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1986


龙游浅水遭虾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两句恐怕就是李元吉现在的感受了,身为皇子,只有一个长安令的职位傍身,走到哪儿都是凄凄惨惨。
可敢于当面讥刺于他的,却少之又少,今日接二连三的撞见,可见出门时李元吉肯定没看过黄历。
李元吉挺直了身躯,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李武他还会纠缠几句,甚至拔刀相向都有可能,可见了秦王府中人,他却不会那么做了。
只是轻蔑的丢下一句,“尔等却知讨巧……”
挥手示意从人牵马过来,随即翻身上马,带着人便纵马而去,转过围墙,李元吉冷冷吩咐道:“去两个人给东宫传话,就说房玄龄带人去拜见平阳公主了,让他们尽快告知太子。”
一边说着,怒火夹杂着羞辱感,不停的在他心头碰撞,让他脸色渐渐狰狞了起来,可随后他眼珠转着,良久过后,快到自家府宅的时候,他反而笑了起来。
这样精神病一样的表现,让从人们都是战战兢兢,几欲调头就跑,要知道齐王待下,可远不如他的两个哥哥那么有耐心呢。
可此时李元吉心情却渐渐好了起来,在心里恶狠狠的道了一句,咱们且待来日,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那边儿房玄龄望着李元吉渐渐远去的背影,笑容渐渐冷却,心里也道了一声,竟然来这里摇尾乞怜,齐王……哼哼……
没有怎么停留,房玄龄径直拾阶而上,对已经回转过来的李武抱拳道:“之前拜帖已经奉上,将军可能容房某入内见一见公主殿下?”
他的待遇自然就很不一样了,李武没什么废话,直接束手邀客,“房记室姗姗来迟,公主可是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边让着李武,房玄龄一边笑道:“罪过罪过,怎敢让公主殿下久等?只是秦王殿下正巧回京,房某并无分身之术,奈何奈何,过后倒要向公主请罪一番。”
李武斜了房玄龄一眼,心说,长安城中没好人,这会儿登门的,都属恶客,公主也不知怎么想的,要见此人一面,按说不如像刚才那般,赶的人走便了,何必麻烦?
在长安呆的久了,他们这些人也都有了短时内无法脱身的觉悟,总归不能将叔叔扔下,领着一众人等偷偷跑了吧?
好在,他带来的这些人都是晋人,在长安城中无亲无故,不然的话,说不定大家就要散伙了呢。
想到这些,李武心情恹恹,也提不起什么精神来敷衍这个秦王府记室了,在他眼中,这些家伙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实在让人厌烦。
将主若是一朝领兵攻进长安城,他在不意拎着刀子砍下几个这样的脑袋去跟将主说,咱在长安城中可也没荒废了呢,还是能提刀为将主效命的。
房玄龄察言观色的本事那是一流的,见李武神色不虞,也不知哪句话得罪了这位,也就不再发声。
于是两人默默前行,穿门过户,很快就来到公主府前堂之前,一路上,给房玄龄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太冷清了些啊……
===第605章相劝===
公主府确实很冷清。
说起来,府中人口其实不算少,可公主府太大了,这是个最少得有上千人才能填充完整的地方,长安城中如此模样的府邸可没几座。
公主的扈从比旁人多,落于府邸之中,却也显不出来了。
再加上府中伺候公主的下人有点少,多数都是宫中赐下来的人等,平阳公主李秀宁有鉴于府中只有她这么一位女主人,不需多少人伺候,所以也就少有在外面招人入府。
所以一直以来,公主府对外间之人来说,都是一处颇为神秘清幽的所在,房玄龄第一次入来,除了感觉外间传闻不虚之外,心中也颇为惋惜。
以平阳公主之才,可谓世间奇女子也,却这样幽居于府中,实是令人叹惋不已,尤其是她与晋地李定安之纠葛,日后必为一时之佳话……
公主府的正堂很大,看的出来,在近一两年中应该修缮过,很多地方都有着痕迹可寻,因为这里住进了一位很有品位的女主人。
所以这里也就多出了几许女人特有的细致和雅致,周围也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将这间议事正堂围绕了起来,只要走近这里,眼中所见,鼻端所闻,清新芬芳,和长安城中其他府邸的庄严肃穆完全是两个样子。
可这里毕竟曾经住过,也接待过很多长安显贵,他们的气息好像一直留存在此处,未曾彻底消散,高大的门庭,厚实的砖瓦,好像都在诉说着权势的故事。
未及仔细品味一番,房玄龄在堂前已是躬身施礼,“玄龄参见公主殿下。”
平阳公主李秀宁闲闲的坐于榻上,乌黑的秀发披散在肩头,只以一个银箍稍稍装饰于额前,一身墨绿色的宫装掩盖了她那窈窕的身段。
手中捧着一本书,静静观瞧的她好像已经融入了周围环境之中,安静悠然,却又肃穆的让人不敢直视。
听到声音,眉头微蹙间,满心不愿的轻轻合上书册,顺手将之抛在桌案之上,这才抬头,一双细长的丹凤眼开合之间,闪动着莫名的光。
摆手间,便有仆从出现,奉上香茗。
“无需多礼,入座说话吧。”
房玄龄又是一礼,这才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脱了靴子,这才迈步走入正堂之中。
如果是李破见到这个情形,一定会嘟囔一声,矫情,可也无奈的很,根基浅薄的他在短时间内是别想跟关西大阀在这种事情上较量了,因为结果无疑会让他很沮丧。
房玄龄目不斜视的坐了下来,看着从容,其实心里却凭空多了一丝紧张和拘束,没办法,他面对的人太特殊了。
平阳公主李秀宁不仅仅是一位尊贵的公主,而且还是一位建牙开府的将军,细数古今,像这样的女子,可谓是绝无仅有。
非要拿谁来类比一下的话,当年汉末东吴孙权之妹孙尚香倒是稍微相似,那位孙夫人嫁的可是刘备,汉末诸侯之一……
好吧,房玄龄默默饮了一口香茶,思维到此打住,他现在要琢磨的是怎么开口跟这位公主殿下说话,而非是让探奇之心占据上风。
可先开口的却是李秀宁,“秦王归来,听说病的很重?”
房玄龄刚想说话,那边儿接着便道:“嗯,许是多虑了,不然怎会径直入宫见驾?皇帝又不通医术,难道还能来个妙手回春?”
说到这里,李秀宁笑了起来,随之重重一击,“除非是心病啊……”
一开始言辞便犀利至此,明讥暗讽之间,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任房玄龄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没想到迎面而来的竟是这样一个公主殿下。
他和平阳公主没打过什么交道,对这位公主殿下所有的了解都基于传闻,让他,甚或是绝大部分人产生错觉的是,平阳公主在立下大功之后,放手洒然而退。
于是,人们想象中的平阳公主应该是一位心怀天下,光明磊落的巾帼女杰,搁在房玄龄这样的文人心里,恐怕还要自动多加上一层粉红色的光环。
这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在这年头还更严重一些,所以当他们真正接触到平阳公主李秀宁的时候,那种落差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像是这会儿,之前那些惋惜什么的,就都被房玄龄扔在了脑后,抬头直视间,房玄龄沉声道:“还请殿下慎言,秦王殿下毕竟……”
“好了。”李秀宁不耐的撇了撇嘴,神态上和李元吉很像,“你这时不在秦王身边出谋划策,却来我府中拜见,所为何事,尽管说来听听。”
一口气差点憋的房玄龄吐了血,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现在遇到的不但是一位领兵见过血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公主,那么难度更将加倍。
不过话说回来了,李世民既然让房玄龄来平阳公主府,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他人在他这个妹妹面前,估计都得不了好,也就是房玄龄内心比较强大,就算办不成事,也不会给他得罪人。
就像现下,如果是杜如晦,事情一定要糟,房玄龄却还能安稳的坐在那里,继续好好说话。
“殿下言重了,秦王派玄龄前来拜见于殿下,并无他意,近来朝中纷乱,众人相攻,秦王唯恐又宵小生事,在外间时,便对公主殿下颇为挂念,如今归来,遂遣玄龄来问候一声。”
“再有,前些时秦王得知,李定安已然称王……”
李秀宁再次出声打断了他的话头,“这些与我何干?秦王可是以为,让我再走一趟,说不定就能让李定安自削王号怎的?”
房玄龄苦笑道:“怎会如此?秦王殿下只以为,李定安根基渐固,其势难抑,再要与之相战,于两家而言,皆无好处,不若两家重修旧好,共堪乱世……只是以如今情势秦王若向至尊进言,怕是难有结果,殿下如能相助,在至尊面前回寰两句,那是再好不过了。”
“想来,殿下也不愿见两家再次兵戈相向,让旁人坐收渔翁之利吧?”
===第606章热闹===
如果房玄龄说的是别的事情,李秀宁几乎都不会犹豫什么,她既然能将李元吉拒之门外,自然也就不会对秦王来人假以辞色。
之所以还能见上一见,是因为秦王毕竟不是齐王,你可以拒绝他,但不能不郑重对待。
可现在,李秀宁却一下沉默了下来,这显然是意动的先兆……
实际上,李秀宁心里很明白,两家休兵,甚至重修旧好都乃权宜之计,都是有志于天下之人,修好也只不过是为日后一战而已。
沉思良久,房玄龄还在那边摆事实讲道理。
说的道理都对,可在李秀宁听来,其实就只一条,打不过人家了啊……
李秀宁思虑渐渐清明了起来,嘴角微微一翘,算是笑了笑,“父皇睿智,思谋深远,秦王上禀之事,断无不准,秦王之意我已明了,不需多言。”
“当初出使晋地,言犹在耳之时,他便率兵相攻,出尔反尔至此,信者何来?如今再提旧约……”
说到这里,李秀宁摇头,“太子领兵于河畔,再动机谋……哼,欲置我于何地?”
言罢,盯着房玄龄,目光如矢,竟是渐渐染上了些杀气。
房玄龄心中微惊,却也不惧,只昂首言道:“秦王拳拳之心,皆为天下而谋,公主深明大义,应知即为帝女,尊荣来之不易,而今艰难,公主怎可视之不见……须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可惜,李秀宁心意已定,之前确实有所犹豫,这会嘛,房玄龄再多的说辞,也无法打动她了。
事情很明白,秦王势颓,一旦归来,想要再领兵阵前怕是不那么容易了呢,于是,秦王府的幕僚也就来了公主府。
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倒在其次,可只要能说动她李秀宁在父皇面前说上一句两句,对于平静多时的公主府而言,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定有人将公主府视为秦王一党。
秦王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在朝中说的上话的人,而若能在宫中说的上话,办得了事,那就更完美了。
公主府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不然的话,李智云也不会到她面前,请她面授机宜,李元吉在走投无路之下,自然也不会来到公主府门前转悠。
而可以想见的,此时秦王府的幕僚们也不会只一个房玄龄来她公主府奔走,那些高门大阀的门户之中,又会有着怎样的谈话,李秀宁几乎都能想象的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