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5/1986


这话有些孩子气,李碧不由失笑,“夫君心情大好,自然要普天同庆,只是我倒想问一问,什么大事能让夫君如此高兴?
科举选才应该算是一件吧?其他的我却猜不到……何氏工物?平灭倭国,服有新罗?”
李碧算了算,这一年的光景还真是做了不少大事,心说难怪他这么高兴……
李破哈哈大笑,“你都说了,还让我说什么?”
实际上在他的心目当中,妻子说的并不准确。
科举选才就不用提了,那注定是一件能够影响到千秋万世的大事业。
…………
何氏工物如今在很多人眼中还只是一本著作,只不过著述之人是郫国公何稠,所以受到了朝廷的官方认可,并得到了大力推行罢了。
可在李破看来,这必将是一场变革的开始,作用之上不下于科举选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十年二十年后,人们追根溯源时便会发现,一切都开始于大唐元贞五年。
这种前瞻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自然要庆贺一下。
什么样的变革能让国家摆脱窠臼,焕然一新?那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教育。
他没有什么开启民智的志向,因为那不太现实。
在当今这种环境之下,寒门难出贵子的局面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你让农人辛苦一年,堪堪吃饱肚囊的时候,送子弟却读书?
成本绝对会要了人命……
即便是科举最盛的时候,十年寒窗,家徒四壁的人也是比比皆是,何况是如今了。
在这个方面,能做的其实不算多。
比如说降低一下读书的成本,在笔墨纸砚之类的材料上想点办法,印刷术的改进,也有助于此。
如此种种,这在今年都有所得,可说起来想要彻底打破旧有的格局,这些还远远不够。
所以何氏工物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让知识得到广泛的传播,而在于教育体系上的革新。
当年汉时武皇帝用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变的就是人们尊崇老子,无为而治的风气,在对读书人的教育上下了工夫。
令贵族阶层接受了孔氏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主导人们的行为。
这种治国的思路从汉时延续了下来,中间有所波折,到了前隋时期再次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文坛之士,多称大儒便是具体的表现。
李破现在就想学一学汉武帝,在教育上再进行一场革新,而他做的准备其实已经足够多了。
他并非是想彻底摒弃儒术,用理工以及唯物主义思想来武装人们的头脑,他还没那么自大。
他只是要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并形成固定的模式,就算不如后来那么层次分明,也要做到一定的程度,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而从这种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人,不能都拿着一本论语出来招摇,教出来的人只会当官,打好人际关系,满嘴的仁义道德,那就太过无趣了。
这也是儒家最为后来人所诟病的地方,所以总要出现一批人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何氏工物适时而生,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今还显得过于薄弱,可有何氏工物在先,那之后必将有人跟随其后,再配之以成型的教育体系,给他二十年的时间,便足以扭转儒家独大的局面。
…………
另外今年灭掉了倭国,也值得庆贺一番,不管过上几百上千年,会不会重回老路,反正他李破是把倭国给灭了。
接下来等把高句丽痛殴一番,便可以倭国列岛为跳板,去堪堪探索一下太平洋的尺寸了,这比派人一路打到欧洲去要容易的多。
大唐的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你说他高不高兴?
…………
之外他还搞了些小发明,今年都有了些成果。
术数的基础读物在他努力并痛苦的挖掘脑海深处的记忆下,也已有了雏形。
另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等进阶读物,他也能给编纂一下,先拿自家孩儿试验一番再说。
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他也能弄一弄,起码得让人知道一下苹果为什么会砸在脑袋上吧?好吧,那确实有点深奥。
后来的教育体系当中,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分门别类,求专不求全,打开的则是宗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儒教正是其中之一。
而且这些其实大多不用他来独创,前人早有论述,只是后来的大儒们对此尽都不屑一顾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