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1447


主要是城内的这一批明军俘虏了,有好几千还是新标军。
对这些新标军,楚军的处理一向来都是比较谨慎的,考虑到这些新标军的士兵待遇都比较好,因此训练水平也比较高,综合素质要比营哨兵强一些,并且也经过了新式战术的训练,懂得使用火枪或长矛等。
哪怕这些兵员在楚军将领们看来,依旧不咋地,但是总比营哨兵强得多,后续再折腾训练一番的话,就是一个合格的主力部队的士兵了。
因此还是按照老规矩,挑选一部分人补充进入主力部队,剩下的部分和挑选出来的营哨兵编入了守备军。
而当楚军整编处理这些战俘的时候,结束了湖口战役的楚军主力部队却是没有停顿,而是继续向东杀了过去。
也是同一时间,江北的第二军也发动了针对太湖的进攻,并顺利拿下太湖后直扑安庆。
而安庆,也正是大楚帝国东进战役里的第二阶段里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攻占此地,就意味着可以打开长江航道,大楚帝国的各种船只就能够一路通畅无阻的直抵金陵城。
甚至如果敌军在金陵城没有构筑严密的江防体系的话,甚至楚军舰队都能直接一路进入长江下游,也就是扬子江,最终奔着大海去。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震动===
随着楚军拿下湖口,几乎整个东进战争都是被彻底打开了局面。
不仅仅能够顺势完全掌控赣北以及赣中地区,更重要的还是能够直接杀入南直隶地区。
而楚军也是这么干的,前脚刚攻克湖口呢,后脚就已经大军持续东进,第一军的第一师和第六师合兵一处,甚至都没有管那边还没有被楚军所掌控的大片饶州府地区,
直接就杀到了池州府。
中间还顺便拿下了没多少明军驻防的彭泽县呢。
而杀入池州府后,第一军也没有遭到太大实际性的抵抗,当地原有的驻防明军,大部分都是被抽调到了九江防线里。
尤其是在九江陷落,史可法退守湖口之后,更是把后方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以及太平府当地的剩下的兵力也是一股脑抽调到了湖口来进行最后的顽抗。
要不然,史可法之前也不可能在九江城里汇集三万多大军,更不可能在九江城被攻克,退守湖口之后,
短时间内又在湖口集结起来两万兵力。
这两万兵力里,原有兵力不过数千人,剩下的一万多人基本都是在短时间内从后方各府县里紧急征调过来的。
而随着湖口被攻克,城内的两万守军小部分死伤,大部分当了俘虏之后,湖口后方的诸多城池也就失去了仅有的屏障。
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驻防兵力进行防守作战。
楚军第一师进攻彭泽的时候,彭泽城里一共也就只有一千多明军而已,面对来势汹汹的一万多明军,这一千多明军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在象征性的顽抗了几个小时,在楚军正式攻城之后就干脆利索的投降了。
不仅仅是守军投降,连带着城内的县令等官员也是一股脑投降了。
随后在池州府的建德、东流两地,当地的明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是选择投降,
根本就没有进行实际性的抵抗。
如此第一军顺风顺水的一路杀到了黄石矶一带。
而黄石矶的北边不远处,可就是安庆城了。
于此同时,长江北岸行动的第二军,也是在拿下了太湖城后,
沿着皖河顺江东下,直扑安庆而去。
当陆军在行动的时候,刚刚获得湖口战役胜利的海军,其行动其实更加快速。
在陆军杀到安庆之前,海军之长江舰队就已经一分为二,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中小型船只接受整编湖口明军水师投降舰队,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组建赣江分舰队,用于后续的鄱阳湖以及赣江流域作战外。
长江舰队主力已经是提前东进,两天前就已经杀到了安庆城外的长江江面上,并封锁了安庆和外界的水面交通。
而此时的安庆里有多少明军?
其实没多少,满打满算也就万人不到,并且也没什么新标军,史可法麾下的新标军之前全都是在九江防线呢,连增援过来的应天新标军也是被部署在湖口。
就没安庆什么事。
史可法担任安庐巡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九江防线上,至于说江北,其实史可法也好,乃至王家祯也好都没有太过用心。
这一方面是江南更加重要,要知道史可法也好,王家祯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搞出来大批的新标军,甚至维持大批营哨兵的粮饷支出,可是离不开江南权贵士绅大户们的支持。
简单来说,长江沿岸这一片明军的作战所需,其实是江南士绅们维持着的,和明廷可没啥关系。
崇祯从头到尾,可没给王家祯,给史可法他们几两银子。
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长江沿岸地区的明军自然也就是为了保卫江南而战,至于江北……有余力的时候兼顾一二就行了。
除了这种经济上的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比如说王家祯和史可法都认为江南更加重要,要抗击楚贼,其他地方可以不管,但是江南必须保住,否则一旦让楚贼获得了江南的钱粮,大明可就要彻底完蛋了。
此外,还和江北的开阔地形有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