的首府,冀县。
(
===第四百零九章
长安政变===
就在张辽与刘宠交战的同一时刻,长安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王允联合了士孙瑞,杨赞,张种,郑泰,郑公业,黄琬等一众朝臣,纠结各自的家奴私士,在长安城内兴兵,占据宫室,纠集羽林之中的忠志之士,集体反董,欲奉迎天子前往河东郡,躲避董卓的虎狼之军,重新建立一个以士族门阀为班底的政权。
长安城的军权属于董卓,乍一听他们的举动仿佛是以卵击石,但实则并不尽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