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1986


比如说郫国公何稠,著成何氏工物一书,已得朝廷允准,明诏刊行天下。
郫国公何稠加光禄大夫,赐下的金银绸缎那都是小事,封赐三千户,荫子孙六人,郫国公之爵位可传三代,轻罪从免,重罪削两等。
也就是说何稠的直系子孙再没有死罪一说,当然了,你要是带兵冲进了宫廷,事败之后就另当别论。
其他的诸如欺男霸女,基本可以做到让朝廷无视了。
如此重赏,在开国功臣里面也是独一份。
何老头还没死呢,凭着一本何氏工物,大致上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当然,要是他身有职位,人也年轻的话,赏赐一定不会如此之重。
也正是因为何稠已经致仕,人也年老体衰,赏赐再重,也不会有人说功无可加,赏无可赏。
而这也显示出了朝廷的一些风向问题,注重文事,鼓励学术,有着千金买骨的意味。
当然了,何氏工物一书可不算什么骨头,只一颁行,立即便成为了国子监,以及各处书院的必备读物。
照着朝廷这个架势,今后天下工匠必定都要拜读一下,何稠被奉为工匠祖师,可能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何稠自己比较争气,李破也在努力兑现着当初许下的诺言,可谓是各得其所。
而且何稠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
就说棉花一事吧,何稠已经在府中种了两茬,总结出来的经验十分宝贵,已是在司农寺记档。
今年各处试种的消息不断传来,凉州和灵州等地据说长势不错,关西,晋地这些地方也还成。
这种作物并不娇贵,哪都能生养,就是产量和质量上不太确定而已,以当世的手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什么改良,选个合适的地方种植即可。
有着朝廷的关注,进展就快,试种的地点分布很广,估计过两年就能大面积进行种植了。
而且司农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种子和果实,匠作监也参与了进来,经过一番制作,已经弄出了些织物样品。
李破忍不住又比划了几下,要他们把东西制成棉絮,添进衣物当中,看看御寒效果如何,如果可行的话,近两年就要大批制作冬衣,先给驻守在北方的各部军旅换装。
这事倒是急不来,用个两三年的时间算正常,年头再多就说明成本还没有降下来而已。
棉布和棉絮,无疑是将来中原王朝的两大利器,李破对此非常关注,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所成果了。
............
总的来说,今年加官进爵的人不少,考功名单一长串,大部分不会在大朝会上刻意提起,只要在朝会上被提起姓名的,那定是身有殊功无疑。
大朝会过后,朝廷的各个衙门也就准备着歇衙了,迎接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五个年关,还有就是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
不用说了,上元佳节只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不然怎能体现出国家蒸蒸日上的愿景?
值此之时,程知节和侯君集的传信终于经凉州送到了长安......
===第1420章援助===
一年多了,程大胡子才去到苏毗?
好吧,总比军情司的那些一去就没了踪影的人强些,好歹还能时不时还能派人传些消息回来,知道人都还活着。
李破没什么不满意的。
大冬天的派人回来传信,据说一个五十人队,加上苏毗人派出的护卫,人数上百,到了凉州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二十多人,你说冬天的高原有多可怕?
高原和突厥那边不太一样,就算是到了后来,上了高原的人命也得丢掉半条在路上,何况是现在了。
程大胡子这一趟走过去,称得上一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而且之前他还劝服了高地上的囊聂投唐……
到了如今,也由不得李破不承认,程知节这厮甚有歪才,生命力更是强悍如小强,到了哪里都能厮混出些名堂来。
这样的人给他个正经官职,他多数要给你弄的乱七八糟,各种歪门邪道轮番上演,可要是用对了地方,却能时常给人以惊喜。
比如说这厮去到苏毗,便又和那里的人混作了一团,传信回来却是为苏毗人向大唐求援来的。
大唐要不要援助苏毗?
这在李破看来根本不是个选择题……
苏毗是女人当家,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女王,这样的高原政权看着就喜庆,绝对不能任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至于程知节,侯君集说苏毗人信奉的是阿修罗神,比雅隆,香雄诸部要野蛮残暴的多,这些都不是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