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1/1986


当年李破随军去往辽东的时候就有真切的体会,马邑过去的骑兵都是重甲骑兵,可真到了临战之时,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人马具装冲锋陷阵的机会。
当年的黑风口一战,重甲骑兵反应之迟缓,简直让李破痛心疾首,差点没把他自己给葬在那里。
那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所以在汉时出现,晋末战乱当中得到发展的重甲骑步兵,在隋末战乱当中却被干脆的淘汰了出去。
一个是诸侯们的财力不允许他们这么挥霍之外,另外就是重甲骑步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实在有限,需要用他们来打开胜利之门的战事寥寥无几。
而且笨重的他们也越来越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战局就算是没什么组织的农民军,怕是也不会等着铁罐头冲过来,一旦大军中出现这些怪物,人家掉头也就跑了。
不过高句丽人确实很有中原大军作战时的风范,不愿意在构筑的营寨当中做缩头乌龟,先就打算迎头痛击,给立足未稳的唐军点教训,顺便提振己方士气。
这在中原兵法中是很常见的道理,尤其是守城之战,往往守军不会老老实实的固守城中,等待敌人围困或者攻城,都要想方设法出城与敌人交战,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和交战节奏,让敌人不敢全力攻城。
看上去高句丽人准备了很久,不住有兵马从营寨当中涌出来,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就有五六万人排开了阵势,缓缓向唐军方向移动,来到相距不足五里处,他们停了下来,后面却还有高句丽的兵马在不住的加入他们。
唐军列阵不比他们慢多少,列阵完毕,稍一整理,大军便在各部将旗的指引之下,缓缓向前,在高句丽军阵不远处停下了脚步。
此时从天空望下去,密密麻麻的军阵排开在方圆数里之内,头顶上飘扬着各色旗帜,随着两军对峙,寒意渐浓,杀气严霜。
军官们的呼喊之声此起彼伏,高句丽的骑兵也陆续在阵中出现,足有数千骑之多。
但这并不能动摇唐军的士气,没有什么远来疲惫,准备不足或是水土不服之说,唐军为此战做的准备不比高句丽人差,只是兵种构成上没有高句丽人那么齐全而已。
后续的大军应该还在赶来的路上,但赵世勋并不打算退却。
左屯卫大将军将旗之下,赵世勋立于阵后高处,心头一片火热,数载悠悠即过,自鲁阳关一战过后,他赵大将军就再也未曾身临战阵。
对于他这样从战阵厮杀中成长起来的将领而言,不论是长安,还是雁门,都仿若囚笼,猛虎一旦进了笼子,日子长了哪还有精神?
这些年他的梦中都是刀光剑影,跟人说话也都是从前如何如何,爪牙渐钝间,和其他那些没仗打的将军们差不多,都是心事渐重,睡不安枕。
如今又能领兵于外,对于他来说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若不好好宰杀上些高句丽崽子,他也不回去大唐了。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雨后的空气,香甜无比,和鲜血的滋味一样芬芳。
他努力的抑制住提刀身先士卒的冲动,抛开了所有无聊的想法,大笑着谓左右道:“乌龟伸出了脑袋,咱们可得把它给剁下来。
传令张将军,先守上一阵,看看高句丽人有几分威风,退后者斩,传令给长孙将军,让他先歇歇,看看那些四条腿的家伙从哪里过来,带人迎上去。
传令给高将军,待敌人势弱,冲上去杀他娘的。”
五万唐军,尽为精锐,赵世勋来到军中未久,却绝对不会相信高句丽人能从正面击溃自己的百战之师。
即便高句丽人马看上去不少,还有骑兵助阵,赵世勋还是满怀信心,不待后面的大军来援,先要拔得头筹。
当年来护儿许就是在这里击溃了高句丽人的二十万大军,他赵世勋比之来护儿又能差了什么不成?
===第1533章临战===
高句丽政权自扶余人朱蒙建立卒本扶余,后改名高句丽以来,存世已近七百载,时间可不短了,对于秦汉以来的中原王朝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段。
不过高句丽在东北发展壮大起来,还是晋末故事,趁着中原内乱之机,他们在东北征服了诸如散处东北的鲜卑,扶余,沃沮,契丹,靺鞨,荇人等部落。
后来又南下辽东半岛,征服了当地的土著,以及管理他们的汉人地方政权,也就是汉时设置的玄菟,乐浪两郡。
这和后来的契丹,女真,党项等部族相像,经过蚕食中原王朝领土,最终发展成为了威胁中原王朝的异族政权,在东亚舞台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过当大唐立国之时,高句丽政权的巅峰时期其实已经成为过去。
前隋统一天下之初,才是高句丽人最为强大的时间点,号称带甲百万,也初步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架构,与突厥,大隋并列。
当然了,所谓的带甲百万只是高句丽人自称而已,因为中原的统一,不论是对突厥还是高句丽都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反过来,高句丽人也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所以高句丽在那个时间段里,军队数量暴增,据史书记载,当时高句丽能战之军差不多应该维持在六十万人上下,于是四舍五入,便也和突厥一样,有了带甲百万的说法。
于是高句丽人张狂了起来,屡屡进犯营州,威胁幽州,大有一副侵吞河北的架势,还派遣使者到大隋,在长安殿上大放厥词。
导致的结果就是两国交恶,前隋出兵讨伐,几次战争下来,高句丽的国力迅速衰退。
杨广三征高句丽,虽然可以说是中原战争史上最为愚蠢的军事行动,可确确实实的重创了高句丽国力,为大唐再伐高句丽创造了有利条件。
…………
按照历史规律而言,没有哪个王朝或是帝国会长盛不衰。
如今东亚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中原战乱的外溢效应是如此的明显,极大的影响到了东亚格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