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1986


这无疑是制度上的胜利。
而到了隋帝杨广年间,府兵制败坏的非常之快,而这同样是制度上的崩溃,户籍渐趋混乱,滥用民力之下,府兵人家生活艰难,四处逃散。
后果很清晰的摆在人们面前,府兵制造成的战乱景象,比汉末战乱还要恐怖几分,最终还是形成了割据之局。
这几乎是府兵制的痼疾,他的根系就是户籍制度上面,户籍制度又很大程度依赖于官吏的才能以及清廉公正与否。
显然,这在门阀时代是行不通的,官吏多出于大族,与门阀世族关系紧密,而严明的户籍制度,显然并不符合门阀大族们的利益。
于是,君主只要稍不留神,便会给人可乘之机,更何况是杨广这样一个帝王了。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和门阀世族勾心斗角,致力于铲除门阀势力,可实际上,他在行动上,却像一个昏聩狂乱的病人。
从大业初年开始,四处巡游,大兴土木的他,就已经动摇了大隋的根基,也就是他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一旦趋于混乱,府兵制也随之不稳,门阀世族的力量,没有受到沉重的打击,反而一下膨胀了起来。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天下爆发战乱会是这么可怖的一个景象。
府兵制一旦陷入崩溃,府兵们必定是揭竿而起,反而来就给了门阀大族一个惨痛的教训。
这么多年过去,李破对府兵制的了解,已是极为深刻。
这无疑是个富国强兵的制度,在现阶段看来,它那良好的表象,非常适合现在的局面,军政一体的架构,只要能操控得当,那你既不用担心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也不用担心国家不够富有。
所以,虽然天下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李破还是觉得,这个府兵制,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也源于他不愿费神去想其他什么办法,制度这个东西,想要创新,嗯,也别谈什么创新了,后来人弄出来的一些制度,李破倒也隐隐约约记得一些。
可你要在这个时候,拿出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把并代两州搞成试用田,李破自觉还没蠢到那个地步。
总之一句话,这并非是一个开拓者,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治下富强起来,他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抱负需要实现。
而且,一旦建立军府,也能解决他最为头疼的封赏问题。
他麾下的大军膨胀的太快了,光骑兵就有三万余众,再加上驻守各处的步军,还有从没动用过的府兵,要是全力一击的话,他能拉出十多万人马出来。
这还是他没有大量招收战俘从军,不然的话,这个数量还要激增三分之一。
南征北战了几年,将士们的军功越来越多,封赏也一直在困扰着他。
建立军府,能很好的缓解这种局面,高级将领的升迁,可以用军府来应对,军队的膨胀也给有功将士带来升迁的余地。
至于他一个代州行军总管,有没有资格建立卫府,并赏赐于旁人。
去他娘的吧,连李渊的老巢都让他给掏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于是,这个冬天,李破在雁门,建左右卫府,以尉迟恭,步群两人领之,至于卫府中的其他官职,代州军最不缺的就是有功将领了。
卫府一旦设立,军中一下就出现了一些职缺,其他人顺势补上。
于是,代州军中终于出现了两个建牙开府的人物儿,品级什么的先不谈,这对于代州军而言,可谓是意义非凡。
有了左右卫府,接下来自然还可以出现其他卫府嘛。
这几乎是西魏八柱国起家之事的重演,只不过人家底子本来就厚,李破这里小了不只一号罢了。
很多人,将这个冬天看做是晋北军事集团的一个分水岭。
至此,这个起于云内恒安镇军的边军集团,终于迈出了一大步,既集中,又显得有些分散的兵权,彻底聚拢了起来。
并代两州各部军旅,除了李破之外,终于有了另外的上司,让大军显得更具系统性了。
于是,分散于各郡的募兵,操练,军甲,器械等事,都收归卫府所有,李破再要问起军事来,就不用一个个人去找了,只需责问卫府便了。
例外的是,李破在左右卫府之外,设军法司,将左右卫府的军法之事,从他们那里剥离了出来。
将校军兵,凡有违法乱纪事,皆交军法司处置,军法司更有监察诸军,战时督战之责。
实际上,这个冬天让李破忙里忙外的就是整兵一件事了。
其实,建立卫府之后,整个并代两州军旅,差不多也就分为了三部,左右卫府各领兵权,然后就是李破亲军,以罗士信和薛万彻为首。
其他诸将,或充于左右卫府,或在李破亲军名册之上,之后点兵,不用再靠记忆了,拿着三部名册,直接点名字就成。
这对于李破而言,确实省事不少,军队膨胀的太快,他都快记不住一些人的名字了呢。
当然,这事也算是李破为自己谋福祉了。
有了左右卫府之后,他府中再有几个司马,他自己确实省事不少,不用大事小情都到他耳朵边来叽叽喳喳了。
这等于是变相的分权,府兵制的福利之一。
驻于汾阳的尉迟恭跑回来了,回到楼烦的步群身子还没热乎起来,就也顶风冒雪的来了雁门。
雁门来来往往的信使也多了几倍。
大家都是火炭一样的心思,根本不惧什么严寒风雪。
到了九月间,李破带着李碧等人启程南下晋阳,别看只设立两个卫府,这个冬天都不一定能完成。
他还需要到晋阳跟陈孝意,温彦博商量一下。
实际上,晋阳才将是以后并代两州的心脏,雁门这样的边郡,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王者气,地理位置照着晋阳实在差了一些。
此时陈孝意和温彦博两位已经等的有些冒火了,李破才算姗姗来迟。
李破一到,陈孝意和温彦博的心立马就安稳了,其实不光是他们,晋阳上下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个感觉。
这就是主心骨的作用,李破用大大小小的战事建立起来的威望和地位,在众人这种心理上,得到了最为直接的证明。
实际上,晋阳面临的局面和雁门完全是两个样子。
雁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已经具备了基础,只待好好建设就成了。
而晋阳这里,则完全是人事上的事情。
晋阳是晋地门阀大族的一个聚集地,这里大大小小的家族在城头变幻大王旗之际,人心都是忐忑不安的。
李破在的时候,他们都挺安静。
李破领兵北上,唐军聚集在介休,大兵压境之下,晋阳的守备明显有些空虚的意思,人心就不那么安稳了。
当然,也并无奇怪之处,这是新据之地的特征。
实际上,像这样的坚城大邑,唐军就算举国而来,只要城中上下,一心死战,唐军也别想占到便宜。
可还是那句话,战争不是游戏,很多因素影响着战争的走向,人心向背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不然的话,像长安,洛阳那样的地方,哪里还有什么人能攻得下来?
(月票月票,出差中……)
===第389章斗气===
李元吉的并州总管府还是姓李,只不过换了主人。
这座府邸当年是晋阳王氏的别业,后来给了李渊做太原留守府,接着就成了并州总管府,如今又归到了李破。
这几年世事变幻之快,在这座府邸上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府邸很大,最重要的是,粗粗的杨柳,斑驳的槐木,坚挺的严松,夏天时,繁花似锦的花园,清凉的池水,连绵起伏的屋宅,一座座的假山,凉亭,石桌,世家大族的底蕴气息,简直是无处不在。
这样一个地方,只要住进来,那种无形中的优越感,你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这也许就是大族高门努力想要营造的一种气氛,卑微者必属卑微,高贵者天生高贵,这样的园林屋宅,好像呼吸上一口空气,都浸透着九品中正制的味道。
而这还只是王氏别业,李破没进去过王氏主宅,想来那里的园林并不比这里强多少,可那里的气息,应该更加沉重肃穆一些。
这和后来人臆想中大袖飘飘,到处闲晃的悠游士子,肯定是有所差别的,沉肃的贵气和悠然的文雅混合在一起,那就差不多了。
李破并不算是个纯正的俗人,他的欣赏眼光还是有的,可和在云内选的那处府邸差不多,他都觉着这里太大了些。
家里人丁少,住着太冷清了些。
当然,他也不会再像那个时候一样折腾了,晋阳和云内不一样,这里多少眼睛看着呢,在云内他当的是草头王,在晋阳却有所顾忌。
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副作用,天王老子他也有受制之处,以自我为中心,做事肆无忌惮的人,都没好下场。
…………………………
这一天,并州总管府后宅,一处回廊之外的空地上。
两条人影闪展腾挪,斗的正激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