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1986

===第890章来使(五)===
始毕可汗南征留下了诸多后遗症。
突厥有了女主人,射匮可汗东征等其实都是这些后遗症所造成的恶果,可王庭中的贵族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依旧在王庭内外耍弄着诸多的把戏,争夺着权力和财富。
因为失去了西域的缘故,贵族们变得不那么富裕了,于是很多人又在嚷嚷着进军西域,打着的却是让东西突厥重新归为一家的旗号。
可突利汗对西域并没有多少兴趣,他正在极力的争取想要和高句丽开战,趁着高氏虚弱的时候,从他们身上撕扯下来一些肥肉,比如说辽东城。
东西可汗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好像谁也不在乎突厥的未来在哪里。
颉利汗阿史那求罗率众南来,阿史那牡丹从王庭启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太多关于西方汗的消息。
本来她还在担心春天的时候,颉利汗会带人试图去攻打长安,那她来到隋地岂不是自投罗网,稍一不慎就会被人拿去祭旗,嗯,不管是突厥人还是隋人都有着这样的习惯,喜欢拿仇敌的血来鼓舞勇士们的士气。
当然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去年黄鼠之年的时候阿史那求罗没有选择跟天神之鞭开战,那么今年春天,他的人马会变得虚弱很多,就更不会去招惹强大的敌人了。
其实她更怕的是李定安一怒之下,在春天里带人将西方汗围住并试图杀死他,那样一来,即便可汗约束,突厥也不会容忍这种耻辱,必定要全面开战。
那样一来对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好处,不管天神之鞭是不是会被折断,反正王庭会产生一连串的动荡,所有人,包括可汗与她都会被置于危险之下。
突厥人的内讧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到底谁会在残酷的争斗中倒下,只有天神才会知道。
所幸天神没有睡着,最坏的情形并未发生。
当她到达马邑的时候,王庭的信使从后面追上来告诉她,西方汗带领着他的部下们北返了。
听到这个消息,阿史那牡丹除了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之外,也在为阿史那求罗感到羞愧,曾经击败了射匮可汗的颉利汗,如今竟然不敢和敌人一战了吗?
西方汗的虚弱和阿史那多闻的强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本上来说,这不怪阿史那求罗,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西方部众受到的影响一直在延续当中。
而东方部众的强大也只是相对而言,高句丽的衰弱,契丹,靺鞨等东方部族反复产生的叛乱也在考验着突利汗的才能。
前几年阿史那多闻率众击溃了室韦的南迁部族,让突利汗的信心大增,野心也随之而来,王庭中为他说话的人越来越多,他甚至想对高句丽用兵,将辽东纳入掌中。
如果可能的话,他也许还想做一做高句丽王当年作为王庭四大直属部族之一,匍匐在可汗面前,忠心拥戴可汗登位的人,只在不到十年之间,便成了这副模样,突厥贵戚们的嘴脸还真是让人难以言说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阿史那求罗的战略独走,一度让李破认为突厥国内已经安定了下来,要对外用兵来彰显突厥的威势了。
但实际上则是,突厥的内部争斗又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突厥可汗对小可汗的控制削弱到了一定的程度,一个不慎,突厥可能就会像当年一样撕裂开来。
两仪殿中,李破愈发安心,经过一次次的试探,以及互市这样的提议来看,突厥并没有与他为敌的意思,也没有全力的去支持窦建德。
那突厥为什么会如此?是经过几次南征之后,看不到任何收获,于是对南边失去了兴趣吗?
还是说他们并没有做好对外发动战争的准备?
这些猜测都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情报来支持,只是有一点从来不用怀疑,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突厥人,绝对学不会什么谦恭和共利共赢,他们和华夏农耕民族天然互补,却又天然敌对。
草原民族向来都极具侵略性,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跟你交什么朋友,更多的则是想把你变成他们的奴仆,帮他们去,牧养牛羊,就像当年他们为柔然人做的那些一样。
李破不再去胡乱猜测,也不去询问阿史那牡丹,因为那只会自取其辱,还得不到什么真话,何必呢?同样的阿史那牡丹也不会来问他面临哪些困境。
聪明人交谈,总是默契的晓得哪里是谈话的边界
只是阿史那牡丹一杯一杯的喝起了中原的美酒,也许这是她南来最中意的东西之一,尤其是皇宫的藏酒,味道更是不同,于是喝的有些醉了,说话也就没了什么边界感。
“听闻至尊已有子嗣?”
说话还算清晰,只是眼神早已迷离,可李秀宁能装醉“骗过”李破,阿史那牡丹可不成,因为就算她醉了,不论李破还是唐俭也都不会认为她说的是醉话。
如果突厥汗国的使者是一个好酒的醉虫,那玩笑可就开大了,不过你要真这么认为,也许你就成了最大的玩笑。
这话不用皇帝来回答,唐俭便再次举杯道:“皇子殿下还在幼年,不宜与外人相见,若真有心如今至尊也正在寻找有才德之人教导殿下开蒙读书,我看使者气度恢弘,见识广博,词锋便给,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
不若留于此间,为皇子之师,又能增进两国之好,岂不美哉?后人谈起,定也是一桩佳话无疑。”
唐俭在对外交往的事情上并不合格,但当外国来使在皇帝面前明着谈论到皇帝子嗣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是要阻拦下来的。
臣下们谈论皇子都需谨慎,何况是外间来使?其中明显有着冒犯的意味,所以唐俭说话也开始不客气了起来。
当然了,他所持的态度是皇帝的姿态所决定的,若李破全程好言好语,那作为臣下说话必行要更谄媚一些,反之亦然。
阿史那牡丹好像真的醉了,对唐俭所言没一点反应,只是笑道:“可汗向来喜欢孩儿,自从随启民可汗北去,到如今只得几个女儿唉,毕生憾事啊
倒也有人想送孩儿予可汗但我们草原有一句老话,狼不会养育牛羊的孩子,雄鹰也不会让鸟雀占据巢穴”
那边唐俭已是大怒,一拍桌案站起身来,便戟指道:“大胆此处岂是你口出狂言之地”
那边李破笑着按了按手,让“暴怒”的唐俭坐下,嘴上却幽幽道:“我听说阿史那求罗的妻子身份贵重,美貌著于草原,也不知是真是假
还有突利汗的长子据称颇为雄健,不如来为我牵马,作为天神之鞭,想来不会辱没了他吧?”
阿史那牡丹重重的将酒杯顿在桌上,就像互相在讨要对方珍宝,都肉痛的不行,显然不用武力是达不成各自的愿望了。
只是不等她说话,李破便继续道:“好了,让我们不要再说笑了,阿史那求罗不可能舍弃他的妻子,阿史那多闻也不可能让他的儿子来护卫我的安危。
那我的儿子又怎么会去王庭与可汗相见呢?因为可汗喜欢孩子吗?我的孩儿还很幼小,禁不起草原的寒风吹袭,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他出了什么意外,我和他的母亲都将十分悲伤,那样一来,也许将来就会有无数突厥人失去他们的孩儿。
我想可汗那么仁慈,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不是吗?”
醉了的阿史那牡丹一下便清醒了过来,心里嘟囔了一声,失去孩儿的可不一定是突厥人呢。
她双手举起酒杯,遥遥一敬,脸上重又浮现出笑容,“您是唯一一位能这么多次拒绝可汗的提议的人,而且拒绝的总是那么有道理,为此我敬您一杯。”
李破心说,你应该再加上一句,拒绝了突厥可汗多次,还能活的这么好的人只有咱一个,别无分号。
这话听上去还有后续,并不能掉以轻心,而且之前的提议让他已经有些恼了,送质子与外国,对于一位君王而言,无疑是莫大的羞辱。
如果他同意了,几乎便等同于称臣于突厥,以当今的局面来看,造成的后果不一定有多严重,说不定还有人拍手叫好,可长远看来,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事情。
突厥人一定会得寸进尺,今天你送上质子,明天也许他就会叫你派兵听他驱使,而且年年的岁供你是给还是不给?
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个可以妥协,商量的问题,双方都还算冷静,是因为他们都还留着些余地,不想在这个时候同对方翻脸而已。
显然阿史那牡丹也有着被拒绝的准备,一杯饮尽,便又道:“之前的话我们可以当做说笑,但是可汗确实膝下空虚,您应该明白那意味着什么,所以可汗希望您与伽蓝公主的第一个儿子,能够送去王庭”
===第891章来使(六)===
和之前说话相比,这次阿史那牡丹的语气郑重无比,并且加重了语气,明显的传递出了不容拒绝的决心。
而且她给出的理由同样瓷实无比,“公主的儿子,拥有着这世上最尊贵的血脉,在突厥王庭中有着天然的继承权,当您和可汗都支持他的时候,将来有一天他一定会成为突厥可汗。
您看我们现在已经是亲戚了,将来还会有更加亲近的血脉相联系,我们的盟约会坚固的像长安城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画大饼这事李破比较擅长,人家阿史那牡丹也不差,说着说着已经让李破那没见影的儿子当上了突厥可汗,多令人振奋的画面,连李破都小小的激动了一下。
被无视了的唐俭就觉着相比较而言,这个提议就可以接受,从北魏到前隋,和北方游牧帝国的联姻就从来没有断绝过,可相互之间必然有着提防,王位的继承者永远都轮不到那些混合了南北两个帝国血脉的人。
就像是义成公主北嫁突厥,到最后却没有诞下一个子嗣,是她不曾生养吗?不是的,而是都半路夭折了。
不论是启民可汗,还是始毕可汗,甚或是突厥王庭的贵族们,都不会允许她生下一个儿子并成长到成年的。
这种悲剧种因于两国的政治交往,更缘于义成公主在突厥王庭中日渐高涨的影响力。
那么在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不曾有子嗣的情形之下,以南方可汗的儿子为继承者的事情并非不可能发生。
单纯从政治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至于那个孩子到了突厥有没有危险,将来能不能登上汗位,或者顾念不顾念父子之情,谁知道呢?现在看来总归没有大的损失不是吗?
李破的笑容愈发灿烂了起来,“可汗如此垂顾,我再拒绝,岂非不美?”
一边答应着,暗地里却已在咬牙切齿,非要让我送个儿子过去,你们也算是些人物,他娘的等过几年我腾出手来,再跟你算算账本。
还用我儿子继承什么突厥汗位,我自己去抢了汗王的位子来坐一坐岂不更为美妙?
心里发着狠,面上却一丝不露,和之前一样,与阿史那牡丹你来我往的斗着心眼,比唐俭更像一个合格的鸿胪寺卿。
阿史那牡丹也放松了下来,可汗交给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唯一没有说出口的就是为杨广改个谥号的事情。
对此可汗其实也没有当年那么执着了,她毕竟和杨广只是亲戚,并非嫡亲血脉,当年之所以那么在意,是因为她本就是隋室宗女,这个身份在突厥王庭很重要,失去了它可能便会失去一切。
因为大隋亡了,隋室的公主怎么还可能占据突厥可敦的位置呢?所以不论是义成公主,还是北周的大义公主,都需要为南边的亲人发声。
现在则不同了,阿史那杨环已经成为了突厥可汗,不用再凭借着出身杨氏的身份来维持自己的地位,那么杨广也不过是一个不怎么亲的亲戚而已。
更何况杨广在启民可汗死后,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抛弃了她,没有按照承诺迎她南归或者助她登上突厥汗位,而是转头与始毕可汗达成了盟约。
所以阿史那牡丹看的很清楚,为杨广正名只不过是顺手为之,算是可汗对杨氏最后尽的一点义务,成与不成皆不强求。
再者说了,杨氏的子孙都开始为别人效力了,远嫁的女儿又何必对之念念不忘?
一身轻松的阿史那牡丹也不再去刺激皇帝的敏感神经,开始主动回忆起了早年在长安,洛阳的生活,顺便也叙说了一下可汗是如何的痛恨李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