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8/1986


他跟马周说,日后若有碍难,尽可来寻他李靖,当尽力相帮,就算他李靖不在京师,不还有韦节,元朗等人嘛,再说了,他女儿是皇后让马周千万不要见外云云。
马周大喜,可算是能结下点善缘,他这种无根无基之人,缺少的可不就是个人脉?
李靖走后,学院中就剩下了一个祖宗,大画师的作画周期很长,尤其是好的作品,都需要仔细研磨,耗费十几二十天那是常事,一年半载对于大画师而言时间也不算长。
吕乡君一瞧这架势,第二天就早早的溜了,之后时常来探望一下坐监的姐妹,又送了两个丫鬟过来服侍李客卿的饮食起居。
李客卿也不埋怨,这事若是成了,对她好处多多,比如马周见她用心,便曾许诺海事学院当中的一些雕刻模本给她来做。
把名妓当做工具人来使唤,听上去有点不像话,可李客卿却是欣然而受,她也想像吕乡君那样,给自己弄个一官半职的,不成在海事学院任职也成啊。
这比名妓的生活可扎实多了,在江南可没这样的机会,人们都说江南风鼎盛,可越是如此,风气和北边相比也就偏于保守,远不如京师这里民风开放。
其实关于当世女人地位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乱过后,男少女多,一些女人没个依靠,也就独立了起来。
再有就是胡风南渐,鲜卑人统治了天下那么长一段时间,改变了很多风俗习惯。
还有就是一些杰出女性的代表作用。
如此种种,都决定了唐初的风气开放程度乃历朝之冠,女子为官者,大多也都出现在这个时节。
后来有记载的那些,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比如说前隋时在宫廷走动的就有不少女博士,军中也不乏女子的身影,只是能落于读书人笔间的,没有几个罢了。
===第1157章书院===
离着长安海事学院不远的长安书院现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已经立学两载有余,又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长安书院已然渐渐兴盛了起来。
关西文坛当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在长安书院这里可谓是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后起之秀,若暂时不存入仕之心,便都会想着来书院当中任个教授什么的。
一来是书院中人极力招揽各处人才,相互引荐者多,二来是人们渐渐把这里当做了博取名声的好去处。
三来就是书院当中的藏书楼,对那些一心向学的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你要想进去观览书籍,最方便的还是要在书院中弄个职位,比如说李淳风之流就是如此。
这和当初李破的料想一致,观文殿中的藏书落满尘灰,不如拿出来给人览阅,能够聚拢一些读书人。
之外则是一些不得志的家伙,躲到书院去避风头,或者找寻机会,当年秦王李世民府中的那些幕僚算得上是其中典范。
书院之中人来人往两年多,算是彻底打响了长安书院的名声,也初步得到了文坛中人的认可,以为长安书院有了天下文气所聚的气象。
这种认同感可以说是得来不易,养育人才的功能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反而退居于其次了。
也就是李破不常来,不然察觉到这种趋向,一定会很心塞。
他建立长安书院的目的是要建一个人才库,辅助于科举,如今却成了读书人们展示才学的舞台,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嘛。
如今京试在即,长安书院一天天变得喧嚣热闹了起来。
文会一场接着一场,有学院众人的推波助澜,想要借机使书院的名声更上层楼,最好是把国子监也给并过来,而来京赶考的士子们也想借助这个平台展露才学,两边简直就是一拍即合的局面。
于是这两三个月来,书院之中书香之气大作,读书人徜徉其间,吟哦不休,书院俨然已成文坛之江湖。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读书人聚集在一处,靠的是文章来交锋,交从往来之间,勾心斗角也是免不了的。
这段时间书院当中屡有佳篇问世,每一篇文章,几乎都代表着一个读书人名声鹊起,就更让人趋之若鹜。
到了五月初的时候,形势其实就有点不大妙了。
江南来的士子和北边的读书人对垒之局渐渐形成,把书院当做了战场,硝烟味道就此浓郁了起来。
不用说了,几番较量之下,北人士子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即便是阎立本兄弟等人陆续入场,也难挽败局。
都是些年轻人,像长安书院祭酒李玄道,教授李守素等人也不好干预。
大家眼见苗头不对,也是急在心里,北人士子被压的太狠,难免会影响即将到来的京试,这可就不是什么小事情了。
如果追究的话,那就是李玄道等人处置不当,刻意引起南北士子纷争,罪名可大可小,以李玄道等人的过往来看,估计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听说孙兄今年要下场一试?”岑文本来到书院门前,翻身下马,和孙伏伽并肩而行。
从他的口气可以听得出来,他是比较诧异的。
要知道孙伏伽现在于中书任职左谏义大夫,与魏征并列,负有规劝天子言行阕失,谏议朝事之责,这样的人物下场参加制举,听说的人难免都不以为然。
都觉得他与人争名,何苦来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