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1986


果然是人越富贵越没骨气,李破无趣的想着,若是在马邑边塞,别说顶头上司成了女人,便是你稍微年轻点,定也会有人想把你弄下来自己上去试试成不成。
早间心情大好,也没再跟李碧说李春的事情,以免影响心情。
李春的婚事大致已经定下来了,其实只要扶风长公主自己不反对,基本上婚事也就成了一多半,剩下的就是李破和李碧同不同意的问题。
至于谁是驸马,哼,那很重要吗?
尚公主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毕竟天下未定,各处还在战乱之中,李破不打算劳民伤财的大操大办。
而且徐世绩家世也不成,勉强算是官宦之家,豪富于乡里,寒门中之翘楚?
所以说李春这是很彻底的下嫁,婚事的操办上几乎和徐世绩以及他的家人没什么关系,全是皇家在办理。
徐世绩这段时间其实也没闲着,乱世当中,尤重军功,也就是一两年的工夫,徐世绩已经算是跻身于卫府众将之中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了。
当年的那些同僚,比如说程知节,魏征,张亮等人,跟他差的是越来越远,如今若再娶了长公主,那真真便是人生赢家,同时仕途上也会为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冬天里回京述职的张士贵就被他的这番操作弄的目瞪口呆,过后思量之下都想跟这厮绝交了,其钻营的本事,旁人真是羡慕不来。
徐世绩本人也有些晕乎,同时也是得意非常,回京之后来寻旧主元朗这步棋真是神来之笔,只是颇为惭愧的是好像把旧主给坑了
徐世绩那机灵劲就不用说了,只一晓得皇帝好像不太高兴,他便再没有四处招摇,只埋头处理军务。
刚当上卫府将军,很多事都在等着他呢,倒也不是装模作样,而且他把家眷也从弘农接到了长安。
他家人口比较简单,父母俱在,两个姐姐连同姐夫两家人,还有就是两个弟弟,也都已经成家。
他的父亲是布衣之身,只一个姐夫乃琅琊王氏中人,当过一任县令,从这些看来,徐世绩家世是非常之单薄,也就祖上还有点余泽而已。
可有点你不佩服都不成,河南,山东如今皆成一片白地,人家徐世绩的家人却还都健在,等徐世绩仕途一帆风顺,立即便都接到了自己身边,你说神奇不神奇。
如此顾全家人,在当世许多人看来不免婆婆妈妈,有失男儿气概想成大事的男子汉大丈夫就得像李渊一般,为成大业抛妻弃子,才是正常操作。
但徐世绩这一点却让李破非常看好你若敢给我来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那说不得老子就要砍了你的手足,让你没衣服可穿。
徐世绩的家里人当时一听他竟然惦记上了长公主,而且还真的成了,再加上徐世绩的官位也来到了他们家族不曾有过的高度上,顿觉祖坟上青烟冒的有点多,不免让他们都非常惶恐,怕把祖坟给点了。
而到了腊月里,李春的婚期便定了下来,在明年四月初六,其他的按照公主下嫁的流程来就行了。
妹妹要出嫁,哥哥心里不好受,所以便不多问,连徐世绩这个未来妹夫他都懒的见了,只在婚期定下之后,下诏封了个国公给徐盖,也就是徐世绩的父亲。
那边固辞不受,李破也没坚持,心里则在琢磨着明年该把徐世绩派回弘农阵前了,河南战事即将开打,让那厮去赚些功勋装点一下门面。
可是吧,别被弄死在阵前,那可就太难看了,妹子新婚燕尔这让李破比较纠结,若不是他妹夫多好,可以往死里用嘛。
只是想想这事李破心情就不免低落了几分,用过早饭,李破和阿史那容真一道出了清宁宫,冬日里公务少了许多,也不那么急了,李破安步当车然后就后悔了,天气太冷,风又大,大清早的冻的人魂都快没了。
灰溜溜的先去甘露殿暖和了一阵,才到太极殿上班
这一天的早晨确实冷的邪乎,把习惯骑马到尚书省去的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给冻的够呛,他身体向来硬朗,此时也有些受不住了。
待进了尚书省,带着一身的寒气先去静室中暖和了一下身体。
静室其实就是设在尚书省中的暖阁外加书房,供温彦博平日小休,或者读书静思,接待贵客的地方,并非是专门处理公务和见人的地方。
只待了不大工夫就有人来报,门下封侍郎求见。
温彦博出去迎了迎,被冻的满脸阙青的封德彝哆嗦着跟他见了礼,温彦博赶紧把他让进了静室取暖。
封德彝年龄老大,温彦博很怕把他冻出个好歹来,进了静室,赶紧又吩咐人端上热茶。
好一会封德彝才算缓过来,张嘴就开始埋怨下人们蠢笨,本来他是坐轿来的,可路上却有人滑了一跤,差点没摔着他不说,还把轿子给弄坏了,害得他步行了好大一段路才到这里。
温彦博听了是既吃惊又好笑,如此天气要是仆人把封德彝摔出个好歹来,这个冬天怕是大家都有笑料可说了呢
===第874章腊月===
封德彝惊魂未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的人,差点在阴沟里翻船,确实得惊慌一下。
跟温彦博唠叨了半天,诸如京师的道路有些差了,当年文帝建大兴城,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四五十年了,也该彻底的修整一下了嘛。
还有就是今年风雪确实比往年大了许多,好在也冷不了几天了。
年关将近,宫里宫外,连带着长安城中都没什么年节的气氛,百姓们都在担心吃不饱肚子,哪有什么心思过节?
像封德彝这样的老人不免就回想起了文帝时期的长安城,自己其实也晓得承平时节的长安和这会不能相提并论,却还是忍不住唠叨。
而人年纪大了就是这般,时不时就会陷入到回忆当中去,温彦博和李破不同,李破喜欢听封德彝唠叨是因为能听到以前的一些趣事。
温彦博能听得进去是因为有更好的教养,礼仪更加周到,更因封德彝身份的关系,他会给予对方更多的耐心。
世事多变,有些事就很奇妙,比如说封德彝和温彦博两人,不论性情还是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不同。
可这两位相处的却很不错,尤其是温彦博对封德彝观感极佳,也就是同殿为臣,又都身在要害,有着这样那样的忌讳,不然两人相交为友是大概率事件。
…………………………
“长安书院?是想建一座藏书楼吗?”
封德彝终于说起了正事,他已经在外城选好了地方,也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观文殿的藏书也整理了出来,只能长安书院建好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国子监那边也好说,有诏令在身,跟各处打个招呼就能暂时把国子监置于门下省之下,进行必要的整饬。
这些事都不为难,唯有长安书院的事情有点困难。
如何把长安书院跟宏文馆,国子监联系起来就大费周章,大臣们可不是傻子,他封德彝听得几句长安书院会用来做什么,就能联想到科举之制,旁人亦能如此。
之前设立折冲府时,有学堂之议,就和萧禹闹了点意气,萧禹是明面上的还好说,不定就有其他人不满,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这次又是长安书院……他晓得自己名声不佳,许是被至尊当做了刀剑来用,可话说回来了,天下多少人想做人刀枪而不可得呢,所以不用在此事上自寻烦恼。
他以后该极力避免的是别让至尊把刀剑砍向石头……
见温彦博不明就里的样子,封德彝终于有了点优越感,不管怎么说,皇帝都把事情交给了他封伦来做,而非是其他人,这就是信任嘛。
“差不多吧,书院书院,自然要有藏书的地方,观文殿中藏书颇多,我已报请整理并移出宫禁……大致有十几万卷藏书,预计在明年三四月间,送入长安书院保管。”
温彦博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宫中藏本为历代之所集,竟然要移往别处,这……至尊是怎么说的?”
他不仅仅是惊讶,心里已经在说着,宫中的藏书啊,十几万卷……可真是舍得……换了自己肯定不成,过后是不是入宫劝劝至尊别要如此呢?
他已经开始想着从中作梗了,封德彝若是晓得他的心事,一定是哭笑不得……你这眼睛啊,也不瞧瞧俺封伦是能做出此事的人吗?
嘴上却道着,“至尊大度,当即就允了,还说书之一物本就应为人观览,藏书之初衷,也是想善加保管,更好为人所用而已,不能本末倒置,以藏为先。
还说,宫中藏本众多,难道是为了给皇帝看的?不过是显富于天下而已,并无可取之处。”
温彦博连连点头,觉着这话确实是皇帝才能说出口的歪理,不过还是心疼。
“至尊英明,所言发人深省,极有道理……可藏书搬运,易于损毁,尤其是其中很多都乃珍本,世间并无遗存,稍有损坏,岂不可惜?
不如抄录一番,再行转运?”
书卷在当世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一位宰相听闻此事后,也是不由自主的提起了建议。
封德彝摇头,“说的有理,可没那么多人可用,再说了,观文殿重地,如何敢让太多人入内?依我看啊,还是得送到书院之后,再行挑拣抄录。”
书院绝对是个新鲜东西,温彦博咂摸了一下,十余万卷藏书送入到书院当中,几乎可以肯定,之后这所长安书院必将成为长安城中最大的藏书所在。
“听公之所言,是不是还可以任人入内览阅?”
封德彝道:“就是如此,不然从观文殿中取出藏书岂非多此一举?实话说吧,老夫已经上奏,以宏文馆学士,国子监教授,博士之类,入主长安书院,掌教化之责。
如此取纳贤才之举,兹事体大,还得各部相助才能成事,所以才来此间与温仆射商量一下,该如何来做嘛。”
温彦博不由抬头瞅了他两眼,心说你说话能不能别绕这么大的圈子,说了半天原来是想办学堂嘛,长安书院,名字倒也新鲜大气……
想着想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封德彝料的一点都没错,这些庙堂之上的高官们谁都不是傻子,你看只是稍稍提了提,温彦博就有些困惑了起来。
“官办学堂以前是太学,如今有国子监,长安书院又为哪般?前些时封公还想在折冲府中设学堂来着……”
他觉着封德彝办这些事情有些吃力不讨好,可能会受到很多人的攻讦。
可说到这里,温彦博顿住,之前折冲府学堂的事情一看就是至尊的意思,那长安书院会不会也是至尊授意?
想到这些,他当即就把相劝的话给咽了回去。
接下来再谈的时候就顺利了许多,封德彝其实是有皇命在身的,只不过顺序要颠倒一下,这事不是皇帝诏令他去办理,而是他上奏皇帝建言办学。
顺序一改,牵头之人便是门下侍郎封德彝了,出了什么问题都得他来担着,可你也别埋怨,替皇帝受过是不好受,但回报之丰厚,足以令人眼红。
只要能避开那些会掉脑袋的黑锅,多少臣下都希望替皇帝顶罪呢,儒家的指导思想之一忠君,也正是鼓励大家来给皇帝背黑锅嘛。
而在他们笔下,有时你不背都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