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4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2/4779


王林道:“我们入股江南机械厂以后,还在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暂时不方便参展。而且我们主要是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些机械设备,在没有足够多的专利、创新、技术之前,即便拿机器过来参展,也不会得到外商的肯定。我国的机械制造本就落后,要想拿到外商的订单,我们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要让他们看得中,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下订单。”
这话明着是说自己,实际上也是在说给莫家人听。
莫子风浓眉微微一挑,微微点头:“王总,我听明白了。谢谢王总给出的建议。”
王林摆了摆手:“我还有事,失陪!”
说完,他便施施然离开。
其实王林也很在乎机械这一块的生意,但他刚才所言,也句句发自肺腑。
在没有成熟的专利技术,或者没有独特的产品之前,我国的机械在广交会上只会遇冷。
我国的机械发展,在古代有过一个巅峰期。
传统机械,我国曾经领先于世界。
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我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汉代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另外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出现了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制造,如郑和所乘宝船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活塞风箱,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还有千钧锚、制针用的冷拔钢丝等手工的高技术制作等。
《天工开物》就是当时机械技术的见证,其中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
近代机械发展,主要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我国开始开设机械制造学校,及机械制造工厂。
现代机械,建国后特别是改开后,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在王林重生之时,经过改开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王林大概知道我国机械发展的方向。
后世,随着机电一体化、赛博机电集成化的发展,机械工业早已脱胎换骨,以至于人们更愿意用“制造业”来替代“机械行业”。然而,作为工业最为重要的发展根基,机械行业仍然是制造业的当家花旦。
说到我国的机械发展,可以单独用一章的篇幅还表述。
就在1992年左右,我国的机械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和挑战。
机械人应该都知道一个词:“一机部”。
第一机械部是“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的简称,或者叫做“一机部”,始于1952年。就大机械行业的管理机构而言,前后共涉及到八个叫做“机械工业部”的部门。走过了极盛的时期,也走过了分分合合的历程。
应该1992年前后,政署机关实行第三次机构改革,机械电子部被拆为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同年机械部成立了我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块巨大的资产将在十年以后,再次脱离传统的机械工业体系。
拆分对于一机部而言,是一个不太好的兆头,实际上国家对机械工业的战略,从“六五”的“一般产业”,到了1985年“七五”的时候,已经被进一步落到了“夕阳产业”。而在1990年开始的八五规划中,我国对其投资额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65%。
在这种大环镜下,安耀集团的业绩大幅下滑,也就有了时代烙印。
江南机械厂的改制,也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
不然的话,王林哪有机会入股这样的大型企业?
这几年正是我国机械工业最低谷的时期。
要想走出这个低谷,只能依靠所有机械人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等待上面政策的重视。
对王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谷期,正是扩张的收购的最好时机!
所以王林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军机械行业。
托夫勒在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中说,工业文明,犹如夕阳西沉,在对高技术产业憧憬中把机械、汽车、钢铁等一系列传统产业视为“夕阳产业”。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米国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而传统工业面临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呈衰落状态。
种种现状,使得托夫勒的夕阳产业论大有市场。
这种满是夕阳论的调子和我国从竞争性行业撤出的理念,也影响了当时我国对机械行业未来的战略判断。
然而,王林却清楚明白,托夫勒对高技术产业倍加推崇的时候,却忽略了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半导体、软件等手段升级为高技术产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2/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