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1986


所以说,只要沿途谨守军阵,不给敌军可乘之机,在平遥城下决战,应该是一定的了。
而让他最笃定的是,军中有七千骑军在握,并不比敌军骑兵少上多少,而且他也自信,在骑军具甲上,更要优于并代铁骑。
只要找准战机,一战摧垮敌军骑军,李破小儿还能剩什么手段呢?
任你花样百出,我自岿然不动。
已经彻底失去战场先机的唐军主帅,此时却还自以为得计,这要是让李破知道了,一定会笑掉大牙。
而身在唐军左翼的徐世勣,此时来到大军边缘处,隔着汾水望向对岸,那里同样也有游荡的骑兵在徘徊,像跗骨之蛆一样,来来去去的随着唐军大军前行。
徐世勣的心渐渐沉了下去,骑兵这个字眼儿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河南军中并非没有骑兵,可数量太少了,每次大战,上百人的骑队就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往往也意味着一军主将就在其中。
而且,征战了几年下来,河南军中已经很少能看得见骑兵的身影,不是说骑兵都死光了,而是战马不够,也根本没地方去补充。
于是,河南将领们的意识中,往往都存在着步军才应该是战场主力的错觉。
而现在,见识多了唐军中的大队骑兵,徐世勣觉得颇为震撼,可大军前行,拥有着如此雄厚的兵力,又有大队骑兵随行,却被敌军斥候欺近到这样的距离。
望着远方那从容策马,好像游玩般游荡在对岸的敌军骑卒,徐世勣好像突然间就明白了过来,边军骑兵之利到底达到了怎样一个地步。
他们根本不怕宝贵的骑兵损耗在战场上,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已经离不开他们的耳目,这样的战事,未战先就输了三分。
这么一直走下去,大军能不能走到平遥城下?过后一个疏忽,很可能就要遭受大队骑兵的突袭……
徐世勣后背略寒,他此时甚至有点庆幸身在大军左翼,正好靠近汾水,就算骑兵杀过来,也不可能杀到他这里,除非敌军想一头栽进汾水去。
徐世勣扭头跟张亮道了一句,“你说我要不要跟李将军说一声,防备后军受到敌军袭扰?”
张亮习惯性的呲开白森森的牙齿憨憨的笑了笑,只是此时的笑容看上去颇为僵硬,有点古怪,一点也不憨厚。
“都姓李,还能听咱们说什么?姓姜的在旁边听了,许就要说咱们动摇军心,先就把咱们扔到汾水里喂鱼了呢。”
好吧,徐世勣也就这么一问,点着头转口就道:“跟大家说一声吧,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莫要漫不经心了,咱们伤亡已经够重……让人给我看好了姜宝谊,若有变故,先绑了这厮再说……”
“还有,莫要跟别人掺杂在一起,一旦有事也好就地固守。”
张亮连连点头,“谁愿意和咱们掺和?将军放心吧,到时候是战是退,都是您一句话的事,可……这可是十几万人,看着比咱们在河南的大军齐整多了,还真能败了?”
徐世勣长长吐出一口气,随即叹息一声,道:“人多要是就能打胜仗,咱们何至于落到如今地步?”
“我看呀……北边儿的这位用兵进退自如,非是易于之人啊,还是早作准备为好,咱们能从魏公座下逃生,已属不易,怎么?你想将命留在这里不成?”
两个人说着话,带人回去了自己军中,而另外一边儿,身上血迹斑斑的寻相,带着人心满意足的检视着一地的尸体。
三百唐军,只离开大军十余里,便被寻相率人围杀,一个儿也没跑了。
(月票月票,阿草一天两更已经够辛苦,说实话,就算写了三章,也要留下一章来以免哪天有事断更了,这个上面请大家谅解一下哈。)(未完待续。)
===第456章后军===
天色将暮,唐军各部陆续停了下来。
这一天唐军前驱也只行了二十余里,唐军长长的尾巴只算是刚离开介休,这种绵延十数里的大军在晋地可并不多见。
即便是当年李渊起兵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人马,如今李唐别看四面皆敌,可不得不承认,李唐这两年实力膨胀的确实很快。
汾水岸边,黑压压的都是唐军士卒取水的身影。
在另外几侧,唐军则在将领的指挥下设立营寨。
当然,十余万大军立于旷野之间,仓促之间也别想立下太过像样寨子,外围的唐军都在挖土,是打算用壕沟和堆积的土垒来代替寨墙了。
夜幕降临,点点篝火点燃起来,炊烟渺渺间,将这十余里方圆罩的越加朦胧。
大多数的文人总在臆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景象,实际上,大军征战最重要的往往都是一些细节,而最终分出胜负的激战,往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月上梢头,唐军营地中嘈杂的声音终于小了,饥肠辘辘的唐军士卒席地而坐,狼吞虎咽的开始吃他们的晚餐,粟米饭就腌菜,只有那些身带军职的家伙,才能从怀里掏出些肉干来啃嚼。
而那些更高级的军官,才有专属的帐篷,吃的也不会太好,大多数只能就着一块烧烤的油腻腻的骨头棒,猛塞不怎么顶饿的粟米饭。
李神通位在中军,一天下来也不会闲着,立即召集将领们到中军议事,而他们吃的东西才是贵族们专享的食物。
烤的金黄的野物儿,牛羊肉食,喝的也是奶制品。
这是个等级森严的群体,也不用去质疑什么,李破大军中差不多也是如此,将领士卒同甘共苦的军旅,在这年头儿肯定是绝世孤品,带领那样一支军队的将领,也不一定是好的将领。
若真到了那一步儿,其实差不多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粮草匮乏到了极点,军心已经难以保持安稳了。
在唐军周围的黑暗中,还有着不少目光在窥伺,他们在评估唐军夜晚扎营的牢固程度,夜战大多都是迫不得已的产物儿,可确实也是大军征战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手段。
这一晚,两军斥候在黑暗中较量,短促的厮杀碰撞一刻也未停止。
在唐军侧后十余里处,差不多也就是介休东北十多里,介山北边儿沿麓,五千并代骑军静悄悄的驻扎在了这里,除了偶尔会响起马匹沉闷的嘶鸣声,其余的一切都掩盖在了黑暗当中。
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并代骑卒们,在黑暗中默默的喝着凉水,啃着硬邦邦的肉干儿,吃饱了就团身在马腹之下,倒头便睡。
他们睡的很香甜,也很踏实。
他们中间有突厥人,有马邑人,有雁门人,有楼烦人,可就是没有什么新兵。
几年的战事,李破将边地的战争潜力挖掘的很彻底,如今再加入进来的骑兵,大多数就都是突厥降卒了。
代州边地的人们,能骑马张弓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已进入到了他的麾下,再要扩充骑军,只能从突厥降俘中挑选,再不就是等新的代州男儿成长起来。
如今在突厥降俘中征兆骑兵,已经不能让李破有太多顾忌了。
因为突厥人确实是很好的兵源,很快就能适应这种有异于突厥大军的军旅生涯,唯一的障碍就是还得让这些家伙学会汉话。
当然,军中随着突厥人的增多,之前那支军纪严明的恒安镇军已经渐渐多了几分戾气出来,所以严明军纪也成了李破的口头禅。
他要将突厥人融入到大军当中来,而非是被突厥人所同化……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支以代州人和突厥人为主的骑兵大军,战力与日俱增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当初李破认为的突厥人大批进入骑军当中,会影响到骑兵战力的顾忌,并没有成为现实,突厥降俘们很愿意脱离奴隶的身份,加入到一支强大的军旅中来,并为一个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睿智而又强悍的主人作战。
而在战争当中,这支骑军的强悍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印证。
黑暗之中鼾声四起,几乎没有人去为即将到来的生死搏杀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将这个当做了吃饭喝水一般正常的事情。
有些家伙甚至在睡梦中笑了起来,他们梦到了自己砍下了一个大官儿的脑袋,用它换来了华屋美宅,当然也少不了几个强壮能生养的婆娘。
好吧,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声亡命徒还真没有叫差他们。
此时薛万彻躺在一处小丘之上,身边只有跟随了他一年多的爱马陪伴,他没谁入睡,只是睁着一双略显疲惫,却在战争氛围熏染之下,越来越凌厉的眸子,出神的望着澄净的天空。
他睡不着,不是因为其他什么,他早已习惯了军旅生涯,战事上的事情难不住他。
这会儿之所以有些心神不宁,只因为明日一战是他薛万彻自投效以来,第一次独当一面儿。
他已经感觉到了,自从草原一战归来,李破对他越来越是信任有加,今日更是交付重任,俨然已有在众将间脱颖而出之势。
这一战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
而薛氏子弟从来都是在刀枪之上建功立业,如今已有尉迟恭,步群等人在前,他薛万彻比之又差了什么呢?不过是因缘际会而已……
薛万彻是抿着嘴唇入睡的,这一夜,他一个梦也没做,清晨,他在小丘之上一跃而起,招来卫士帮他整理衣甲,顺便传令让几个领兵校尉到他这里来议事。
同时,斥候们的探报也接连不断的来到了他这里。
等领兵校尉们散去,薛万彻大声传令,全军随即拔营而起,向东北方向行进。
…………………………
唐军后军离开介休之后走的很慢,晋州道行军副总管裴寂坐镇军中,他这里除了大队的民夫之外,还有一部分大军辎重。
本来李神通想让裴寂守介休,可裴寂不愿意,他是为了军功而来,总是缩在后面已是和他初衷有些不符,再要留在介休,一战之下还有什么功劳可言?
回去京师见了刘文静那狗贼,定然又要被嘲笑一番……
于是唐军后军也就归于他来掌管了,李神通也没在这上面过于强求,除了给裴寂六万兵卒留在后军守卫粮草辎重外,还咬着牙给了他三千骑军,也算是对得起裴寂了。
当然,说是后军,其实和大军已然合为一体,实际上,此时唐军并无粮道之说,全部的辎重都带在大军之中,足够大军两月之用。
在李神通看来,若两个月还不能击破敌军于平遥左近,那么也就差不多到了冬天,大军南返是必然之事,所以也无所谓粮道不粮道了。
可以说,后面有着介休和雀鼠谷作为依托,认为大军进可攻退可守的李神通已是打算拼尽全力与敌军一战。
像裴寂的后军,比之李神通的中军还要臃肿几分,加上民夫骡马,确实是拖慢了大军行程,可也算是全军而进,首尾呼应了。
这俨然便是以最保守的方法,来应对可能到来的袭扰的手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