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1986


而这一晚已经死了太多的人,并代军旅自成军以来,也只经受过一次这样惨痛的伤亡,同袍的鲜血已经刺激的这些家伙失去了理智,甚至有人在寻死一样试图冲击大队的骑兵。
这样的作为,除了找死之外,却也在不断激励着友军的士气,每一个疯狂的人倒下,都会让喊杀声大上许多。
张伦所部的晋地将士,在这样一场战事当中,好像经历了一场蜕变……
一座座木屋之中,长枪不断刺出,将路过的骑士连人带马刺倒在地,箭矢纷乱的在天空狂舞,将一个个骑兵射下战马,却根本不知道攻击来自哪里,随处可见并代士卒蜷缩在屋角,等骑兵经过的时候,猛的跳起来将骑兵斩下坐骑。
很快,步军便将他们熟悉的龙门城变成了一座充满了致命危险的地方。
当他们稍稍进入状态之后,在西北风沙中走出来的精锐军旅,就彻底沦为了他们的猎物。
混乱的巷战,让翟长孙部的伤亡急剧增大,筋疲力尽的唐军骑兵,在这样一个骤然逆转的战事面前,没有手足无措,只是在越烧越旺的复仇火焰的作用下,让领兵的翟长孙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
骑兵不顾将令,开始成群的进入狭窄之处,想要将那些卑鄙的家伙找出来一个个杀死,却反而将自己以及大军都置于了越来越危险的境地。
翟长孙也已力不从心,他是西北降将,统领玄甲军的时日并不长,威望难以服众的缺点,正在暴露出来。
眼见身边剩下的人越来越少,翟长孙只能不再顾及来自道路两旁的攻击,快马向东脱离。
等他和李世民汇合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三百余骑,不堪厮杀的虚弱,也终于在他们身上找见了影子。
有些人已经伏在了马上,和逃卒无异,有的更是已经根本握不住钢刀的刀柄了,箭囊早已射空,有力的臂膀感觉不到酸痛,却抬也抬不起来。
失去大量体温,却得不到休息的他们,有的骑在马上行着行着便被战马抛下了马背。
这一部到底有多凄惨,只能说是和溃败无异了,他们的勇气和意志,终于在战事失利以及冰寒的天气当中,消逝殆尽。
李世民看到他们的狼狈,终于惊了惊,此时的他,猛然意识到,所谓的瓮中捉鳖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呢。
实际上,翟长孙在此战当中也犯下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他不应该跟张伦纠缠,立功之心稍切的他,没有在第一时间率军向东跟李世民汇合,而是想像击败陈礼那样,在大街上击溃张伦所部。
可张伦不是陈礼,没有人等待他去救援,他也不会在宽阔之处跟骑兵硬碰。
于是,翟长孙便吃了大亏。
当然,此时李世民是不会去追究这些细节了,他只知道情势变得有点危急了。
此时,慕容罗睺终于也冒烟突火的赶到了这里,这个时候,玄甲军伤亡已有三分之一,望着疲惫的将士,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兵往东并点燃沿路营房,除了给大家稍稍取暖之外,也会让躲在房屋之间的敌兵不能及时向前。
张伦得报前面火起的时候,轻蔑的笑了两声,随即便命人传信给陈礼,让他顺势点燃北边的屋舍。
好吧,他是打算砸锅卖铁,即便是将龙门城烧成白地,也要将这些敌人留在龙门城内了。
三面火起,唐军只能去东城,一旦他们在东城拖延上一些时候,等他和陈礼率部赶到的时候,就是这些骑兵的末日了。
这一天辰时刚过,龙门城中的火焰已是冲天而起,风助火势,让大火迅速蔓延了开来,烟气升腾弥漫,将龙门城中弄的烟气迷茫,战火战火,这个词在这里算是名副其实了。
张伦此时已跟陈礼汇合,跑去了北城,率军匆匆登上城墙,便沿着城墙向城东奔跑了起来。
而在东城城下,李世民瞪着一双被烟气渐渐熏红了的眼睛,正在督促众军搬开城门甬道中的杂物。
同时,他们也在忍受着城头箭矢的攻击,另外也在艰难的想要夺取城墙。
守东城城门的吴通,是张伦妻弟,张伦妻子早殁,这个妻弟是当儿子在养的,这是个标准的边塞汉子。
粗鲁勇猛,对张伦也是忠心不二,张伦让他死守东城城门,那么吴通想的就是,在他没死之前,不会让任何人走出龙门城一步。
实际上,东城门这最后一战,才是龙门城之战最为惨烈的一战。
唐军骑卒纷纷下马,在将领率领之下,登上剃道,猛攻城墙,也没怎么来得及设置些障碍的吴通所部,只能依靠盾牌长枪和敌军肉搏。
唐军很快就攀上了低矮的龙门城城墙,吴通率部猬集于城门上方,,将弓箭手护在中间,用五百人死死的占据了这里,唐军几乎每进一步,双方都要倒下无数的尸体。
刀枪入肉的声音,甚至在厮杀连天的嘈杂声音中密集的显现了出来,鲜血很快就顺着城墙结成了冰凌。
而体力更加充足的吴通所部,在吴通率领之下,时不时还要推的唐军向后退却。
城墙之上成了屠场,城门甬道前面,也躺下了一地的唐军尸首,箭矢在唐军头上不断落下,将一个个唐军士卒射倒在地,骑军的圆盾,根本不可能像步军一样连成一片,更像是靶子一样暴露在近在咫尺的敌人弓箭手面前。
进入龙门城轻松至极的唐军,在想要出城的时候,却是遭受了最为惨痛的伤亡,这就好像战争跟唐军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
而每一个将士惨呼倒下,都让李世民心里抽痛不已,却不得不严令已经虚弱到极点的麾下将士尽快打通城门甬道,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连李世民自己都很难相信,战事怎么会走到这么一步儿,好像天明之后,就完全变了个样子……
不过,张伦还是来晚了一步,当他和陈礼两人从城墙北边绕过来的时候,唐军半个身子已经探出了城外,而作为骑兵的他们,在逃命的时候是非常快的。
城墙之上的箭雨一下便密集了起来,狠狠扫过唐军的后腰,无数的骑士惨叫着落马,无数的战马哀鸣着倒地。
出城的一路上,倒卧的都是唐军人马的尸体。
唐军悄然而来,大张旗鼓而去,杂乱的马蹄声渐渐远去,唐军狼狈的背影隐没在远方,龙门城之战在烟火缭绕之中,终于来到了尾声……
(月票月票,本来想分为两章的,最终阿草还是决定一章了结,省的大家又说阿草水字数儿,其实这一战重点描写,是为之后做一些铺垫,而且,里面不是有李世民嘛,值得重点描写一下,对了,今晚就一章了,星期六了,阿草想去轻松一下,呵呵,见谅见谅。)(未完待续。)
===第503章胜败===
“阿哥,阿哥,咱们逮住了慕容罗睺……”
粗壮的吴通跑了过来,笑的满脸胡茬都翘了起来,兴奋之下,受了伤的胳膊也不太疼了,阿哥两个字叫的更是响亮无比,嗯,他也从来都是喊姐夫阿哥的。
确实也值得高兴,慕容罗睺名著西北,曾经身在唐军的他们,对此人倒是有所听闻。
这个好消息来的很及时,让正懊丧的想要撞墙的张伦和陈礼两人终于找到了些安慰。
他们两个心情不好那是自然的,此战龙门守军可谓是损兵折将,伤亡的数目根本不用报上来,就能猜测出一二。
这还在其次,很快两个人就都知道了率军前来偷袭的竟然是秦王李世民,这样一个大家伙竟然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深深的懊悔。
想象一下,如果捉住了秦王李世民……
陈礼性情耿直,直接就给了自己一个嘴巴,足可称之为辉煌的战功竟然在手指缝里溜走了,如果这会儿他还有气力的话,说不定就能带着人追到黄河边儿上去。
张伦那会儿心里也咯噔一声,差点没翻了白眼儿,他比陈礼还后悔呢,要是能多派些人给吴通,要是进攻再坚决一些,要是那会能再跑的快些,要是……
许多个如果在张伦心里翻来覆去的念叨,整个人看上去都有点恍惚了起来。
这个时候,两个领兵之人都懒得问上一句,到底杀伤了多少敌军了。
吴通带来的好消息算是让他们两个缓了缓神儿,张伦终于露出了些笑脸,陈礼则有点恼的问道:“慕容罗睺是哪个?”
好吧,倒霉的慕容罗睺确实被抓住了,人家翟长孙剩下的兵少,于是便护卫在了李世民身边,他却要领兵断后。
于是他就悲剧了,箭矢成片的落下来,慕容罗睺当即身中两箭掉下了战马,他的亲卫和周围的军兵立即上前救援,成片的被射倒在那里。
等到打扫战场的时候,这位是被敌人从人马的尸体堆里挖出来的。
不知幸也不幸,慕容罗睺只是受了伤,竟然没死,那就只能做一个倒霉的战俘了。
说起来,像他这样受伤被俘的唐军将领还真就不多,若非是张伦部下在打扫战场,以并代军中的习惯,受伤未死的人大多都要给上一刀,送人痛快的上路。
这不但是因为并代边塞遗留了很多北胡的习惯风俗,同样也因为粮食变得越来越是珍贵,收拢降俘的时候,就不会再让受伤之人浪费粮食了。
张伦的部下还没那么凶狠,而且也需要一些活口来查知敌人的来路虚实。
于是乎,他们幸运的得到了一条大鱼。
张伦终于心安了许多,有慕容罗睺一人,再有击溃李世民亲军,保住龙门城这一功劳,他的战功已是扎实无比。
他这会儿怕的其实是陈礼这厮来跟他争功,要知道,陈礼乃李破亲族,照着以往在唐军中的经验,论起功劳来,肯定是家世显赫者优先,亲族更在之前,并代军旅的犒赏,他还没怎么见过,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脉络可循。
若是按照那样一个次序,他最多最多也就是无功无过,说不准会升个官职,实权就不用想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想的再多也是无用。
两个人最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安抚军心,而且还得琢磨怎么才能在烧成这样的龙门城中待下去。
龙门守军损失惨重那是一定的了,五千多的守军,加上龙门渡口的梁九春部,差不多六千人。
梁九春部也不用再去打探,定已是凶多吉少,不然也不会毫无声息间就让这许多骑兵出现在龙门城。
再加上龙门城的伤亡,张伦和陈礼吃饭的时候,听到大略的一个数字就都失去了胃口。
一战之下,寻相部几乎全军覆没,陈礼部剩下了二百多人,张伦部也战死了数百人之多,加上梁九春的那一营兵,差不多战死了四千多人,统领骑兵的寻相更是受了重伤。
这样一个伤亡,在并代大军成型之后,直接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记录。
再算算敌军的伤亡,在龙门城一战当中,直接将一千二百多唐军骑兵留在了城中,这让张伦和陈礼都稍稍找到了些安慰。
这是秦王李世民的亲军,搁在任何其他地方,以四千余人的伤亡,来换取重创这样一支军旅,都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可陈礼愁眉苦脸的告诉张伦,在并代军中不是这么个算法,总管从来先算的都是自己的伤亡,之后才是杀敌之功。
每个让部下损伤太多的将领,都必然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惩罚,而且陈礼还悄悄告诉张伦,这种惩罚肯定不是明面儿的,也许你之后犯了个小错,处置的就会让你哭不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