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1986


等李秀宁带着仆从走没影了,李靖静下心来琢磨了一下,才有些恍然,不由苦笑连连,他老李家的人,果然是各个狡诈。
实际上想想,人家什么话都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只是他又犯了老毛病,将自家看得太重而已。
人家显然是在告诉他,之后要去晋地走一趟,目的也是说的清清楚楚,之后还让他留在公主府中,不要妄动其他心思。
而且,人家生怕他提出要相随北上,拒绝起来伤了各自的情面,所以根本没容他说什么便佯醉溜走了。
想到这些,李靖也是哭笑不得,亏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被个小女子耍的团团转,还想着帮人家出谋划策呢。
早就应该想到的嘛,李三娘子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借酒浇愁,还在外人面前对自己父亲口出怨言?
好吧,他这事后诸葛亮做了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差这一次,在情商上面,李靖虽不算是低能儿,可与很多人比起来,他差了可不止一筹。
当然,此时耍了些手段的李秀宁可也没什么得意之情。
步履匆匆的回到后宅,酒意有些上涌,梳洗一番,便屏退下人,静静的安坐于房中榻上,扶着额头开始琢磨起了这糟心事儿。
她父亲显然没那么糊涂,是要等战事过后才让她北上晋地。
这说明什么,李秀宁很清楚。
此战已不可避免,胜了战果应该也不会太大,因为就算李破败回了晋阳,有并代两州作为支撑,唐军想要顺势重夺晋阳的希望非常渺茫。
败了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晋地全盘糜烂,甚至于长安都要狠狠摇晃上一番。
所以,无论胜败,她估计都会作为唐使去见李破,只是到时手中所持筹码不同罢了。
想到此处,李秀宁心里动了动,有些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就算见了面,又该和那人说些什么呢?
就算有那个机会,她真能狠得下心来,引得那人来长安引颈受戮不成?
那人又会不会强留她在晋阳
酒后有些酡红的脸庞烧的更厉害了,李秀宁心烦意乱的在榻上翻滚了几圈儿,脑海之中却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当年云内之种种。
那些时日,短的好像白驹过隙,却如同一生般漫长,痴痴的想着,不知不觉间她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已是睡了过去
睡梦之中,她的眉头紧紧的蹙着,嘴角却露出几许笑意,可能即便是在梦中,她的忧愁和欢乐都是纠缠在一起的。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445章说情===
河东,绛州。六零文学
原绛州刺史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晋州道行军总管府,也就是唐军开一面,留其在军中效力,日后姜将军定感李公恩德,将来或有助力,也未可知呢。”
李神通终于有些意动了,他对姜宝谊确实有点看不上眼,三万余唐军尽数陷于介休,只逃回来一个姜宝谊。
不管有多少说辞,按照战事当中的既定规则,当即斩杀才是正理。
之所以还能容他四处求告,既不是李神通心软,也不是如他之前所说,念在姜宝谊忠耿的份儿上,更非顾忌姜宝谊的家世,只是因为这人不但是介州行军副总管,而且,还任着左武卫大将军呢。
实际品级上并不比他李神通稍差,这样的军中上将,就算李神通再是刚愎,也不是他能随便斩杀的了的。
所以,裴寂求情求的才那么笃定,他求的其实不是留下姜宝谊一条性命,而是将其留在军前效力,给其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而李神通也很愿意做一个顺水人情,顺势给姜宝谊一条生路。
只是裴寂这人心思不太够用,几句话间竟然说的不太恰当,适得其反让李神通真的动了杀心。
这会儿再把话圆回来,李神通就觉得他说的有那么一些道理了。
什么道理呢?只在裴寂最后一句话上,日后许有助力
要知道,李神通在朝中风评有些糟糕,这显然是长安争功时留下的后遗症,得罪了李三娘不说,还让其他人对他多有提防,甚至于有些厌恶。
谁也不想跟一个争功争的这么狠的人搭伙做事,越是那些大将军,越是如此想法,这对于李神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其实他早就有些后悔了,当初不该跟李秀宁争功,过后他可没得到多少便宜,大便宜都让他那两个侄儿给占去了,污名却留在了他的身上。
现在看来,人家李秀宁根本没有争功之心,他算是枉做了一次小人,还所得寥寥,何苦来哉?
所以,朝中缺少友人相助的他终于动心了。
而且还有裴寂说情,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实在没有拒绝的道理。
两人口口声声说的军中法度,到此已是全部被私心所取代。
李神通笑了起来,“贤弟所言有理”
说到这里李神通顿住话音,眼珠儿转了转,才接着道:“既有贤弟为其求情,姜将军又确乃忠烈之人,战败之事也有情可原不如这样,近日莱国公徐世勣所率兵卒,军纪散漫,生出不少事端,正需姜将军这样的人来整饬,贤弟以为这样可好?”
裴寂脸色不变,心里却道,你说好不好吧,这样移花接木的阴损手段,亏你想的出来。
裴寂一边腹诽,一边却拱手笑道:“如此甚好,玄真便代姜将军多谢了。”
李神通摆了摆手,笑的颇为古怪,“徐世勣新降,确要多加管束,可其麾下兵卒,皆乃百战之士,临战之际还需其人出力,莫要太过严苛,寒了诸人之心,此中道理,就需贤弟这样的人才能说的明白,贤弟多费心了。”
得,这是既想吃鱼,又不想多沾腥气,这样的心思,听上去颇为灵巧,可用来治军即便裴寂不太懂军务,也觉出了几分不妥。
可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心里骂了几句小人奸诈,便笑眯眯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徐世勣会如何如何,两人都没太在意,新降之人正是战战兢兢的时候,其人家世又是那般低下,所谓的莱国公,也不过是适逢其会,不然的话,这样的人关西一抓就是一大把,如何会让此人领重兵于军前?
姜宝谊的去处就此定了下来,不会居于徐世勣之上,为徐世勣之副,却有督军之实。
实际上,姜宝谊来归,除了带来了一个无用的坏消息之外,却是让李神通信心倍增。
介休失陷,原不是贼军兵锋太利,却是内讧之故。
在李神通仔细询问之下,觉得姜宝谊所言,其他的或有夸张,以掩战败之责,可李仲文惧敌先逃,张伦反复之事,应该不会有假。
如此一来,贼军没有乘胜南下的理由也就合情合理了。
一战之下,贼军不可能没有损伤,可能也觉攻城不易,便在占据了雀鼠谷要害之后,又得知前方大军云集,便裹足不前了。
想到这些,李神通信心大增之余,也觉得李定安徒有虚名,若他麾下有骑兵往来之利,又怎么会去守雀鼠谷那样的地方?那样岂非是舍长用短?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446章战场===
自介休之战后,整整平静了近两个月。
五月初,唐军拔营北上。
这个时候,唐军大军已经庞大到了一定的程度。
不算民夫,只大军兵卒便有十五六万众。
大军漫山遍野往临汾郡行进,再汇合了临汾郡守军,大军一下便膨胀到了十七八万人,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而这样一支大军,后勤上的压力也是倍增,所以即便唐军一直以来很有一些正规官军的样子,声称大军过处,从来都是秋毫无犯。
可这一次,唐军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强拉丁壮运送粮草之外,各郡的粮草兵员差不多都被抽调一空。
实际上,此战过后不论胜败,晋地的局势都不容乐观,今年的秋收就不用指望了,各地的匪患也将纷纷而起。
那些不安分的隋室旧臣也都在蠢蠢欲动。
会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不但是长安对于此次战事寄予厚望之外,一个呢,是李唐所面临的局面决定了今年晋地一战,几乎有着生死存亡之重。
二来呢,李神通得李渊诏书,全面接管晋地军权之后便学起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啊,他可不会去管此战过后,晋地会如何如何,他只知道,此战对于他来说,同样生死攸关就是了。
这样一来,战争的狰狞面目再一次摆在了晋地人们的面前,随军征战的士卒军将要面对凶狠的敌人就不用说了,普通的百姓同样要面对沉重几乎不可负担的劳役。
而这年头的劳役,不但要付出汗水,也许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却还得不到任何的酬劳,甚至连定点的荣耀都不会落在他们头上。
天下百姓早已苦于劳役久矣,可只要战争还在继续,这种日子就还远远看不到尽头。
唐军大军之后,蜿蜒漫长的路途上,都是运送粮草辎重的身影,和当年三征高句丽的景象非常相似,只不过他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旗换成了李唐的旗帜罢了。
而这一次,相比之下,晋地北部的人们就要幸福多了,因为大军没有离开介休的缘故,粮草转运非常的便利。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即便唐军大集,作为并代两州掌控者的李破,也没有大肆征兵的意思,在这一段时间内,并代两州各郡的守军又抽调了一部分,让并代大军终于突破了十万之数。
骑兵更是猛增到了四万余众。
随即,在李破严令之下,并代两州的郡县彻底转为军管,沉重的气氛弥漫于并代两州属地之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