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1986

“冯翊离这里不足三十里,那边打个喷嚏,咱们都能听得见……”
几个人都没笑,张大胡子可不是汉王殿下,能让这些领兵的将军们献上谄媚的笑容。
再说这个笑话也真的不好笑,太近了,别说什么打喷嚏了,那边流了血,滩头营寨这里就能闻见腥气……近也就意味着遇事时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
同时还要防着唐军偷袭,大军登陆常常遇到的问题在这里一个也不少,所以哪里有人能笑得出来。
张伦也没跟人逗乐的心思,接着道:“李神符守冯翊,据降俘所言,兵力在两万人上下,也难怪其拖拖拉拉,精打细算的,既不想示弱,又不敢与我在河滩大战一场。”
语气渐趋轻蔑,可分析的却头头是道,“去岁时,冯翊守军应还有四五万人之多,今只余不到半数……不止冯翊,探报上说,不论韩城,潼关,颌阳,华阴等关键处,皆有调离。”
“大王说了,今岁进取西京乃既定之方略,实因大势所趋,人心向我所定……可也因为岸边唐军渐有松弛,正乃渡河之良机……”
说到这里,张伦目视三人,住口不言。
尉迟信挺烦的敛下眼皮,这是在考较人吗?都什么时候了,还这般卖弄……心中不满,可他稍一琢磨,还是先开了口。
“这么说来,唐军调兵,聚于万年,是示弱于人,故意引我过河,好伺机一战?”
旁边的张士贵不太同意,瞅了瞅尉迟信,犹豫了一下,却还是开口道:“这般四处调兵西去,不像有诈……再说听说前些时李渊遣使求和……如此一来,倒像是西边有事,才致于此。”
“只是正巧逢我渡河来攻,唐军将计就计,藏兵于万年,意与我一战……末将胡乱猜测,几位将军可莫怪俺胡言乱语啊。”
赵世勋左右瞅瞅,闭紧了嘴巴,心说都聪明成这样了,就不用俺来多嘴了吧?
张伦轻轻抚掌,“两位所言皆有道理,可不管唐军意图如何,这十余万大军总归是拼凑而成,即便有秦王李世民坐镇,也难称精锐。”
“若非我军过河还少,不然与其战上一场,嘿嘿……如今呢,却是不宜与其决战,赵将军……”
赵世勋不管别的,立即敲了敲胸甲,“张将军尽管吩咐,俺照办就是。”
张伦点头,肃容道:“尉迟偕率兵已至冯翊城下,之后必为唐军所困,赵将军请率本部两千兵,再领右屯卫两千兵,尽量多带,饮水,吃食以及军械等辎重,前去与尉迟偕回合,委屈将军,听尉迟偕将军调遣,如此可好?”
除了得听尉迟偕将令之外,赵世勋都挺满意。
咚咚敲了两下胸甲,“张将军放宽心,只要俺还有一口气在,定能护得尉迟将军安好。”
张士贵侧目相向,心说这话说的可别扭,别到时候自己人先内讧上一场……
尉迟信和张伦却都不以为意,赵世勋当初是宇文镬部下,因破城之功屡屡升迁,后来入了汉王殿下的眼,选为亲军统领,且深受信任。
汉王亲军一直自称一体,几个统领之间还算友善,和外人则都隔着一层,当然了,与他们交好的人也不是没有,像尉迟偕就是其中之一。
这厮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和罗士信相交甚厚,所以赵世勋等人便也会让他三分,此去和尉迟偕搭伙,可谓是正得其人。
张士贵新来,不知就里,也就怪不得他会担心一下了。
几个人嘴上说是这担心,那忧虑的,其实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没什么畏惧之情,临阵怯战这种事,找不到他们这群只想建大功,立大业的人的头上。
“赵将军与尉迟将军在冯翊城下择地驻守,只需拖住唐军两三日便可,切记莫要急躁,不然中了唐军诡计,后果将不堪设想。”
见赵世勋点头称是,张伦这才接着道:“尉迟将军你率五千人,连夜南下取华阴,要快,就算不能破城,也需堵住潼关援军……”
“潼关方向援军应该不多,再者去岁渡口一战,武安,懋公两位率区区四千兵,破潼关守军数万,可见潼关唐军之羸弱,尉迟将军可莫要被人比下去啊。”
尉迟信撇了撇嘴,这种激将法还是跟孩童玩去吧,他只是皱着眉头问:“如此分兵,滩头岂非空虚?若有敌来……”
张伦笃定一笑,“有诸位将军在外,不管唐军分兵来攻,还是全力一击,正是求之不得,只需稍稍拖住其主力,难道诸位将军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唐军此战,不过求个半渡而击罢了,过河大军,越是聚于一处,越是称其心意,无论冯翊,还是滩头,皆非酣战之所,我等可不能如了那李二的意。”
稍稍向尉迟信解释了一下,转头便对张士贵道:“张将军,我予你三千人,北上去取颌阳,澄城两处,与尉迟将军一般,无须太多顾虑,只截住韩城援军即可。”
其他三人至此都明白了过来,张伦并无意在短时间内与唐军在冯翊或者滩头进行决战,而是想困住唐军手脚,拖延时日之下,怕是先急着求战的就是唐军了。
这和尉迟信想的完全不一样,尉迟信觉着就算以如今大军过河的兵卒,也能与唐军一战了,不如稳守滩头,静观其变。
而张伦却敢四处分兵,只余数千人在手,驻于滩头营寨,胆子大的让人不佩服都不成。
不管怎么说,其他三人都觉着张伦过于弄险了。
也不待他们反对,张伦便向三人抱拳道:“大王委我以重任,伦不敢稍有轻忽,诸人只需听我号令行事,此战应在三五日间便有结果,到时不论谁能带来李二首级,各位尽都居功至伟。”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几人也不再纠缠,因为那没什么意义,难道还想闹到对岸汉王面前去吗?
三人陆续锤击胸甲,分头行事去了。
…………………………………………………………
“竟然分兵了?”
李世民得到探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此时唐军已来至冯翊城下。
此时的冯翊城外光秃秃的,什么都没剩下,李神符倒是将坚壁清野做的很彻底。
十余里之外,晋军的日月星辰旗飘扬在天空之上,他们选的地方很独特,在冯翊西北,背靠着一座不高的土山,营寨也立的有模有样,根本不像是来攻城的,更像是来长期驻守一般。
想要和演义小说一样,给晋军来个里应外合,那基本上是妄想。
接到探报时,李世民正在襄邑郡王李神符陪同之下登上了冯翊城头,一边说着话,一边向远处观望。
李神符是李世民的叔叔,也是正经的秦王一派,不然守卫冯翊的重任有很大可能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瞧着冯翊城内城外的军营和那些有如蚂蚁般的将士,这些时日饱受煎熬的李神符重有变得自信满满。
探报说的很含糊,只说晋军向北向南都有大队人马离开,到底离开了多少,往哪里去了,还需后续仔细查探。
李世民的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慢慢爬上心头,并挥之不去。
“那点人马,还敢分兵……所谓骄兵必败,此战未战我已先胜三分……”
听到李神符在旁边说话,李世民烦躁的只想一巴掌拍过去……所谓事有反常即为妖,就算探的不太清楚,也能知晓晋军过河的兵卒并不算多,可再次分兵,是故布疑阵,还是……
许久未曾睡过一个好觉的秦王殿下脑子有点懵,因为晋军和他料想的反应不太一样。
轻轻揉了揉额头,李世民先是笑着对李神符道:“有叔父在,冯翊安稳如山,待得破了城下来敌,侄儿却要和叔父到河边走上一遭,再来会会那李定安。”
又与李神符敷衍几句,转身下城楼的时候,吩咐左右道:“传令下去,务必探明河边敌军虚实,看看……李定安是不是亲自过河了?”
其实不需什么查探,凭借着他那出色的战争嗅觉,就已经隐约明白,速战速决才是这一战的关键所在。
之前他还在犹豫,到底方多少晋军过河才算合适,打的是尽可能的重创晋军于秦地的主意。
这其实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他率军守在河边的时候,就一直想引晋军过河一战,因为他知道,唐军过河击败晋军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
而现在,终于出现了战机,于是他总想着放晋军过河,与之一战的胜算很大。
可深想一下,如今的情势跟当初怎么能一样呢?
那会王世充还在,两边其实都不敢大打出手,生恐便宜了旁人,尤其是李定安,与王世充隔河相望,更易为人所趁。
而如今呢,王世充已去,李定安夺下了弘农,再无任何后顾之忧……只一心求战的晋军到底有多强大?
李世民不觉背后微凉,他有些后悔了……
===第771章激战(一)===
便如张伦所料。
晋军渡河,急疾如火,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急于求战却是唐军了。
十余万唐军方至冯翊,只稍作休整,便出城列阵,与尉迟偕部展开了对峙。
因晋军并无攻城之意,所以唐军只能出城作战,无法利用城池来消耗敌人的实力,这对于唐军而言,有些难受。
而就在昨晚,城下晋军又增了数千人马。
万余人的精锐,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要知道去年在风陵渡口处,只数千晋军便溃了潼关守军数万人。
那一战实际上给予唐军痛击的同时,后续的影响比当年李神通战败还要严重的多,算是彻底将李唐从关西精锐,胜诸侯多矣的美梦中敲醒了过来。
所以说,自唐军从万年县拔营的那一刻起,唐军的战术反而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那是一个箭在弦上,不可不发的状态。
而如今唐军有所持者,无非是战略上的优势带来的局部战场上的兵力,以及后勤上的优势而已。
……………………………………
唐军渐次移动,沉重的脚步声,刀枪铠甲的撞击声,夹杂着军将们粗鲁的传令声,让这一方天地都充斥着躁动。
近两千轻骑兵,由秦王府左一领军翟长孙率领,陈于阵后,基本上就相当于后备队了,在这一场战事当中,没他们什么用武之地。
尉迟偕选择的地方就为固守所设,肯定不会让重装骑兵冲击到自己。
而且翟长孙部还真就不敢轻动,这些年唐军的骑兵越发的稀少了起来,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所以骑兵对于唐军也越发的珍贵,不能轻易折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