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1986


于是,多少大义凛然的言辞,也掩盖不了争权夺利的味道。
而且往更险恶的用心上去想,秦王是想请她说服皇帝呢,还是想让她再去一趟晋地,劝一劝兵势正盛的李定安?
这种投人所好的歪心思,也亏秦王想的出来。
也正是想到了这些,她才会动了些无名,对她来说,将一个小小的秦王府记室打杀在府中,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最终,她只是厌烦的摆了摆手,“来人,送客……”
李武适时的冒了出来,笑道:“房记室,请吧?”
房玄龄欲言又止,最终叹息一声,躬身行礼,不死心的道了一句,“为国家计,还请公主三思啊。”
房玄龄走后,李秀宁在大堂之中也转起了圈子,房玄龄其他的话,都可谓暗藏机心,所谓公义,夹杂的却满是私情,听着就让人厌恶。
可有一句说的却是不错,她李秀宁毕竟是李氏嫡女,血脉牵系之下,一些事根本无从摆脱开来。
如今局面渐趋险恶,她又怎能坐视不理?
李秀宁苦涩的想着,待得一些时日,父皇被二哥劝动了,会做什么呢?如今与那人已是隔河相望,长安近在眼前,那人还能与李氏结好?
听说他已经称王了,还诞下了子嗣,哼哼,还真是蒸蒸日上的样子呢……
每次一想到此人,她便心意烦乱,不能自己,这次也不例外,没看转圈子的速度明显增加了几分吗?
李秀宁想的一点都没错,房玄龄来了公主府,第二日便又去了裴寂府上。
宇文士及则回到宇文氏门户当中,宴请宾朋,其中很多都是太子一党。
不几日,秦王李世民病情稍愈,便重领尚书省,随即娶了韦氏女过门,韦氏与长安高氏交好,迎来送往间,长孙顺德趁机给侄儿长孙无忌定了一门高氏的亲事。
可见,李世民是真的想在长安城中安居一些时日了,想他自随李渊南下长安,东奔西走间,还真没在长安待过多少时日。
现在经营一番小圈子,同时跟兄长的对抗也在逐渐缓和。
李元吉的预感终于成为了现实,两个兄长露出了和好之意,高居于尚书左仆射之位上的二哥,冷森森的目光于是便移到了他这个四弟身上。
旁的人,即便是裴寂,李世民在隐忍之下,都能主动去修好一番,唯独他这个弟弟,却深受李世民厌恶。
没办法,兄弟相争其实就是这个样子,一旦视若仇寇,下起手来比外人还要狠上几分。
于是长安令衙门中的案件突然就多了起来,其中两件更是涉及到独孤,陈氏这样的长安大阀,一时间让李元吉焦头烂额。
到了最后,李元吉寒毛都竖起来了,他深知,几件案子一旦处置不对,他这个长安令很可能就会去大理寺牢狱中转上一圈。
一件案子是关于陈氏的,陈后主死了没几年,身后之名也很糟滥,可陈氏在长安还可以说是家大业大,人多势众的一个家族。
陈叔宝的兄弟就有十几二十位,虽然陈亡之后入隋,多居于县令之位,可这家确实是江南皇族遗脉,门槛很高。
之后与长安世族大肆联姻,什么名姓出现在陈氏族谱上都不奇怪。
让李元吉棘手的是,出事儿的是临河王陈叔敖的过继子千牛备身陈察,这位其实是已故汉东郡公,黄门侍郎陈叔达的次子。
这人才干平平,官职也只一点点,唯一亮眼之处就是他和平阳公主驸马柴绍交好,当初就是他领着兵想进公主府去捉拿李靖等人,李元吉对他自然一点也不陌生。
这人在大街上跟人当街殴斗,被打破了脑袋,不算一件大事,搁在长安令衙门这里,哪天不发生一起两起的?
可糟糕的是,跟陈察殴斗的对象也姓陈,还跟陈察是亲戚。
那人是已故沅陵王陈叔兴的儿子,东宫侍值陈广,这位年纪不大,官位也只一点点,老子也早已故去,可这位却是陈叔敖的亲侄儿。
亲侄儿和过继子打了一仗,嗯,大门户里没有稀奇事,也不算什么。
可陈广的身世却不是那么简单,陈叔敖,陈叔兴兄弟二人还有个妹子,前陈宁远公主,隋陈贵妃,宣华夫人陈氏。
这个女子……嗯,也许侍候过两位皇帝,那就是杨坚父子,之所以加上个也许,就是杨坚死后,有人传闻,陈贵妃曾与杨广私通,把病重的父亲给气死在了床上。
这事儿捕风捉影的有人信有人不信,可陈叔兴大业二年回京,府上突然多了一个幼子,同时宣华夫人陈氏暴毙于宫中,让很多知晓的人猜测,这个儿子恐怕就是杨广的私生子了。
前隋皇室秘闻,都做不得真,也不会让李元吉过于难为。
可两个关系乱七八糟的家伙殴斗过后,被打破脑袋的陈察没事儿,打人的陈发回到府中却是暴毙而亡,仵作验尸,当即得出结论,中毒了这是。
这样的事情,长安令自然旁无责贷,李元吉将手一挥,先将嫌疑最大的陈察捉来再说。
这会儿他又犯了急躁的毛病,一下就捅开了马蜂窝,传话到长安令衙门的人越来越多,名姓也越来越是尊贵。
陈氏七扭八歪的亲戚几乎都出现了,没办法,陈氏这一支算得上是陈氏如今最为显赫的一脉了,亲朋故旧连着一串呢。
而且案中的两人一个是东宫值守,一个是千牛备身,官阶是低了些,可却皆与宫中相干,交给宗寺或者是大理寺都够格呢。
可这会李元吉却也无法再推脱给旁人,整个接手了烫手山芋。
接下来就很好看了,很快李元吉就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上面令他加紧破案,下面又有许多人求情的求情,让他严办的严办,顺便连东宫都被牵扯了进来。
这么查下去,就算案子查清,估计也不会有人满意了。
这还不算,高氏的人也来凑热闹,这个就不用细说了,可也是一桩命案呢,牵扯到的人物不比陈氏一案少。
李元吉如坐针毡,于是乎,李元吉当街遇刺,受了不少惊吓之外,倒也没受什么伤,只是回到府中不久就病倒了,病倒还不算,竟然还有人给他下毒。
一时间,长安热闹了,和之前的党争不同,围观瞧热闹的人多,真想从中上下其手的人却没几个。
等到一切平静下来,齐王李元吉好像一下便成了过去式,李渊再次感觉到,这个四子实在是个大麻烦,于是对其不管不问,连李元吉中毒的消息传入宫中,李渊都觉着这肯定是小畜生的苦肉计,只是冷哼一声,便也完了。
…………………………
长安城中闹的花样百出,李破却已经出了晋阳,半日间,便至介休……
===第607章郡守===
“西河郡横跨汾水,来往不算便利,吕梁,太岳环绕,匪患至今未绝,再加如今地广人稀……”
介休太守府,西河郡太守张云智正在陪着李破说话,虽说是诉苦,李破听着还是脸上带笑,心情很是不错。
离开晋阳好像出了牢笼,一身的轻松掩都掩不住,一路疾驰到介休,中间并无停留,朝发夕至都算不上,只半天功夫就已经到了地方,当年在草原逃跑都没这么利索过。
而西河郡太守张云智就更有意思了,迎接李破时颇为仓促,一身官府灰突突的,脸色也很黑,怎么瞧都像是被虐待了一样。
这样用力过猛的作态,没让李破恼火,反而令其会心一笑。
张云智和他年龄相仿,年轻而富有活力,为官时间不长,官声却很不错,是李破颇为欣赏的地方官员之一。
而无论是张云智的年纪还是家世,都注定了这个人是个对仕途富有野心的家伙,同样也是个聪明人,只是为官经验不足,显得聪明的有点过头而已。
李破出巡,介休这里早已得了消息,就算是出迎仓促了些,也不至于是这么个模样才对,如今李破见过的人太多了,在他面前老老实实的什么事儿也没有,如果你弄些幺蛾子出来,他几乎是一眼就能瞧的出来。
只是心态上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对官员们的容忍度有所增强,不再和当年一样,总喜欢在细节上较真了。
换句话说,张云智的行为在他容忍范围之内,甚至于李破会将之定义为优点,有进取之心的官员,才会愿意去努力做事,像王绩那样的酒鬼,你让他去办事也得放心不是?
只是到了现在看来,这位用力过猛的征兆越来越明显了。
随着张云智迎接汉王殿下出巡西河郡的人很多,弄的很隆重,可最终为汉王接风洗尘的只有张云智和平遥县令刘朝宗两个人。
张云智的说法是郡中官佐大多被派了出去,可能是怕汉王殿下“多心”,正好刘朝宗趁着春耕事毕,来介休禀报公务,于是捎带着也就出现在了李破面前。
很显然,张云智不但是在不断表明自己的勤勉,而且也不愿旁人分走了自己的关注度,他太想在汉王殿下面前露上一面了。
要知道,自他为官至今,也只是和李破见过区区两次面而已,这对于一个年轻,且已经走到郡守职位的官员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不能让汉王殿下依为心腹,那六部那么的缺职怎么会轮到自己头上?
至于刘朝宗嘛,一个外来人,又是汉王殿下直接任命为平遥县令,做一个自带缓冲功能的吉祥物很合适不是吗?
李破同样理解张云智的心情,晋地各郡郡守除了让他还有点摸不清的裴世清,如今恐怕都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
主公已然称王,不管得到或者没得到好处的,眼睛估计都会向上望一望,晋阳那么多的职位空缺下来,几乎天然就是为这些郡守们准备的。
嗯,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张云智有点着急了,所以所作所为并不算稳妥,多了些急功近利的味道在里面。
就在李破琢磨着是不是给这家伙一棒子,让他清醒一下的时候,张云智的安排终于出了漏子,却因祸得福的避开了李破将要举起的大棒。
过程是这样的,他给李破安排了颇为冷清的宴饮之外,还有舞乐奉上,这对于李破来说,是比较新鲜的经历。
自他起兵以来,东奔西走之间,根本无暇欣赏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一些东西,差不多也就是文人行乐时的那些伎俩。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目就是歌舞音乐。
当然了,他也没什么艺术修养,也就是他身份到了一定的高度,不然搁在前些年,强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别说家里的母老虎要发毛一下,不定就会遭到旁人的耻笑呢。
现在看着一群女子在自己面前翩翩起舞,那种欣慰的感觉旁人都不会晓得,曾几何时,咱家也想着跟人吟诗作画,听歌看舞,偶尔再来个酒后乱性来着呢。
可惜,路走的差了,十年的岁月过去,他却成了这年头正经的军阀头子,满眼的刀枪剑戟,鲜血淋漓,满心的勾心斗角,你死我亡,还哪里会有那个闲暇和心情却看什么歌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