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0/1986


赵世勋不知道,此时他只是觉得这仗许是难打了,大都督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迟迟不肯让大军过河,以至于唐军要面对准备万全的敌人,要是大军能在七月过河,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如今在军中有不少这样的说法,赵世勋晃了晃脑袋便将这些都抛到了脑后,他这人领兵从来不会关注太多,只要有军令在身,便是铜墙铁壁,他也要率兵凿个窟窿出来。
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这就是赵大将军的领兵风格。
如果不是得了李靖告诫,不然这个时候他觉着应该先不忙扎营,夺下几座营寨,试试高句丽人的成色,外加振奋兵将士气才是真的。
…………
在赵世勋所部的身后,左武卫大将军李年率军过河,半日之后,李年率兵追着寻相所部的足迹向东北方向而去。
之后便是苏定方,刘仁轨两人率部过了浿水,汇合陈圆所部,在赵世勋的身后,继续建造营寨。
等到李靖率中军榻上浿水北岸的土地的时候,从大军渡河之处,一直到平壤城这一段路上,已修建出了十余座营寨,几乎是每隔数里便是一座,而且都在不停的加固当中。
粮草辎重像流水一样进入到这些新建的营寨当中,囤积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军中将领们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大军后路已是稳固的不像话。
即便高句丽来个十几二十万人攻打,也别想在唐军后路上做文章了。
这显然是难得一见的战术方略,很多喜欢直来直去的军中将领就不免觉着,这事做的太过畏首畏尾,和唐军百战百胜的形象极其不符,有些家伙嘴上不说,心里已经给李都督安上了怯敌畏战的帽子。
如果这一战赢了,那没什么话说,人家是国丈,谁也不敢鸡蛋里挑骨头,可一旦要是败了,光是这些作为,李靖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背锅没商量。
…………
唐军中军过河之后,李靖令杜伏威,崔敦礼等人继续向浿水北岸运送粮草,供大军支用两个月的粮草他觉得还不稳当,最少要在北边囤积可供二十余万人食用三个月的粮食。
李靖还令金春秋,苏我虾夷等人率领各自的部下出去,抢收高句丽人来不及收割的秋获。
平壤城处于半岛东部平原之上,这里地势平坦,雨水丰沛,是高句丽的主要产粮区,一旦让敌人大规模的进入到平原腹地,结果可想而知。
即便他们能够勉强躲过劫难,只今年秋天粮产和畜牧业上的损失,就足以让高句丽人痛彻心扉。
秋末时节,粮食丰熟,尽管高句丽人努力抢收,在唐军咄咄逼人的态势之下,也让高句丽人今年损失了大半的秋获。
而李靖在得知高句丽人未曾把田中不能收获的粮食破坏掉的时候,他心中的一些猜想便已得到了证实。
坚壁清野向来是抵御外敌的良策,高句丽人完全有时间做到的事情,却没有去做,只能说明他们有所算计……
或者可以说是有恃无恐?
李靖甚至能够想象,高句丽人可能在盘算着,击败唐军之后,可以把唐军的粮草抢夺过去,补充他们的损失。
这真是很好的一个想法,如果不是唐军粮草有所短缺的话,他会命人一把火烧了平原上那些等待收割的粮食,先让高句丽人心痛一下再说。
===第1532章信心===
战争中的最强音符,往往都伴随着惨烈的厮杀,奔流的鲜血,以及失败者的哀嚎,胜利者的欢呼。
大唐元贞六年初冬,唐军攻平壤,让战事一下便进入到了高(和谐)潮阶段。
而率先发起进攻的并不是唐军,憋了一肚子火气,又学了那么点中原兵法的高句丽人想趁唐军立足未稳之时,占些便宜。
八月间的辽东半岛已是北风初起,草木凋零的时节。
刚刚下了一场冷雨,让唐军上下都察觉出了半岛冬天的些许滋味,可这却浇不灭人们躁动的心。
大军的营寨刚刚建了一半,敌人便出来想跟他们打个招呼,整军列阵的命令下到军中,早有准备的唐军迅速成阵。
一队队的高句丽人从他们那密密麻麻,彷如如丛林一般的营寨中走了出来。
前面是浑身披甲,手持大盾的重装步卒,你能想象吗?后来西边那些兔崽子弄的典型的铁罐头,就这么出现在了唐军面前。
如果李破在这里,就一定会认为,真的很像,连他们手中拿着的兵器多数都是长长的重剑。
如果胸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再画个大大的十字,那么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支圣殿骑士团之类的糟烂玩意。
不用怀疑,这就是高句丽人最高铸造工艺的体现,重甲步兵和重甲骑兵是高句丽战争机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们多数没有什么机会出现在战场上,平常都是高句丽王族和高句丽贵族们炫耀武功的工具,和羽林军的仪兵差不多是一个性质。
选健勇之士充为仪卫
真正能体现出他们的战争价值的时候并不多,因为高句丽国内的平乱战事多数用不到他们,跟突厥和中原王朝的战事,他们又赶不上趟。
就比如现在,他们是怎么出现在阵前的呢,先让牛马拖着他们的一身甲胄来到阵前,然后大模大样的进行换装,一个人他还穿不上,得好几个人帮着他穿戴起来。
前隋的军中也有重甲步兵,可却没有高句丽人弄的这么笨重,不过大家面临的窘境是一模一样,造价昂贵,穿戴不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