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1986


尤其是当李氏遭到打击之后,却无力还击的时候,情况便会非常危险,像李氏这样的大阀被群起而攻的时候,景象会非常惨烈,破家灭门,平常事尔。
弘农杨氏就完全可以作为借鉴,其主枝的遭遇只能说是杨氏崩塌的开始,十几年间,杨氏子弟在各处纷纷受戮,之前有多风光,栽倒的时候就有多凄惨。
杨坚的子孙就不说了,杨恭仁这样的杨氏重臣都差点饿死在魏县,就不用说其他人了,长安城中姓杨的现在也只剩下了小猫两三只,其余的好像悄无声息间就都不见了影子。
这就是杨氏马失前蹄后的样子,李氏又比杨氏多了些什么呢?可能唯一比杨氏强些的就是,族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杨广,得罪了那么多的关西贵族吧?
可以说窦氏想要休了李二娘出门,就是落井下石的表现之一,选择的时机也还不错,陇西李氏不行了的传言正在长安城中的贵族们口中流传。
作为窦氏这一支的阀主,上任没两年,也还没有做出过什么决定家族未来的大事,这次窦衍就觉着有了很大的责任感,需要带领窦氏远离陇西李氏,以免被他们给连累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李二娘自己的原因,她在窦氏族中向来以泼辣敢言的形象出现,而作为皇帝的女儿,其实做的再出格些也没什么。
可李渊败亡之后,窦氏族人们便不想忍受了,同时也想起了她平日里趾高气扬,欺压妯娌,甚至是长辈的事情,那自然是要算一算账本了。
窦衍的心思要更多一些,借此逼弟弟低头,亲自休了媳妇,既能在族中立威,又能撇清与陇西李氏的关系,多好的算盘
只是窦诞很不配合,没等他说“正事”呢,人家掉头就走了,窦衍也被气了个半死,窦诞走后,窦衍一怒之下准备召集窦氏亲族,好好的说说窦诞的事情。
若不能逼着弟弟跟他低头认错,他便要其革出窦氏宗族,反正他看两个弟弟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窦衍不晓得的是,窦氏主宅这几天还能平静如初,并非是窦诞忍气吞声,不想与他计较了,而是窦诞当晚就病倒了。
他在绵州殚精竭虑做下了大事,又随着大军参与了沱水之战,到了锦官城也是提心吊胆,随后跋涉千里回到长安,硬撑着见完了皇帝。
可以说到他见窦衍的时候,早已是身心俱疲,强弩之末了,等到他跟大哥生了一肚子的气,也没在府中停留,便回去了自家的宅邸。
等到他从府中仆从嘴里听说了窦氏种种,妻子竟然是被族人赶回家里来的,估计是羞恼之下也不想跟他过了,于是便去了妹子那里。
知道了这些,窦诞气的肺都快炸了,他在蜀中降敌之后想了许多许多,回到长安之前更是把即将要面对的情况想了一遍又一遍。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里相处还算不错的大哥先就跳出来几要置他于死地,相比之下,一直在规劝他如何如何,被他烦的不行的二哥以及不怎么来往的四弟好像都还好上一些。
被人一个背刺,弄的痛彻心扉的窦三郎暴怒之下,便想提刀去主宅那边先去砍下几颗人头来消消气。
仆从们七手八脚的将他拦住,当时窦诞其实已是手足酸软,哪里还能砍得动人,本来还想过一天去把妻儿接回来,可当晚身体就不成了。
昏昏沉沉的一觉醒来,烧的人都糊涂了,仆人们吓的不轻,寻了大夫上门诊治。
身体虚乏,外加急怒攻心,导致外邪入侵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太累了,抵抗力本就差了些,加上情绪过于激动,一下身体就垮了下来。
这样的病症看着凶险,其实来得急,去的也不会太慢,只是需要静养一些时日,不然的话很容易演变成宿疾,大概意思就是留下些后遗症什么的。
喝了几副汤药,窦诞算是还了一下魂,脑子也清醒了过来,可时间已经来到了两日之后,也就是他身体还不错,不然且得养着呢。
病歪歪的窦三郎险死还生,是彻底把大哥给恨上了,连带着祖宅当中的亲族也受了连累兄弟之间反目成仇也只在顷刻之间,这就是门阀
仆人胆战心惊的告诉他,他的侄儿窦孝俭来过了,想请他回去商议一些事情,见他病了,还在他床前哭了一鼻子,之后便再没来过了。
窦诞如今对那边的人是一点好感也无,心里嗤笑一声,他还没死呢,哭个屁
身上哪哪都不对劲,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神思困顿,只想一觉睡过去,窦诞支撑着身体,吩咐下人去到平阳公主府见妻子,告诉她窦三郎快死了,想见妻儿最后一面,让她赶紧带着孩子们回来。
他与李二娘结亲小十年,两家也属于世交,所以既算是政治联姻,又可以说是两情相悦,当年看来是很不错的一桩婚姻。
可到了如今真的是一地鸡毛,李渊和窦抗尽都殁了,后辈们惊惶之下,竟要断了两家往来。
窦氏大宅中的人们眼光竟然短浅至此,窦诞也生出了许多荒谬的感觉,窦氏以联姻而显贵于关西,子弟俊秀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窦氏从来都是顺势而为,并不与人为难。
就像当年杨氏起身以代宇,窦毅等便不会去与宇同患难,而是转身娶了杨氏的女儿,可他们也不会刻意的为难以前的亲家,更不会落井下石的将宇家的女儿赶出家门,不然摆在众人之前的将是什么样的一副嘴脸啊?
还有谁愿意跟窦氏联姻?落魄时等不来你的帮助不说,还得小心你射过来的冷箭,有你们这样联姻的吗?
现在窦衍等人就是要这么做,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陇西李氏那么多的子孙,那么多的友好,眼睁睁瞧着你如此羞辱于人,即便现在不会发作,将来也定会伺机报复。
陇西李氏那样的大族就算动不了扶风窦氏的根基,修理一下窦氏的枝叶还不是轻而易举?
所以窦诞从来没有休妻另娶的打算,这不光是夫妻感情甚笃的原因,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家族着想。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真就这么愚蠢他不晓得主宅中的人们到底出于怎样的考量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遥遥望去,他觉着主宅上空已经弥漫着不详的气息今后他是绝不会踏入那里半步了。
他又想到了叔父窦琎,他们叔侄两人一同征伐过薛仁杲,后来窦琎还入蜀任职过益州刺史,再后来为皇莆无逸弹劾罢职回京。
前年的时候复起为秘书监,封邓国公如今也不知在做什么,阀主做什么事情也不去规劝一下吗?
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窦琎的老对头皇莆无逸升任了吏部尚书,让窦琎坐卧不安,于是借着封德彝整理秘书监录的时候,正想着法子投靠过去,还在尽力争取督建长安书院之责,哪里顾得上其他什么?
离京太久,窦诞对京师近来的变化并无多少了解,如今又和窦衍闹翻,对于他本人来说很是不利。
乱七八糟的想着事情,不知不觉间窦诞就又昏睡了过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他是在疼痛中醒来的,天还亮着,床边坐着的李秀英正死死盯着他,好像要咬下他一块肉来,手也没闲着,在他身上使劲的拧动。
这婆娘倒是没怎么变,如此时节也没见多少担忧或是悲伤,竟还要谋害亲夫,不愧是陇西李氏的女儿。
见到妻子,即便腹诽不已,窦诞却还是振奋了几分,他怕的是妻子躲在公主府不想见他,过上两天主宅那边送了一纸休书过去,他窦光大百口莫辩之下,说不定就得成了众矢之的。
给别人背黑锅也就算了,一想到要给大哥窦衍顶包,窦诞就恶心的不行
===第908章窦氏(四)===
窦诞虚弱的笑了笑,抓住妻子作恶的手,“奄奄一息”的道:“回京已有数日,你怎的不来迎我?”
李秀英甩手板脸,“下堂之妇,怎敢出去丢人现眼?”
窦诞在她面前向来弱势,虽然不至于像房玄龄一样畏妻如虎,可事事容让总是免不了的,如今仕途不顺,家里人也靠不住,又病的要死要活,真的是来到了人生谷底。
看着妻子憔悴不少的样子,窦诞不由悲从中来,许是之前在宫中哭了一鼻子,也习惯了,金豆子说掉就掉了下来。
“我与二娘相伴至今,从不曾相负,如今落魄至此,兄弟欺辱,家人离散,二娘也要弃我而去乎?若是那般,我也不拦你”
说到这里,哽咽难言,泣不成声,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要是被李破见了,不定怎么笑话他呢。
李秀英本是一肚子的火气她不晓得窦诞已经回京,不然定要前去卫所先见上一面,当面问个明白。
乍一听到窦诞病重,心中惶急之下,连孩子都没带就先赶了过来,到了这里问了大夫才晓得丈夫病情是重了些,可总归是死不了的,养上些日子也就好了。
到此心中恼怒就不用提了,这一年来的担忧,伤心,恐惧等等负面情绪在这一刻好像都需要发泄出来,真想一刀下去宰了这厮一了百了。
不过当见了丈夫这番狼狈模样,火气不知不觉间便已消了大半,抬手狠狠给了丈夫几下,便扑到丈夫怀中大哭起来。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他们两个却是同命相连,飞都不知道要飞去哪的那种。
窦诞到底正在病中,情绪激越之下,跟妻子勉强嘀嘀咕咕的说了两句,估计也不太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便又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李秀英哭了一场,心情平复许多,晓得丈夫并无休妻另娶的意思,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却也不打算回去妹妹那里居住了。
公主府里都是些孤儿寡母,整日里期期艾艾的影响人的心情,远不如待在自己府中舒服只要别被人欺上门来
想到这里又使劲的给了窦诞两下子,窦诞呻吟了两声也没醒过来,李二娘看他那死样子血压都高了不少,咬牙切齿的咒骂了几句。
少年时她对丈夫可谓是敬慕非常,结亲之后也很欢喜,可后来就不成了,丈夫常年在外,总是见不到丈夫影子的日子过的非常寂寞。
窦诞入蜀任职一去就是数载,她在窦氏主宅中住的是心烦意乱,恨不能早点离开那鬼地方。
等到李氏遭逢巨变,她也在覆巢之下,心中之栖遑那就不用说了,战战兢兢的观望许久等来的却是窦氏顺手一刀,想要休她出门。
这倒霉日子过的她都不想活了,可以说李秀宁是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会她连丈夫都不很指望了,想的是若无丈夫首肯,窦氏怎敢对她如此?
有时她都在想,当年去云内时,当今皇帝好像对她还不错,不如去求求皇帝
好吧,李破其实没看错,李二娘可不是什么安分之人换句话说,关西人家的女儿大多都很刚强,临到绝境时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生存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窦诞可不知道自己头顶上差点长草,又睡了半天,晚上时吃了些药,勉强用了些粥汤,又睡了一夜。
许是挨了妻子几下,又哭了一鼻子,放下了许多心事,第二天的时候,病情竟然好了很多,脑筋也终于转动了起来。
催促着妻子把孩子都接回来,也跟妻子说了送儿子入宫给皇子伴读的事情,让李二娘分外惊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触底反弹的滋味美妙的很,李二娘想也没想就紧着带人去妹妹府里把两个孩儿给带了回来。
窦孝慈在窦氏接受了标准的贵族教育,实际上窦诞记错了,他家孩儿今年五岁多些,并不是六岁,可也到了懂事的年纪。
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孩子多少变得有些怯怯的,礼仪上倒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来,和李破的儿子不同,人家大字已经能写的有模有样,诗词也背了一堆,还能自己写些短什么的。
不说有多天才,却也很有些天资,就是也许是母亲太过强势的缘故,性情有点偏软,细声细气的样子让窦诞一下就想起了他家四郎。
如果是以前的话,他一定不很喜欢,关西男儿即便是出身书香世家,多数也不缺男儿气概,表现的太过柔弱的话,很容易被兄弟姊妹欺负,也不会得父亲喜欢。
可现在嘛,窦诞挺满意,多让皇子欺负欺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要是再笨些就好了,皇子才开蒙,你要是能善武的,岂不惹皇子嫉妒?那还能有好日子过了?
总的来说,窦诞这一双儿女都很不错,聪明伶俐,长的也随了窦家人,白白净净,有些微胖,很符合时人的审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