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986


陈孝意拱了拱手,道:“陛下对臣有重恩,自然要誓死以报,臣记得陛下曾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此为警世之言,陛下自己说的话,可要时刻牢记于心啊,汉末以来的君王们多数不能收拢心意,或沉溺于酒色,或视臣民如草芥,其中尤以杨广为最。
滥用民力,四处游逛,擅兴兵戈,桩桩件件皆为君王之大忌,前车之鉴不远,陛下当引以为戒。”
人虽然老了,但精神犹在,李破也只是稍显姿态,他便劝谏了起来,而且他还知道李破最看不上杨广,于是把杨广拿出来做例子。
其实魏晋以来比杨广荒唐的君王着实不少,只是没杨广那么大的能量而已。
李破不以为意的笑笑,心说咱怕死的很,可不想最后被人吊在房梁上……
于是转开话题,做好奇状道:“卿如今在家中都做些什么?若是有趣的话,朕也来学学,省得日后按捺不住心思,起意出巡。”
陈孝意嘴角抽动了一下,心说您那后宫那么多美人,您这也年轻力壮的,这还不够您操心,跟俺一个老头子学什么?
陈孝意挺不理解,君王之乐在于帝王功绩,在于帝王权柄,在于醇酒美人,在于前呼后拥,等等等等,若是这些还不满足的话,那也太过贪心了吧?
当然,皇帝是世间最为贪婪的生物,他们其实并不需要什么人来理解。
陈孝意苦笑一声,捋着自己的胡须道:“以臣的年纪,可以孜孜以求者所剩已是不多,平日里栽花种草,躲在书房之中写点什么。
觉着身体好了,便出外凭吊一下古之先贤,垂钓于岸边,静下心来思索一下前世今生都是有的。
陛下正值盛年,这样的日子怕是过不得吧?”
李破就笑,“能悠闲至此,也是不错……”
陈孝意道:“全托陛下之福而已,当年的那些友人可没有臣这样的福气呢。”
这话说的实心实意,而且没有半点虚假,若非他投了李破,下场也就和王仁恭也就差不多,都要淹没于隋末战乱的大潮之中,而且泛不起什么水花。
而今却是功成名就之后,还能颐养天年,比之旁人可是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接下来陈孝意又探问了一下长安的政局,前隋旧人还剩下不少,就是他曾经熟悉的那些不剩几个了。
何稠算是他的老朋友了,两人在岁数上可以别一别苗头,听说何稠在长安过的很好,而且还在著书立说当中,显然比他要硬朗许多。
陈孝意有点不服气,觉着自己应该多活几年,总得比何老头走的晚些才成。
李破也不再言及其他,主要是不想再让陈孝意耗费心神,可会盟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总要谈上几句。
陈孝意对此事还是比较认同的,他的思路和李破差不多,觉着天下残破,如果能跟突厥交好的话,最好还是能放下刀枪谈一谈……
===第1248章算账===
陈孝意还无法做到心如止水,更无法像姜尚一样,七老八十还在等待明主的赏识。
他现在既忧心于国事,却又有着力不从心之感,正是退休老干部的状态,有很多事都放不下,却不得不放下。
以他这种心态,很难跟何稠较量。
“陛下还是要小心一些,不管怎么说,突厥可汗都出身隋室,大唐代隋而起,很难说她会怎么想。
陛下应该还记得陈叔达其人吧?再者她还保全了萧皇后,当年杨广神智昏聩,北巡代州的时候,也是她事先示警于杨广,才让杨广退入雁门。
不然的话,说不定杨广在马邑就被始毕可汗捉住了。
这些事都历历在目,所以陛下出塞与之相见,若有不对,务必要以社稷为重,立即退回来”
他说的和李碧所言差不多,只不过陈孝意并不知道中间夹杂的那些隐秘旧事和恩恩怨怨,也就比李碧更为担心一些。
李破自然不会据实以告,只是安慰道:“我自会小心行事,两国交往,反反复复很正常,就是卿家觉得,要是和突厥会盟进行的不错的话,两国之间能维持多久?”
陈孝意沉吟半晌才缓缓道:“此事臣可不敢妄加揣测,不过观突厥可汗之行事,并非喜欢轻动兵戈之人,若能定下盟约,她应该不会轻易毁诺。
其实这还是要看陛下的心意,陛下向来视突厥为大患”
说到这里,他便不再往下说什么,意思很明确,他不知道突厥可汗会不会遵守盟约,不来相犯,可他知道眼前这位皇帝是不会遵守什么盟约的,如果时机合适,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率先向突厥发起进攻。
李破整日里说这个没有信用,那个没有信用的,其实在陈孝意这样追随他多年的近臣眼中,这位才是真正鹰视狼顾的一代雄主。
从不轻易毁诺,可不代表他不会食言而肥,只因为他看重自己的信用,而一旦反悔就说明所图甚大。
相比之下,时常翻脸的王世充之流更像是小丑,连一声枭雄都称不上。
李破多聪明的人,自然明白陈孝意话中的未尽之意,脸上不免有些讪讪,他其实也不过就是觉得,跟突厥人讲信用挺蠢的,前来会盟的时候,确实已经为将来反悔做好了准备。
而且他还在等河北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好在策略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之前在长安的时候,更是和臣下们商量着怎么对付突厥,你说他来跟阿史那杨环相见能有多少诚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