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1553


从打迁都至长安之后,王允便一直在利用朝臣们的武装力量在做着变乱的准备。
就算董卓是相国,就算是他重用麾下的西凉诸将,但有很多隶属于朝廷的直系包括用来控制地方的权力职位,董卓是无法完全尽用西凉军人的。
西凉军能打,但治理偌大一个国家机构而令其不瘫痪,可不是紧靠能打就可以。
董卓无论再怎么扩大自己凉州一系的势力和影响,但想要阴转这个国家的齿轮,他必须还得借助士人集团的力量。
这就是董卓在中央行驶权力时,最大的一个难处——他麾下的西凉诸军是死狗扶不上墙,除了打仗,其他的事是真的不行。
王允从打继任杨彪的司徒之位后,就一直秉承:一味听任,顺从逆贼,甚至是屈节迎合……终于他靠此换来了董卓的信任。
而王允则是借助董卓的信任,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经济的具体事务,这当中也使得他通过一些行政权力,在董卓那里得到了一定的举荐人权。
其中,就包括劝董卓任命黄琬为司隶校尉,保全了郑公业的尚书位和士孙瑞的执金吾之位,另乘董卓在郿坞,无暇顾及朝廷中事,举杨赞行驶左将军的权力等等。
在这写可以拿捏的到长安重要权力的岗位上,王允都或明或暗的安排上了自己的人。
直到如今,就连当初能够力压董卓的皇甫嵩,也已经被王允暗中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不过即使如此,王允依旧觉得自己这些反抗者的势力实在是太小了,不过他还有一个超级后手!
只是这个后手,他一直不曾轻易为外人道。
这个人,就是董卓麾下,并州军的领导者,吕布。
吕布表面上是董卓的爱将,同时又是他用来执掌并州军的重要将领,但王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逐渐发现了弊端与可乘之机。
首先,董卓和吕布,在某些层面上是一直有矛盾的,而且这个矛盾还不小,体现在军中包括日常的方方面面。
而且对于吕布而言,他现在有一些进退两难,一是他并不受到董卓本人的信任。
当初孙坚和刘琦北上雒阳,董卓派遣大都护胡轸和吕布共同征伐,吕布是骑都尉以及并州军的领导者,依旧是位列胡轸之下,而且几番被胡轸为难,即使是胡轸阵亡之后,兵败受牵连的帽子,依旧是被董卓扣在了吕布的头上。
甚至包括吕布的妻弟魏续被生擒的事,也使得董卓和吕布彼此之间产生了裂痕。
再加上吕布一直在西凉军中,被董卓麾下的一众西凉将领们排斥,因而地位很是尴尬。
王允看准了时机,便开始策反吕布,并向其许诺,只要时机成熟,杀了董卓,便可邀请吕布共辅朝政,届时吕布将成为以他太原王氏为首的朝中士族的第一带兵之人。
吕布这个人心性极为自私,在权衡利弊之下,答应了王允。
不过吕布也很有心眼,他没有跟王允签订任何的盟书,也不曾留下任何证据。
在多番准备之后,王允终于行动了!
他今夜鼓动各方势力,乘着张辽出征刘宠,长安兵力薄弱,先以士孙瑞,杨赞等人所掌控的兵马,抢占了未央宫,占据皇城,把守后宫,严禁闲杂人等进入。
随后,王允又请宿将皇甫嵩率兵去夺取长安城内剩余的西凉兵将的兵权,并派人去捉拿李儒,而他本人则是身披甲胄,带领着士孙瑞,郑泰,杨赞等人一同前往皇宫,迎接天子出宫。
眼下的刘协也不过只有十二岁而已,他适才刚刚就寝,隐约中似乎是听到了宫殿之外那凄厉的喊叫与厮杀之声,心中很是好奇,遂穿衣起身。
刘协虽然只是个少年,这三年来,他经历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像是今夜这样,喊杀声甚至能够传到宫殿的日子,他这些年也经历也不少,因此他虽然紧张倒也是显得不怎么害怕。
刘协揉了揉眼睛,先是侧耳倾听了一下宫殿外的喊杀声,然后招呼小黄门过来,吩咐道:“为朕更衣。”
这声音虽然听着依旧有些少年的稚嫩,但当中的坚定和果断却不容置疑。
这份沉稳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确确实实是有经历的人才能说出来的。
四名小黄门为刘协更衣穿履,整理衣束,待穿衣完毕之后,便见刘协一甩袖子,似模似样不慌不满的走出了寝宫。
他一脸沉稳气度,望之却不似十二岁的少年郎。
少时,刘协来到宫殿之外,正逢王允和士孙瑞等一众官员来到其宫殿之外,眼见刘协亲自走出来,王允等人不由大惊,纷纷跪倒,高呼‘陛下。’
刘协来回扫视了一眼,见来到其殿前的朝中臣子,竟然多大二十余位,心下不由惊奇。
“诸位爱卿请起,今夜所为何来?”
王允等人奉旨起身,然后便见王允行臣礼道:“启奏陛下,臣等蓄谋已久,暗中备事,积攒力量,本欲诛除董贼还政于陛下,澄寰宇之清,怎奈一直不曾得良机,深感有负陛下厚之恩,如今董卓为战叛臣韩遂,举倾城之兵而西向,臣等思之,此时虽不能除贼,但却可保陛下脱离虎狼巢穴,待日后纠集四方郡守牧军,集大汉王师,兴兵讨伐董卓,除此暴逆,以安黎民,可慰先帝在天之灵……因事情凶险,未敢提前告知于陛下,还请陛下勿怪。”
刘协走到王允身边,认真地打量了王允一会,道:“司徒此言当真?”
王允认真道:“臣岂敢欺骗陛下,时间紧迫,还请陛下速速随臣离开长安。”
刘协适才还很平静的脸上,此刻终于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他略有些激动的言道:“朕在长安,每日犹如酣睡于熊罴之侧,日日心惊胆颤,时有命悬于一线之感,今能得诸位爱卿相助,实乃天赐良机……朕愿与诸爱卿离开长安,奔往江河湖海,一展胸中抱负。”
王允微笑道:“臣等必将竭尽全力,以保陛下……陛下,事不宜迟,快随臣走吧!”
刘协刚要抬腿出宫,突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
他皱眉看向王允,奇道:“可是,若离了长安?朕又该前往何处?”
===第四百一十章
被袁、董同时算计的司徒===
刘协虽然是个小小的少年,但却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对于这个世道的世态炎凉,他甚是比一般的中年人能品的更是入味三分。
他心中明白,董卓是为了一众西凉边功武将的利益辅自己为帝的,然王允和他身后士孙瑞,郑泰,杨赞等一众人身后,何尝又代表的不是这冀、并等州的士人门阀呢?
当然,就行为方面,他们肯定是比董卓要好很多的,但即使如此,刘协也不得不自己偷着藏个心眼。
至少,他得先知道自己是要往哪里去。
王允长长作揖,道:“陛下放心,臣此番拥戴陛下,先往河东郡,那里有郡守王邑王文都,一向有忠志之心,其人师从昭烈,乃海内名士,陛下去往河东,大可安心。”
王允话中所说的昭烈,指的乃是昔年的海内名士刘宽。
刘协听了王允的谏言,颇为犹豫。
“王邑此人名声,朕亦知晓,本不当相疑,只是据闻此人拥袁……乃属袁绍附庸,朕若是没有记错,昔年袁绍在河北时,其曾有意立大司马为帝,可有此事乎?”
王允听出刘协的话语中,似对袁绍有些怨气,遂道:“陛下勿忧,袁本初昔年之举,与袁公路拥戴陈王为储,颇有相似之处,虽不妥当,然皆是忠心为汉,无有他意,恕臣直言,陛下在长安一日,便犹如一日立于刀山之上,董贼随时都会有弑君之行,由不得那些牧守不动些旁的心思,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句‘无可厚非’说的刘协心中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犹如一个被丢弃的废物一样。
王允看出了刘协脸上的不快,安慰道:“可只要陛下逃出升天,重兴汉室,则诸外藩牧守得见天威无恙,自然宾服,此乃世间常理,还请陛下勿要挂怀。”
刘协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说句良心话,他并不喜欢袁家人。
当年袁隗等人在朝中势力极大,就算是董卓也不过是袁氏从西凉搬来京城的附庸而已,只不过后来一时不小心,没有控制住,反倒是让姓董的反客为主了。
所以刘协对于袁家人并不感冒。
但事到如今,他暂时没有别的选择。
袁家人再损再坏,也还比不上董卓凶残,刘协姑且就当是屎窝挪尿窝好了。
“劳烦爱卿为朕开道。”刘协对王允笑道。
王允长长作揖,扬声道:“陛下请放心!”
紧接着,便见他,士孙瑞,杨赞等人拥簇着刘协匆匆离去。
扶刘协上了车撵之后,王允便命杨赞带领一众精锐,火速保护着刘协奔城北而去,至于皇宫中的后宫眷属,王允亦是承诺会火速派人将他们送出城去,在刘协抵达河东郡后,就会与他们再相见。
哄走了天子之后,王允立刻下令,开始在长安城诛除董卓的同党,也算是替原先被董卓害死的士人同僚出一口恶气。
他亲自坐镇在皇宫门外,冷目四顾,侧耳倾听着长安城中不时传来的喊杀声与嚎叫声,嘶声裂肺的声音响彻在长安城的上空,不知为何,却让王允觉得格外悦耳。
这也是他近年来实在是太过压抑了。
如今一朝得到释放,胸中一口恶气喷涌而出,着实是开心。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一名亲信匆匆忙忙地跑到王允面前,向他呈递上了一份縑帛手书,并附于其耳旁低声言语了几句。
那亲信尚未说完,便见王允的脸色顿时变了。
他急忙从那亲信的手中将那缣帛接了过来,然后仔细翻看。
看着看着,王允的眼珠子就开始变的有些充血,脸颊亦是在来回的颤抖。
士孙瑞见王允的样子有些奇怪,奇道:“司徒,出了什么事?”
王允将缣帛甩手递给了士孙瑞,气道:“袁本初……居然言冀州多事,无暇旁顾,不愿派人来接应了,只让我们自拥天气前往河东郡,说待我等抵达河东之后,他再派人前来护驾,当真是打了一手好算计!”
士孙瑞一听王允居然这般说,心下大为吃惊,也颇感惊慌失措。
袁绍不派兵来,仅凭河东郡的王邑,怎么可能将己方的人手全部安全的接应过去?
王邑麾下的兵将,怕是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