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986


如今设下折冲府,则变相的剥夺了郡尉的领兵之权,郡尉指挥不动府兵,那还有什么咒念?
李破想了想,其中利弊他想不太清楚,于是便道:“发到中书和尚书省让他们议一下吧,再有,长安县尉房玄龄建言有功,晋京兆府长史,发到尚书省,看有没有异议。”
颜师古不由歪了歪头,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什么,房玄龄怎么就有功了,这是连蹦带跳的在升官啊。
长安县尉到京兆府长史,这可是隔着好远呢,当年诸王领雍州牧的时候,属理府事的就是雍州府长史,因为地近京畿,他和地方上的郡守属于平级。
颜师古吐着酸水将这些记下……之外也就没什么了,房玄龄在长安向有大名,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倒霉了一段日子,现在这是又要显达了啊。
当然了,房玄龄如何如何与颜师古并无多少关系,他现在正与人争着皇子师的位置,岑文本,宇文士及等人才是他的竞争对手。
按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他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可论起家世来,他肯定不如宇文士及,论起资历和才能来,他又不如岑文本,只能说各有千秋,现在正轮流去内禁教导皇子,最终是谁胜出……
好像皇帝的意思倒在其次,皇后才是其中关键,相比较前朝情形有点诡异,皇后的强势比较像当年的文献皇后。
只是外臣们还没有感觉到这一点而已。
………………………………
下午时,李破回到了太极殿。
也没召什么人过来,只是闷头处置各处送来的奏章。
春耕结束了,伴随看新的税法的施行,在关西和蜀中地面上都闹出了不少的乱子,朝中也是议论纷纷。
贵族们不满意那是一定的了,这种抗争很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会不会影响大局连李破心里都没底。
他在等着前方的捷报来压制这种越来越亢奋的反对浪潮,京中的门阀世族各个都是大地主,想向他们收税真的是与虎谋皮一般。
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为什么富贵的人家交那么点的税,就能让他们那么的痛苦和不情愿,实际上呢,贵族的贪婪和悭吝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关乎于贵族们保持自己优越地位的诸般努力。
当贵族们也开始交税的时候,他们的地位明显便会下降,这与传统理念明显不符,自然会有人极力反抗。
而这其实还并不是李破最终的目标,让贵族们交税算什么?他看到的是随着隋末战乱有了结束的征兆,人口的统计一直在实行当中。
数字是如此的触目惊心,拿出大业年间的数据比对一下,人口消失了近三分之一,这还是没怎么经受战乱的晋地,关西和蜀中,如果加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那数字将是惨不忍睹。
大片的田地荒芜了下来,耕作的劳力也必将出现短缺,轻徭薄赋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的必要措施,来让民间恢复元气。
而人口骤降之下,一直施行的人丁税便将不再符合官府的利益,如何加大对富裕阶层的征收力度,以保持国库收入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改人丁税为土地税也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施行下去,还能重创门阀世族体系。
随着李破地位的一步步提高,他的眼光以及思维都有了质的变化,当年也只是想从贵族手里抠出点花销来,如今呢,他的目光已经放了在贵族们的命门上。
当然了,这些还只是他的畅想而已,只是想从贵族们身上撸点羊毛就已经如此困难,你要是敢摧毁他们的根基……嗯,也不用有什么动作,只需放出点风声出去,不定长安城中就会变乱迭起。
趁他睡着的时候冲进来砍下他的脑袋也不是没可能,那无疑是向成型了近千年的制度发起挑战,此时看来几乎必败无疑,死路一条。
将来能不能施行,那都是没影的事呢,人生短短几十年,对于这种国朝大政而言,也不过弹指一挥而已。
而现在根本不是琢磨这事的时候,除了稍微敲下点贵族的边边角角之外,还得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去着手。
人少了,田地耕种的也少了,税赋上做出革新以外,就需要从鼓励人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亩产上入手。
比如说大量的运用耕牛来替换人力,又比如说对农具进行改进,选择更为高产的作物等等。
想到这些,李破头大如斗,他娘的玉米,马铃薯都在哪里?整日里都是粟米饭,吃的老子都快吐血了。
如果给他个小家,各种特种养殖他都能搞起来,可如果是一个国家,那就简直了……养点猪都能被贵族们鄙薄到地里去……
老丈人家的鸡仔真香啊,好多天没去了,也不知搬进大宅之后,丈母娘的手艺退没退步,上次就没吃到,金贵着呢,咱上门去送点鸡仔她不会拒绝吧?
思绪发散开来,李破不由流出了不少口水……也就没什么兴趣再翻那厚厚的奏疏了,于是起驾去武德殿活动下筋骨,然后琢磨着晚上该吃点什么好的。
不如出宫去转转,他开始盘算起了落脚点……今天长安书院落成,他没去凑那个热闹,也不知建的怎样,速度倒是一流,比之后来也不差什么。
前隋的遗产实在让人赞叹,后来人应该很难想象吧?冷兵器时代的建筑速度竟然能达到这种地步。
对了,他娘的前些时好像有人上书建什么皇陵,他可想的真长远,俺是该奖励他呢,还是把他先一步送进坟墓里,让他老实的躺着不要再多嘴多舌?
===第937章行踪===
“嫂嫂整日里待在宫中,不觉得闷吗?”
初为人妇的李春看着还是那么精力充沛,只是脸蛋稍微圆润了些,看样子就知道出嫁后的日子过的很滋润。
李碧瞅着小姑,和往常一样稍有些嫉妒,她年岁渐长,即便身体素质极为出色,可总不会像李春这样活蹦乱跳了。
今日李春又跑回了宫里,跟宫人们厮混了半个白日,然后便到清宁宫来蹭饭,肯定不是想嫂嫂了,而是清宁宫的伙食在宫里是最好的。
而姑嫂凑在一处,你一句我一句的倒也颇不寂寞。
“我不待在宫中还能去哪?到处走动还成什么体统?”李碧白了小姑一眼,和他兄长一样,专想戳人痛处,实在不讨人喜欢。
李春夹了口菜,继续戳戳戳,“说的也是,皇后出行可不比旁人,没什么大事还是待在宫中为好,不然得给人添多少麻烦?”
李碧就笑,“给人添麻烦总比自己麻烦要好……皇后得万民敬仰,供奉,人啊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些许不便尽可忍耐。
倒是你,身为扶风郡长公主,整日里风风火火的来来去去也就罢了,可不能太放肆啊……尤其是你的封地在扶风,那是李氏祖籍所在,你可关心过半点扶风的事情?
扶风来人可曾到你府上拜会过?尤其是扶风窦氏,鱼氏等大族,你可晓得他们的传承,在扶风又有怎样的威风?是不是该约束他们一下?”
一连串的问句弄的李春有点懵,目瞪口呆的望着嫂嫂,良久才叹息一声道:“看来真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以前嫂嫂可不会这么跟我说话。”
李碧顿时一窒,李氏家传的手艺,说不过便耍赖皮,就算听进去了,也不会让你占了上风。
李碧深呼吸了一下,夹了口菜,咬的咯吱吱直响。
那边李春乐呵呵紧着吃了几口,才又道:“嫂嫂可莫要难为我,扶风……大哥将扶风封了给我,只是挂个名声而已,我也不可能真去管这管那。
在晋阳时我也只不过为王师多说了两句公道话,便被大哥训斥了好久,窦氏可比王氏凶多了,人家光是公主就娶了好几位,我可不敢去招惹他们。”
李碧终于忍不住拍了拍桌案,心说你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哪这么多怪话,谁让你去招惹他们了?你胆大包天的又有谁是你不敢招惹的,我怎么不知道?
我是看你整日里无所事事,东游西逛的没个正业,不如想着做点事情,难道等李原长大了,你个姑姑自持极高,帮不上侄儿也就罢了,难道还要侄儿来庇护?”
这话说完李碧其实就有点后悔了,在她看来李春行事极不靠谱,她鼓动李春去寻些事做,不啻于自找麻烦,等到李春捅了篓子,给其善后的还是他们夫妻二人。
李碧心里叹息了一声,冤孽啊,上辈子也不知欠人多少人情,才摊上了她,养了老大才嫁出去,却还时不时的回来给人添堵。
李春深以为然的点着头,然后便冒出了一句,“那让大郎明日里开始跟我习剑?”
李碧埋头吃菜,不打算搭理这神经病了,嫁了人的李春果然比以前更为难缠,也不知徐驸马是不是被她给气跑了,这才结亲没两天,就去潼关阵前效力了。
李春越发愉快,她和李碧向来不对付,可相处的时间却比旁人都要长,一旦共处一室,那要是不斗上几句嘴,耍上几下心眼,她都会觉得不习惯。
此时一个贴身女官走了进来,来到皇后的身边,轻轻附耳嘀咕了几句,直到李碧摆了摆手,才又悄然退下。
那边李春竖起了耳朵,心里也在嘀咕,哼,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要背着我说?真是无礼至极,换个人非得找机会打断你的腿,也就是咱宽宏大量,不跟你计较。
李碧瞅了瞅她那样子就笑了,“皇帝又出宫去了,想不想知道他去了哪?”
李春干脆的摇了摇头,“大哥去哪我可管不了,天下第一美人,前朝公主,他能去相会的人可多了,大哥讨人欢心的本事嫂嫂应该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说着说着便有了些酸气,还不忘了挑火,此时她那小模样和李破耍心眼的时候简直如出一辙。
李碧笑笑,后宫中那么多的女人,外面有那么一两个也不算什么,她要真生气的话,那得被气死多少回?
当年她嫁给李破的时候算是下嫁,可也没不准夫君纳妾……如今当了皇后,那自然更要肚量如海。
有时借此发难,寻一下皇帝的麻烦,那是告诉对方不要做的太过分,同时也是为了皇帝的名声着想,真因此发火的时候那是一次也没有的。
而且他家夫君在女色上已经算是非常节制了,连青楼都没去过几次的成年男子,你在当世寻摸一下,除了去不起的,能有几个?
倒是李春,进了徐家的大门就明着告诉丈夫不得纳妾,才是真的离经叛道……当然了,对丈夫拳打脚踢也不是正常人的做法。
姑嫂两个吃着饭,再说话时便都有些心不在焉,显然都对皇帝出宫的去向很感兴趣。
吃过饭,李春也不打算走了,就在清宁宫中跟嫂嫂喝茶,看来已经打算今晚宿在宫中了。
女官又行了进来,在皇后的示意下,女官讷讷道:“至尊去了国丈府上,晚饭也是在那里用的。”
李碧早有预料,因为李破每次回来都对丈母娘的手艺赞不绝口,如果饭点上出去,第一站定然是那里无疑。
李春就有些失望的哼哼两声,大哥这也太……在宫里整日讨嫂嫂欢心也就罢了,去了外面还要去探望岳母,哪像个皇帝的样子嘛。
李碧暗戳戳扳回一局,见好就收,笑道:“行了,天色已晚,我也累了,你是出宫回去还是宿在宫里?”
李春转了转眼珠儿道:“多日不见嫂嫂,甚为想念,还是在这里多陪嫂嫂说说话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