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9/1986


就是这里,这里,和这里,水可不怎么深,容不得大船过去。
这么说的话,想要尽快全军渡河,那还就得在浿水入海这片水道上,咱们的水军才能尽情施展手脚。
搭个浮桥出来的话也不费事……”
李靖称赞了一声,确实不得不佩服一下杜大王之能。
要知道现在唐军的水军,基本上都是杜伏威的旧部在把持,也就是说,除了文士弘等人所部之外,唐军的水军骨架几乎就是当年杜大王在江都称王称霸的时候拉扯起来的。
“殿下做事就是细致,有殿下在,此战何愁不胜?”
杜伏威哈哈大笑,说道:“都督可别夸俺,俺别的本事倒也稀松平常,只这水上的事情,却是难不住俺。
到时真要打起来,运兵过江的事情都督尽管交予俺就是,绝对出不了岔子。”
这话说的就很明白了,李靖满意的不得了,笑容越发灿烂了起来。
“到时那可就要多多借助殿下虎威了,只是陈兵于江上的时候,还得防着对方火攻……”
杜伏威听了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都督尽管放心,俺又不是曹操,高句丽怕也出不了周瑜,诸葛,能给咱们来个火烧赤壁。
放心放心,船只入了河道,不用张帆,几乎全靠人力划桨,想要引燃船只可不容易。”
李靖心情大好,也开起了玩笑,“嗯,殿下说的是,只要别学曹孟德把船只用锁链给连在一处那就成了。”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气氛融洽,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又讨论起了粮草的事情。
唐军在半岛上已经聚集了二十余万兵马,粮草上就比较吃紧一些,如非有新罗和百济诸部尽力支应,怕是到了秋末,大军的粮草接济就会出问题。
如今情况其实也不很乐观,大军的粮草还囤积在汉江以南的熊津城,金城等地,想要做好渡过浿水的准备,还需努力一番。
说到这些,李靖就问,“朝廷的诏令还没到吗?殿下晓不晓得朝廷打算何时开战?”
杜伏威听了不由心说,这话问的可蠢,你个国丈都没听到什么风声,却来问俺?俺要是个关西人,现在就把你一脚踢走信不信?
“俺觉着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前些时高句丽派了使者去长安,想跟大唐议和,现在也没个音信,应该是陛下没有搭理他们。
五月的时候,新罗王也带人去觐见陛下,如今还未回转,俺觉着等新罗王回来,诏令估计也就能到了。”
李靖听了点头,心里则是琢磨着是不是自己上书朝中请战一下。
前隋在高句丽吃了大亏,朝中之人说起高句丽来从来都是讳莫如深,其实无非就是怕了,生恐陛下又来个亲征高句丽。
有鉴于此,陛下会不会有所犹豫呢?
他作为征倭大都督,现在回军至百济,诸事已经齐备,上书言事的话,也许能让陛下最终下定决心开战?
嗯,他觉着朝中一直没有消息是因为李破没找到借口,一旦战败也寻不到什么甩锅之人,所以正在犹豫不决之中。
如果是那般的话,他李靖就不妨把责任担起来,为皇帝分忧解难,正是臣下之责嘛。
===第1525章战云===
大唐元贞六年七月中,李破启程返京。
此次东巡洛阳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李破自登基以来,只出巡过两次。
一次是北巡晋地,去与突厥可汗会盟于草原之上。
第二次离京出巡就是东巡洛阳了,他在洛阳待了两个多月,对于河南这样的中原腹地来说,影响极为深远。
之后李破就诏令中书,制定了一些倾向于河南的政策,又诏江南各道,选富户三千余户,迁往洛阳以及荥阳,渑池等地居住。
第二年,朝廷又诏,凡祖籍河南,山东人氏,皆可回迁旧土,土地分配,以及税赋之上,一切从优而待。
其实就是当年衣冠南渡的颠倒版,如今居于江南的贵族以及平民,有一大半祖籍都在河南,山东,河北这些地方。
岭南未曾广泛开发的时代,黄河流域的人口其实要比南边多的多。
只不过北方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所以才引起了像衣冠南渡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也为江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像是如今湖南南道督查使李袭志的家族,就是陇西李氏的旁支,什么时候跑过去的?还不是战乱那些年的故事。
还有兰陵萧氏,那是当年东海郡兰陵萧氏一脉,永嘉之乱时乔迁江南,人家是天下名门,于是又建了个兰陵郡出来,史称南兰陵。
又比如说南北朝时北方望族第一的崔氏,那都是河北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