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1986


就像此时,齐王李元吉派了窦静前来代州宣诏,这已经不能用用人不当来解释,而是有着些刻意的意思在里面。
窦静为人刻板,身上也有着浓重的门阀气息,这是个做事的人,却不是个好的使者。
就像现在,才几句话说下来,话题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而窦静又犯错了,他心中有了恼怒,冷冷的拱手,转开了话题,而这个话题却更加的糟糕。
“临行之前,殿下让我带话给将军,将军英雄了得,名传晋地,殿下向来敬重英雄,求才若渴,欲与将军一见久矣,今闻将军西归,还望将军拨冗随我赴晋阳,与殿下一会如何?”
这就是他的刻板,也可以说是认真之处了,接下来的事儿,总要按部就班的去完成,要是换个合适的使者,就绝对不会这个时候,再提起此事。
因为那不会有任何的结果,而且可能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简直就是骂了娘之后,又抽出了刀子示人,胆子小的自然是掉头就跑,可遇到胆子大的,说不定就能抽出一把更大的刀来跟你对砍呢。
显然,李破绝对归不到胆小那伙儿去的。
他稍稍扬了扬眉头,心说,我又不是刘邦,你也称不上项羽,弄什么鸿门宴啊?这是要论论生死的架势?
有代无并,有并无代的说话,在他脑海之中一下就浮现了出来。
同时,他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灿烂了起来,“那我可要多谢殿下盛情了,我其实也想拜见一下齐王殿下呢,嗯,如今多事之秋,待我料理一下,再跟窦长史去晋阳,你看如何?”
窦静目光凝住,显然是这个回答出乎他意料之外了,心里惊了惊,最不可能的一件事,让他给办成了?
接着就是满心的狐疑……
这会儿李破已经失去了跟这人说话的兴趣,他招待客人一直招待的挺好,李氏派来的人从他这里离开之后,对他都多有好感。
这次算是在窦静身上破了例,可还是那句老话,时移世易,他如今已经贵为代州行军总管,也用不着那么巴结人了,尤其是你一个并州总管府的长史,在咱面前指手画脚的,你是真不知死字怎么写。
此时他就笑着接着道:“窦长史旅途劳乏,还是先去休息吧,过后我再为长史接风洗尘。”
说完,也不等窦静再说什么,便吩咐道:“来人,送窦长史去宿处,好生伺候。”
将窦静打发走了,李破看着桌子上摆着的诏书,撇了撇嘴,随即吩咐,“来人,去找陈太守,温司马,王司马来见我。”
三个人很快就到了,其实都等着呢,晋阳来人的消息他们早已听说,也都想知道,晋阳这是又有了什么说法。
三人来见李破,商量了足有一个多时辰,才陆续散去。
随后,李破又招罗士信,王智辩,刘敬升三人到来。
窦静还懵然不知,他的到来,不是消弭祸患来了,而是当即就挑起了战争。
===第337章恶毒===
<=>  (月票月票)
夏初,方至雁门的代州行军总管李破,便令总管府左领军罗士信,右领军王智辩,及雁门郡尉刘敬升各领人马,南下汾阳。
在代州三郡为李破所据之后,西河郡差不多也就成了晋阳北边的门户了。
可太原分晋地为南北两处,北边的门户只能是雁门,汾阳这样无险可守,只一座孤城的地方,实在难当重任,连汾阳宫的地形都要比它好上一些。
汾阳守军两千,汾阳宫驻军又一千。
因李破渐渐势大的原因,李元吉也不是没有防备,又遣一千兵到汾阳驻守。
可任他百般腾挪,也无法改变李氏的布局重心在关西腹地的局面<=r>。
此时晋地的局面对于李氏而言,其实非常的严峻。
多年战乱下来,晋地缺粮非常普遍,如果李渊能再经营一年两年,晋地的情形会好的多。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这次词儿存在的余地,事实上就是李渊不管被迫还是野心作祟,反正他率领晋地大军南下了。
精兵强将,不敢带的少上一分,能征善战的将领,差不多都随李渊南下去了长安。
如今晋阳守军可并不多,再要募兵,也十分的困难,粮食上的掣肘,比李渊在时还要甚上几分。
李元吉到也不是没有想办法。
他在晋阳做出的努力,没等罗士信等人率军去到汾阳城下,就已经传到了李破的耳朵里。
李元吉做的事情,听上去好像在开玩笑,可李破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实际上,李元吉的选择也并不多,他这人性子还偏于骄傲急躁。于是,笑话就来了。
他在晋阳打起了大户。
目标还挺明确,他打的大户就是晋阳王氏。也许是在李元吉看来,在晋阳堪为他对手。又能让亲自动手的也只有这一家人了。
比较顺利成章的是,晋阳王氏跟李氏不睦已久,作为李氏在晋阳的主事之人,自然要跟晋阳王斗一斗法的。
李渊做过,软硬兼施之下,让晋阳王氏损失不小。
可李渊老奸巨猾,你吃了他的亏,却不会有多少真正的反击机会给你留下。
十几岁的李元吉哪儿成?
于是。一连串的手段就像是个玩笑了。
据说,他在晋阳留守府邸门前,以射路人为乐。
实际上,他只是随手一箭,射掉了王氏族人的帽子,把人家吓的抱头鼠窜而已。
又有传言,他在晋阳侵占民居,民女,其实是他抄了几家王氏族人的府宅,弄了些粮食以供军需。顺便给自己纳了几个小妾而已。
再有就是传闻他这人好游猎,每每出行,都有大队人马跟随。践踏农田,伤及路人,抢夺资财之事不绝。
这差不多也属于谣言吧,李元吉喜欢射猎不假,这是关西人家的爱好,以他齐王之尊,随从必然也不会少。
至于践踏农田,伤及路人,强多资财。是他在晋阳周遭,去处王氏羽翼之举。
在如今的晋阳。齐王李元吉名声之差,估计就算是李渊听到。也得吓上一跳,心里也要嘀咕,这还是自己生出来的儿子吗?
晋阳王千年大族,这样的族群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李渊借助乱事,也就是揍了王氏一顿,让它鼻青脸肿了一下,没有撼动他的根基,也不敢逼迫过甚。
可李元吉零敲碎打,不但没有损及王氏基业,还把王氏给逼急了<=l>。
桩桩件件,都是敌意分明,不留余地,更像是一记记耳光,扇在王氏脸上,让这个衣冠大族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此时,李渊留在晋阳辅助李渊的官吏,已经察觉到了危险,于是上书长安,都在说齐王胡闹,可能要损及李氏基业。
这个时候,最冤枉的不是王氏,而是陪在李元吉身边的窦诞。
他和李元吉确实交好,可他也只不过是陪着李元吉出外行猎了几次,于是,那些家伙不管是出于嫉妒,还是出于公心,便将帽子都扣在了窦诞脑袋上。
一般来说,陪着皇子嬉闹的人,或者是皇帝幸臣,差不多都是这么个结果。
皇帝,皇子自然不会有多少错处,错都在他们身边的人身上呢。
总的来说,李氏起家的地方,并不安稳。
像晋阳王氏这样的晋地大族,一棒子打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突厥人到了,下了狠手,不然的话,想要拔除他们的根基,除了伤人伤己之外,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李元吉所作所为,就像是一个顽童正在踹一颗百年老树,到也踹下些枯枝烂叶来,可自己的腿也被震的生疼。
晋阳城中谣言四起就是明证,五花八门的就没有说齐王好的。
而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时节,李元吉还要来撩拨李破,也只能说是年轻气盛,不知危险为何物了。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多。
一来呢,李渊称帝,李元吉一下成了皇子,对这个角色还适应不了,一下又多出许多的自负和傲慢来,谁也不放在眼中了。
二来呢,也是李破一直与李氏若即若离,让这位齐王殿下产生了错觉,觉得此人顺理成章,就应该转为唐臣,又在自家治下,应该很好拿捏才对。
三来呢,他确实也在瞅着代州的粮食眼馋,涿郡积粟万千,若能得之,可不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于是乎,自家宅子里已经冒了烟,有了着火的架势,却还在琢磨着是不是跟邻居借点水回来先解解渴呢。
窦静一到雁门,有关晋阳城中那位齐王的传言,竟然也神奇的来到了李破耳朵里。
可李破是真笑不出来,因为传言很恶毒。
几乎是罗士信等人刚带兵走了,王庆就寻了过来,在他耳边密语了一阵儿,然后才尴尬的坐到旁边去喝水,还不时的小心看着李破,看上去是生怕这位一恼,自己遭了池鱼之殃的样子。
那些关于齐王李元吉的谣言,李破也不过是当个笑话一样听听罢了,可最后说的那句,李破的瞳孔当即就缩了起来,这会他是真笑不出来了,好像有一团火正在他眸中燃烧,而且是越来越旺。
王庆的原话是,“传闻齐王宴饮心腹时,曾当众言于心腹,听说李破之妻李氏美貌无比,日后必当纳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