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1553


这套《汉书》成书时的喜悦,现在对于蔡琰来说并无所谓。
她有了比之书籍更让她牵挂的东西。
现在对于她而言,著成了这套书使得刘琦欢喜,才会使她能够感到开心。
“甚好,甚好,此书一旦传播于世,则必为天下所侧目,我荆州书香之地的名声也算是就此打出去了,日后十年乃至数十年间,荆楚之地必将吸引天下士人倾心向往。”
刘琦转头笑道:“昭姬,你说我若是将这套汉书,作为我荆楚学宫的著作,放于各学宫之内,用以吸引诸郡学子,可行否?”
但蔡琰的回答却有些超乎了刘琦的意料之外。
她对刘琦说道:“依蔡琰来看,使君将这套成书,先行送往雒阳,并上书陛下,重新修葺兰台,才是正道。”
===第四百九十一章
传世美名===
凉亭之内,蔡琰让人预备了煮熟的热水,亲自为刘琦浸泡她托人从荆州带到汉中的香茗。
泡茶这种新兴风俗经过南阳郡樊氏商铺和蔡家人的推波助澜,已经开始逐渐风靡南方,成为江南士子们一路追捧的浸茶之道。
而汉朝原先的用青盐煮茶技法,已经逐渐被江南饮茶之人抛诸于脑后,不再是主流了。
而且刘琦在荆州,所宣扬的茶道,正好是这个时代士人所憧憬的最高精神,那种至少无上的高洁精神。
但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士人,哪个又能被称之为真正的高洁?
有人就会有欲望,不论是什么样的欲望,不论是物质之欲还是精神之欲,只要沾染了就不能称之为洁。
或许从古至今,这天下就没有一个真正的高洁之人。
但不高洁,却并不代表士人不向往,正因为天下的士人做不到真正的高洁,所以他们才更加追捧那种意境。
经过了荆州探子在地方的宣扬,泡茶便是天下最为儒雅之事,饮茶宜乎淡雅,茶叶之物,得天地灵气而生,用心饮之,能使人清醒而宁静,乐不思乱,茶以其淡使人荡心涤肺、洗脱尘俗。
于是乎,荆州的浸泡茶叶开始在长江两岸盛行。
在荆州盛产的多种浸泡茶叶,最广为人知的则是银针茶、长沙的银峰、武陵的毛尖、松针茶和野针王。
荆楚茶叶风靡大江南北,为士人追捧,由于这当中有炒作和推手的存在,甚至使得有士人不惜掷百金求购,却不得一捧。
但是对于天下士人来说,这弥足珍贵的名品,刘琦却可信手拈来。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杰作,而他刘琦也是背后的炒作推手。
樊钕做的确实不错,能够将浸茶之道在短短时间做到这般声势,着实令人难以想象。
看来那大胸女子,确实是个做买卖的材料。
蔡琰用热水浸泡茶叶,然后将陶瓷器皿放在木制的茶台之上,为刘琦斟水。
连蔡琰这样的淑女都沉溺于茶道之乐,不可自拔,可想茶道目前对于东汉士人的吸引力有多强。
刘琦端起陶盏,轻轻的泯了一口,闭目回味良久后,方道:“这水稍嫌不够热,下回需再烧沸些,浸泡起来才更有滋味……还有,饮茶之时不一定只是饮茶,可配上干果酥点,慢享光阴,才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韵味……这天下的人和事都太急了,喝点茶,过几个慢节奏的时辰,可提神醒智,大大有助于人恢复精力。”
蔡琰认真地听取着刘琦的意见,一句也不曾反驳,将他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
“酒壮英雄胆,茶涤士人魂,伯瑜你常年行走在军中,这酒喝的太多了不甚好,还是多喝些茶洗涤肺腑才是。”
刘琦微笑着点头:“昭姬的关爱,我铭记于心……对了,你好像还是第一次唤我伯瑜?”
蔡琰脸色发烫:“你不喜欢?”
刘琦哈哈大笑:“喜欢的紧呢。”
他又喝了一口茶后,方道:“昭姬,你适才说,让我将《汉书》献给朝廷,此为何意?”
蔡琰用方壶,又将刘琦的盏倒满,并给自己倒了一盏,她端起茶盏,轻轻的泯了一口之后,方口吐幽兰道:“《汉书》若成,抄录数份,分别放于荆州各郡的学宫中,以为镇学之典藏,必能招天下士人蜂蛹而至荆楚,对于这一点,蔡琰丝毫不疑,只是此举又会令朝廷怎么看,陛下如何想?又会令河北的袁绍和淮南的袁术等人又会如何?”
刘琦闻言沉默了。
蔡琰的话令他想起了后世时的一句话:枪打出头鸟。
蔡琰继续说道:“而且就算是天下士人皆来了荆楚,又能如何?他们是真心仰慕山阳刘氏的声名而来的么?不是,吸引他们的,不过是一套《汉史》、一套典籍,这难道是伯瑜你想要的么?”
刘琦定定地望着蔡琰,目光深邃。
这眼神让蔡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忐忑。
难道……是自己对他说教的太过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