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1447


江北地区平原居多,而这种地方对于明军来说其实有更大的优势。
因为明军骑兵多,而楚军骑兵少。
楚军因为缺乏骑兵,在中原连左良玉所部都打不过去,这到了江北地带其实也差不多,之前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还在江北一带活跃的时候,楚军在这个方向上基本就是玩战略防御的,根本不会主动出击。
现在第二军之所以这么大胆东进,也和明廷把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调到了北方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有蓟辽边军在江北地区,面对着好几千的边军骑兵,第二军还真不敢这么的大大咧咧的的直接杀出来。
但是事情就坏在这里,因为东掳入关的缘故,大批明军北调,其中也就包括了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
于是乎,第二军也就没有了什么顾忌,其主力第四师直接强攻太湖,然后转道安庆。
不满编的第八师则是转道北上潜山,也不是说为了攻打潜山,主要还是为了防止这一区域的明军南下,威胁主力第四师的侧翼。
潜山那边,还是有一支明军的,虽然数量不多,也就几千人而已,但是里头却是有千把骑兵。
哪怕只是史可法之前收拢各部溃兵组建起来的普通骑兵,很多还是半吊子,战斗力远不如那些边军精骑,但是好歹也是骑兵啊。
放任不管的话,对东进安庆的楚军而言也是巨大的威胁。
为了对付这支明军骑兵,第四师和第八师的两个骑兵团,再加上了第五守备师所属的骑兵营,组成了一个临时性的骑兵支队,就游走在第八师主力的侧翼。
整个骑兵支队现在可是如临大敌,小心谨慎的很。
纵观第二军,看似现在行动顺利,但是远远没有长江南岸作战的第一军那么顺畅。
究其原因,就是这地方地形平台,更加适合骑兵作战,但是偏偏楚军的骑兵不咋地,数量不多,质量也不行。
二十几万大军,能拿得出来的精锐骑兵,只有可怜的一千多骑而已,而半吊子的骑马步兵,满打满算也就六千多骑,并且分散在各条战线。
而楚军的骑兵实力不足,也是明廷史可法等人放松了在江北防线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够守住九江的话,就算是让楚贼突破太湖,甚至一路杀入凤阳巡抚腹地又如何?
等明军反应过来,抽调大批兵力尤其是骑兵进行反击之后,恐怕这些直接从江北东进的楚军都要完蛋。
但是,王家祯也好,史可法也好,他们都没有想到重兵布防的九江防线,在楚军的猛攻之下,各城加起来看似坚守了一个月,但是却是败的不能再败了。
防线被攻破了还不算,而且连带着五六万主力都是被楚军彻底歼灭。
如此一来,江南危矣。
当楚军攻克湖口之后,远在金陵城的王家祯得到消息后,尽管想要第一时间派遣兵力增援安庆,试图把安庆打造为新的桥头堡,阻挡楚军东进,至少也要切断楚贼利用长江进行运输。
但是时间上却是非常紧张,而且无法直接通过长江直接增援,只能是绕到北面,再穿越山地增援。
因为九月十九日,仅仅是距离湖口陷落不过四五天,楚军的先锋部队就已经杀到了安庆,而且还是南北两面同时杀到。
在这之前,海军的舰队更是提前一步抵达进行了封锁。
此时,明军已经不可能通过长江航运对安庆进行增援,想要增援的话,也只能是从江北地区进入,并且还需要穿越安庆北面的山地进行增援。
为什么要穿越北面的山地,而不能直接走东边增援?
因为安庆城的东边是大片的湖泊啊,有破罡湖,还有诸多水道,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
当楚军迅速杀到安庆,并且在海军和陆军兵力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时候,安庆的结局是必然的。
楚军迟早是能够拿下来这座城池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多久!
毕竟安庆城本来就是和武昌城差不多,军事作用远大于经济作用,这城本来就是作为堡垒城池使用的。
再加上楚军虽然封锁了长江,但是很难彻底阻断明军从北面的山地进行增援,因此安庆城内的明军也能持续获得增援,打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就算难度大一些,也不会比之前攻打九江,攻打湖口的难度大。
九月二十二日,陆军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强势登陆安庆城外的城郊空地,并冒着城头上的明军的炮火就地构筑炮兵阵地,掩体工事,并动用大批火炮进行反击。
安庆战斗,从一开始就很激烈。
双方激战五天后,第四师麾下的突击队成功登上了安庆城头,撬开了安庆城防工事最关键的一环。
接下来城内明军兵败如山到,楚军只用了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彻底肃清了城内残敌,完全控制了该城。
拿下安庆的当天,罗志学也是率领第一近卫师抵达了长江南岸的军营,虽然隔着长江,但是也全程观看了最后的攻城战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