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1986


说这些话,她连脸都没红一下,爽快的像个男儿,北地巾帼,确实非同凡响。
许多话,一下都噎在了宇文歆的喉咙里。
这是不是一件大事,太是了。
并代两州,这么大一片地盘,继承人的问题很快就会显露出来,这是维持统治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各地英杰来投,他们看到的不但是你的才能和贤明与否,还将看你的传承是否稳定。
到了那个时候,子嗣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宇文歆一下停住脚步,满面羞惭的揖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下官短视至此,实在有负于总管重托啊……”
要是李破在这里,一定会在心里大骂,我生不出儿子关你屁事儿,然后就会想办法让这厮老的快些了。
李碧不会,她只是轻笑了一声,抚胸回礼,笑道:“郡君莫要如此,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只是郡君如今也是孤身一人,很是让人觉得不忍呢。”
“要我说呢,郡君专心政务是好事儿,可也不能太过,总归要有人服侍身旁才好。”
这软肋捅的,效果可不比李破亲自出手差了。
宇文歆嘴巴开始发苦了,他的亲眷都在长安,而他也不是一个太过顾惜妻子的人,可他既不能显得那么凉薄,也无法释疑于人,这是他和其他人比起来,最大的一个弱点。
唯一能稍稍补救的办法,其实正如李碧所言,在并代两州成家,生个一儿半女出来。
可他这会儿哪有功夫去做这些?若要随便找上一个,名声不好听之外,也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
李碧看他那尴尬的样子,心里分外的舒坦,和李破呆久了,这一家的心肠都变坏了。
“王氏多有佳女,以郡君之才,求之不难,可要总管做媒?只需郡君一言尔……”
………
带着舒心惬意的笑容,李碧悠然走出了太守府。
可她的心事,其实都是方才的话语之中。
他和李破成亲可不是一年两年了,至今未曾诞下子嗣,渐渐的也成了她一件心病。
为夫君多纳几个妾室的念头,起了也不止一次两次了,都被她强行压了下去,差不多属于野生野长的她,妒心和独占欲确实也比一般女子要强烈的多。
在回去总管府的路上,她捏着拳头用力挥了挥,心里给自己打着气儿,再努力些,不成就跟着他去晋阳,一个冬天,怎么还不能开花结果了?
听说冬天里怀上的孩儿,最是健壮不过了呢。
枕边风儿就是男人的致命伤,只过了一天,李破就将宇文歆招到了总管府,主动问起了雁门政务。
宇文歆是一点劝谏成功的喜悦都欠奉,他是真不知道,那位是怎么吹这个枕边风儿的,因为李破看他的眼神儿很是古怪,好像要找找从哪里下刀一样。
而雁门的政务,多不胜数。
此时的雁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处都是重建当中,大业十一年突厥人南下给雁门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正在迅速恢复当中。
数十万幽州百姓,一大部分都安置在了雁门。
这让雁门的人口一下便充足了起来,各处城池的修缮,都在加快进度当中。
陈孝意和温彦博去晋阳之际,雁门的户籍终于算是统计完成,而这个秋天,雁门也有了秋获。
有幽州之粮作为补充,有今年一战夺取的晋阳粮草和无数的牛羊,雁门这个地方彻底安稳了下来。
(月票月票,阿草出差中……)
===第387章卫府===
说实话,代州三郡再恢复,也是边郡,先天不足,总是比不上并州之优越。
代州重要的是军事力量,这里的出精兵的地方,代州军之所以如此精锐,这和代州的民风,战略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一点不管是李破,还是宇文歆其实都明白。
可反过来说,军事力量又来源于充沛的兵员补充,人口是其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还是那句话,李破要的是稳定和秩序,在他眼中,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宇文歆提到的是发展和繁荣。
重点虽说不同,可并不相互违背。
只是雁门的繁荣,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
所以,宇文歆试探的提到了行商之事。
没错,这才是雁门可以和晋阳比拼一下的地方,南北行商,必然要经过代州三郡,商税从来都是代州三郡税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致上来讲,代州三郡,马邑,楼烦在优势在于可以牧养牛羊战马,雁门有一部分农业,有一部分牧业,在这个上面,和马邑楼烦差相仿佛,甚至于要逊色几分。
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商道必然要经过雁门,而作为代州总管府所在,他是有权大量收取商税的。
而和突厥通商,其间的暴利显而易见。
南北商路断绝已经有些时候了,现如今也不是什么通商的好时节,这还需要看形势的变化。
尤其是现在只有并代两州在手,就算通商,也没多大的效果,可以交易的东西太少。
实际上,从大业十三年到现在,雁门当务之急,还是将幽州移民安置好了,其他都是容后再说的事情。
宇文歆呢,也只是略微提了提,先打个底子,实际上,他觉着,晋阳即下,李破早晚会率兵南下,到了那时,抚有晋地全境,正好雁门也安稳了下来,万事俱备,通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几乎是方方面面的事情,送走了宇文歆的时候,李破晃了晃有点晕乎乎的脑袋,矫情的感叹了一句,百废待兴啊。
唯一让他有些轻松的是,今年的战事算是彻底结束了。
唐军没来打晋阳,不然他也不会在雁门呆的这么舒服。
唐军驻于介休,不甘的看着晋阳,却没有不管不顾的攻过来,等到大雪一下,他们要是来攻打晋阳,那就是找死了。
要打的话,总归要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说。
北边的突厥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府中还关着个伽蓝公主呢。
对于突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一下打的它太疼,而义成公主没有抢到汗位,那就不用说了,新的汗王上任,没有比李破更好的立威对象了。
这么一想,放松的差不多了的李破,终于开始认真的盘算起了来年的事情。
所谓未雨绸缪,战争这东西,不能等事到临头,再来想对策,以最糟糕的形势,来做最充分的准备。
相比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政务,李破的战争哲学,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的系统化。
想到战事,他的脑筋不由自主的便灵活了起来。
与其腹背受敌,不如先下手为强。
占据晋阳之后,他对李唐算是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忌惮之意,显然,先下手的话,就只能是离着更近的唐军了。
想到这些,他反而不那么着急去晋阳了,晋阳那里肯定有一大堆糟烂事儿等着他,静不下心来,所以他继续留在了雁门,认真的思索着来年的战争。
而当王庆从楼烦回到雁门,封赏的事情也就放在了李破的面前。
打了半年的仗,有功将士都在等着封赏,准备过个好年呢。
这事李破想过,已经有了些主意,李碧的提议和他想的其实不谋而合,是到该建立军府的时候了。
别看军府制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可在封赏有功将士上面,却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容纳性相当的不错。
其实更好的出路是爵位,可李破现在别说称帝了,连称王的打算都没有,他总觉着不是时候,份量太轻,弄个什么王之类的称呼,不啻于沐猴而冠,显得有些可笑。
他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那些反王们的轻蔑。
什么长乐王,西楚霸王,顺风王,漫天王的,怎么听都带着一股开玩笑的味道。
要是有人敢给他弄个这样的称号,他一定让那人后悔生出来。
当然,建立军府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
不用太费劲的地方在于,从西魏八柱国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府兵制已经极为完善,不用怎么去修改了。
当年,西魏宇文泰设八府,以关陇乡兵充之,一举奠定了关西军事门阀的根基。
而到了隋文帝杨坚年间,杨坚更进一步,大举解除鲜卑贵族兵权,恢复汉姓,以府兵入民籍,在册人口于是激增,顺便又减少了割据之祸的威胁。
也就说这个时候,扎根于户籍之上的府兵制,终于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让大隋一举进入盛世时节。
人口众多,兵强马壮,渐渐的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