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1986


可晋军脱胎于代州边军,一直以来都是以骑兵为主,若非隔着一条黄河,想要跟晋军步足野战……你得先问问他们的骑兵答应不答应?
就算是现在,等大军列阵之后,唐军身后便已经出现了一队队的晋军骑卒的身影,他们以百人或者数十人为一队,像狩猎的狼群一样在战场左近逡巡不去。
身在中军的李世民回头望了望,如芒在背,更坚定了他速战速决的决心,代州铁骑一旦过了河,那可就糟了。
先流下鲜血是骑兵的碰撞,代州骑兵早已名闻天下,可还是有人不信邪,想要将这些偷偷窥探的家伙们赶走。
当然了,这也是一种试探,不管是秦王李世民还是其他人,其实都没有亲见代州骑兵的威力。
一千多人的骑兵从唐军阵中脱离出来,向后方慢慢散开,军官的呼和声中,骑士们踹动战马,一场小规模的骑战于是爆发了。
晋军骑卒转身便走,丝毫没有跟唐军硬碰的打算,一追一逃,渐渐消失在烟尘之中。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愉快的开场,就像是正要开饭的时候,却有只苍蝇飞进了嘴巴,让人食欲全消。
其实唐军骑兵并没有追出去多远,便在将令的命令中折返回来。
从此可以看得出来,唐军其实同样是一支有着严明军纪约束的军旅,令行禁止,进退得宜,并不会像义军一样,见了便宜就一哄而上,吃了亏则又一哄而走。
可他们的对手非常的不满意,于是他们便按照惯常的战术迅速凑了上来,用弓箭开始互相问候。
当唐军骑兵回转的时候,足有数十人留在了外面,在他们的后面,晋军骑卒挥舞着长弓,一阵阵的呼啸声中,肆无忌惮的炫耀着他们的武勇。
只这盏茶功夫,强弱便已分明,这些年从没有跟强横的敌人作战过的关西铁骑,在面对这样一个凶狠的敌人的时候,好像只剩下名声还在了。
之后更多的骑兵出现在了唐军后方……
十余万唐军列阵之后,自然不会惧怕这点骑兵。
唐军渐渐停止了骚动,一队队的唐军排列整齐,大战的气氛一下便浓郁了起来,即便是天空中的飞鸟,也被惊起的肃杀之气驱向了远方。
唐军对面的缓坡之上,万余晋军早已严阵以待。
尉迟偕选的地方利于固守,只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没有水源,可他们的任务就是为了拖住唐军主力。
时间也不用多,只两三日即可,所以带足饮水食物的他们,并不会受困于传统的兵法范畴。
尉迟偕和赵世勋两人站在高处,看着十余万唐军漫野而来,旌旗昭昭,阵列鲜明,心下多少也要赞上一声,关西军伍,果然名不虚传。
“秦王李世民亲来,何其幸也……”尉迟偕道了一句,其实心里却在嘀咕,若能将秦王捉住送予大王,啧啧……只是可惜,兵少了些……
赵世勋则没那么多的感慨,“昨晚忙了一宿,着实有些困倦,俺先歇息一阵,需俺冲杀时,叫醒俺便是。”
尉迟偕撇了撇嘴,本来他领六千多人在此,求的就是把开战第一功坐实了,渡河时一战,颇为短暂,只能说是小胜一场,在他看来,如今这一战,才是实打实的功劳。
只是张伦那厮过了河来,竟然派了赵大郎来跟他抢功,着实令人不快。
由此可以看的出来,两人虽然心思各异,却都未怎将唐军看在眼里,像他们这样饱经战阵的军中将领,胆气自非常人可比,有这样的心态倒也正常。
而实际上,无论是他们,还是张伦等人,用兵的基础都在于,晋军精锐,非唐军所能及这一件事上。
这些年晋军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潜移默化间,已经让所有人都具备了一种自信的心态,嗯,再发展发展,不定也就成了骄兵。
晋军背靠山峦,在缓坡上立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营寨,因为时间的缘故,也因为大战将临,不可能让士卒过于劳累,所以营寨弄的很是粗糙简陋。
没有建寨墙,只是挖了几道壕沟,弄了点拒马,也不为杀伤敌手,就为了给唐军多制造些麻烦,迟滞唐军的进攻。
……………………………………
秦地春日的晨光,温润中依旧没有摆脱那一丝冬日的萧瑟。
两军的旗帜在春风中烈烈飞舞,士卒们做着最后的整理,老兵们暗自活动着身体,适应着大战前的氛围,新兵们稍有躁动,紧张到呼吸急促。
这样的对峙并没有持续多久,李世民既已决定速战速决,就不会再有任何犹豫,他同样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领军将领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呜呜的号角声回荡在天地之间,这是进攻的信号,先就是一排排的民夫顶着木排,背着土袋子上前,准备填埋壕沟,因为地势的原因,他们无法快速的奔跑起来。
几乎只在他们赶到壕沟前面的时候,一蓬黑压压的箭矢升上天空,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嗖嗖声落了下来。
箭矢入木的声音密集的响起,拣货有倒霉鬼惨叫着倒地,效果有限。
在冯翊城下,唐军却在攻坚,很奇特的一个现象不是吗?
可这会儿谁都笑不出来,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几条壕沟便被填平,晋军箭矢不多,也不多做浪费,任由唐军很顺利的完成了初步作战。
然后……然后自然就是血肉横飞的较量了。
仗着兵力雄厚,唐军的前军终于开始慢慢前行,直至一箭之地,这个时候,两军士卒甚至能看得见对方的容貌。
两边都脱胎于前隋军旅,在乱世之中崛起,今日终于面对面的碰撞了一起,是晋军精锐,还是关西儿郎更加强悍,只有用手中的钢刀来衡量一番了。
先是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战鼓继之以后,唐军士卒握紧兵刃,顶着圆盾,随着鼓点踏步前行。
守方居高临下,占据地利,有一定先手。
鼓声渐急,这可不是什么表演,这是在催促将士向前,每一声响起,都是在震荡人心,并将阴森森的鬼门关振出一条缝隙。
唐军踩着鼓点,脚步渐渐加速,呼吸急促的同时,眼睛慢慢也浮起了血丝,到了一定的距离,终于有人忍不住举起长刀嚎叫了起来,脸上更是狰狞如鬼。
嗡的一声,天空一暗,箭矢已像雨点般落下,伴随着噗噗的入肉声,无数人同时惨叫着倒了下去,大量的鲜血终于涌现了出来。
几息之间,前排的唐军已经来到了晋军阵前,迎接他们的则是如林的长枪,接战的一刹那,唐军的鲜血便大规模的泼洒在了阵前。
长枪有规律的前后伸缩,几乎没怎么费力气,就有无数人被戳倒在地,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立即跟上,奋力想冲过枪林,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
可强悍的晋地士卒并不会轻易给他们这个机会,枪阵一直在努力保持着完整,即便有人倒下,立即便会有人补上。
关西儿郎的尸体渐渐堆砌起来,血腥气变得越来越是浓郁,可拼命厮杀的两军将士却不管这些,只想来个你死我活的较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攻势渐挫,两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脱离开来,经历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之后,唐军第一波攻势结束了。
===第772章激战(二)===
晋军阵中走出些持刀军卒,开始收拾战场,很快阵前的各处的惨叫声便消失了,唐军第一波攻势彻底结束。
两边打了一个极为凶狠的招呼,各自都无多大触动,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个开始,用无数条人命进行的一次试探而已。
连晋军的阵型都未有丝毫撼动,说明了方才进攻唐军的炮灰属性,所以唐军不会认为晋军有多厉害,晋军同样不会认为唐军技止于此。
唐军来源很杂,炮灰也多,这是一支由李世民攻灭薛仁杲时的老卒为主干的秦王府一系的军将,加上一些河边常备军旅,再辅之以各个地方守军组合而成的大军。
战斗力参差不齐,确实和士气饱满,久经训练,见惯厮杀的晋军差了不止一筹,可也没办法,这些年关西儿郎没打过几次像模像样的战争,这年头精锐都是打出来的,没有大战,哪出得了精兵强将?
可唐军毕竟兵力雄厚,并不在意这点伤亡,这些年死的人多了,大家都有些麻木,鲜血再红,也刺痛不了人心了。
隔不多时,退下去的唐军就掉下了几个大个儿的脑袋,并悬在了旗杆之上,这是李破很痛恨的行为,毕竟当年走在辽东路上,被这些鬼玩意吓唬的不轻。
可这确实是如今最好的激励军心的方法,野蛮而又直观。
下一波攻势接踵而来,而阵后的唐军将领们也在琢磨着,怎么才能抢夺地利上的优势。
可惜的是,尉迟偕选的地方着实不错,别看山不高,可却很是陡峭,绝对不存在让人抢上山头的忧虑。
伴随着唐军的攻势,喊杀声一波接着一波,军人们迅速进入了状态,红着眼睛与敌人纠缠在一起。
鲜血渐渐湿润了泥土,人们脚下变得泥泞了起来,尸体也从缓坡上一直蔓延了下来,人命在不断消逝,两军的伤亡也都在不断加重。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别看人死的越来越多,晋军的阵型却越来越是稳固,强健的晋地士卒,在残酷的厮杀当中,无论是士气还是体魄,无论是纪律还是配合,都显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趁着唐军攻势的间隙,晋军士卒轮流休整,更显得尤有余力,即便唐军将弓箭手前移,给晋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依旧未能挫动晋军阵型分毫,间或还被晋军顶的不住后退,狼狈的终止了攻势。
而战事实际上也已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消耗战。
冯翊城外十余里处的普普通通的一处山坡山,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春日里,突然变成了血肉磨坊一样的地方。
军人们挥舞着刀枪,尽情的释放着他们那暴戾野蛮的情绪,同样也用自己和敌人的鲜血装点着男儿的勇气和无惧。
太阳渐渐升上了天空,又从西边缓缓坠落,唐军阵前的督战队,也不知砍下了多少人头,可无论是地方上的守军,还是那些跟随李世民日久的精锐,谁都不能冲破敌军的阵势,哪怕一次深入敌阵的机会都没有出现。
山坡上的防线就好像是铁打的,除了撞的唐军头破血流之外,什么都没有发生,顺便也撞碎了关西男儿的骄傲和勇气。
山坡上,尉迟偕,赵世勋两个据地而坐,一边大口的啃咬着肉干。
“嘿,关西人好大名声,实则不过尔尔。”赵世勋身上犹自带着些血腥气,而作为晋地土著,以前听多了关西英雄怎样怎样,可今日亲自上前跟唐军见了两阵,着实让他有些失望。
尉迟偕老家在晋地,但他们算是洛阳家族,自然对关西人也很不感冒,只是他说话要公道一些。
“也就是遇上了咱们,不然最后能耀武扬威的多数还得是关西人家。”接着又嘿嘿一笑,“赵兄啊,你还是少说些关西人如何如何吧,要知道大王可也出身关西呢。”
赵世勋哼哼两声,闭紧了嘴巴,心里却在嘀咕这厮恁不厚道……别过后去大王面前告俺的刁状吧?
说话间,下面杀声又起,尉迟偕抬头看了看天色,“看来李二红了眼睛,许要跟咱们夜战?”
“夜战也不怕他什么,瞧这攻势,白天不成,晚上难道就能脱胎换骨?”赵世勋随口答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