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6/1986


突厥启民可汗恭敬有加,大业二年上请炀帝北巡,却为朝臣所阻,炀帝遂起驾幸洛阳,那时便有了迁都之意。
大业三年初,炀帝回长安,亲信之人知他心意,遂纷纷上书,请御驾北巡。
于是大业三年春,炀帝率众北行,朝臣,女官,歌舞姬,宦官,奴仆等等,两三万人随于驾前,各部大军纷纷前来随扈左右,计有数十万众。
预计之行程是从长安北上榆林,沿云中东去至河北涿郡……”
听到这些,李破也有些头晕,从长安到榆林,再从榆林到河北涿郡,然后从河北涿郡回到洛阳,一圈下来上万里了吧?
数十万人的大游行,上万里的行程,想想现在的交通状况,李破觉着自己的头皮都麻了,那会杨广莫不是就疯了?
作为天下第一大驴友,杨广疯没疯不晓得,可杨广那区区十几年的皇帝生涯,去的地方可不少。
李破对杨广诸次出行倒都有所耳闻,只是细节处却没怎么关注过,当初让人温彦将等人编订隋史时,对于杨广东跑西颠的行为也只是寥寥数笔带过,编年史对于细节的描述确实有所不足。
听了刘政会所言,李破来了兴趣,“卿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据朕所知,好像杨广并未去到涿郡吧,在榆林接见了启民可汗之后,他便回了长安?”
刘政会点头道:“确实如此,臣也是到了长安之后,时常去观文殿浏览典籍才看到了一些前朝见闻,记录的还是很周详的。
据载,炀帝兴师动众,携浩浩之势北巡,突厥震恐,以为前隋兴兵来伐,多有整兵相拒之议。
大业三年夏,启民可汗派遣使者见炀帝,请求到朔方迎接炀帝御驾,炀帝不允,只让启民可汗及其臣下迎在榆林。
启民可汗无奈,率三万众等候在榆林。
炀帝到时,盛况空前,草原之上,摆下营帐二百余里,恭迎皇帝驾临之声,山呼海啸,震动寰宇。”
李破嘴角抽动了几下,心里多少有点羡慕,皇帝做到那个份上,应该是很爽快吧?
看着侃侃而谈的刘政会,李破幽幽问了一句,“卿与朕说这些作甚?难道是想让朕效彷炀帝当年故事,去榆林显显威风?
亦或是说炀帝殷鉴不远,劝朕收敛一些,不要蹈了他的覆辙?”
刘政会躬身一礼道:“陛下明鉴,炀帝之举,癫狂无措,后人观之,是非之间,没什么好说的。
臣只是想提醒陛下……陛下为国六载,勤政爱民,非炀帝可比,然元贞四年,与突厥会盟于云中,元贞六年,陛下东巡洛阳,半载方归,如今元贞七年,又与突厥可汗相约会盟于榆林之北。
陛下志向恢弘,意存高远,臣等皆知,可陛下的心如今愈显躁动,们心自问,可还在于朝中乎,在于百姓乎,在于国中乎?”
嗯?乎你个头……
李破看向刘政会的眼神锐利了起来,显示他已经有点火了。
刘政会骨头是硬,根本不为所动,接着便道:“炀帝北巡之时,见长城斑驳,回到长安之后,翌年,起百万民夫修沿路长城城垛,两年之中,死伤逾十万。
如今沿路陛下所见之长城城垣,皆为炀帝所修缮,功在子孙乎?亦或残民以逞乎?”
这话说的有些不着边际,李破却是明白,这厮估计是听到了他想修建北行驰道的消息,所以择机进言,劝阻之意不问自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臣吧?说话确实不怎么中听啊,碰到稍微暴躁点的,不定人头就掉下来了。
这些年围绕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也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才能之士,朝中除了云定兴等寥寥数人,并无那种专业的谗佞之辈。
即便是他瞧不上的长孙顺德,身上也不是没有亮点。
而温彦博,萧禹等人,皆非唯唯诺诺的小人,有什么不对也能指出来,只不过说话方式上要委婉一些。
孙伏加那人就很耿直,喜欢犯颜直谏,不过在他身边待的时间久了,不自觉的便受了他这个皇帝的影响,说起话来也远不如初到门下省之时那么锐利。
刘政会……这人他还真的接触不多,今日的一番话却是让他领略到了其人的风格,胆子是真的不小。
李破暗戳戳的翻出小账本,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放过了这厮,所谓事不过三,倒是还能容忍这厮两次。
…………
李破也是深呼吸了两下,才压住了心中的火气。
他之所以恼火,其实并不完全是受到了臣下的指责,而是这厮是头一个明明白白的拿他来与杨广做比的家伙。
说起来,他最瞧不上的就是杨广,李密,王世充三人,一旦提起这三人,他要是不说上两句,自己都觉着不舒坦。
现在却是有人说他要走杨广的老路,他自然是老大的不乐意。
起身在并不宽敞的屋子中来回走了两圈,“以后不要再拿杨广来和朕相比,大业三年,那厮到榆林转了一圈,他自己倒是威风了,却害得朕颠沛流离,差点没被人杀了。”
说完,他口气却是缓和了下来,“卿的建言一听就没有半点私心,而且很是中肯,朕为天子,系于社稷,确实不可轻出于外。
朕也时常自省,即握天下之权,承社稷之重,便不能肆意妄为,以免招致反噬,朕之生死荣辱是小,若闹得天下沸腾,百姓妻离子散,那能对得起谁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