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1986


想到这些,窦诞不由皱起了眉头,觉着之后看来要离高慎远些了,高氏刚“烧死”了一位家主,继任者好像也不怎么聪明的样子,高氏难道像独孤一样要败了吗?
官员们匆匆的来了又走,除了代表各自衙署表明祝贺以及重视之意外,也初步的满足了他们对长安书院的好奇心。
大家多数都认为,长安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长安郊外最著名的建筑群落,那些庙宇啊,贵族们的庄园啊,甚至是皇帝的行宫,苑,农庄等,都将被长安书院的光芒所掩盖。
只那些藏书楼就足以让人骚客们趋之若鹜,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让人任意出入此间,皇帝允准,门下省操办的地方,想来也不会容许等闲之人进出。
大家来这里露个脸,皇帝又不在,只门下侍郎封德彝来瞧了瞧,户部来了两位侍郎,已是了不得的给了脸面,因为户部要跟长安书院长时间的打交道嘛。
而其他各处基本上派来的都是书佐,显然之前就得了风声,皇帝不会亲临此间,只是下面的官员们不晓得而已。
看着场面很是热闹不假,其实没谁多留,一两个时辰过去到中午的时候书院这里便冷清了下来。
此时封德彝便带着二三仆从属吏慢悠悠的在长安书院中转悠了起来,这里可以说是他一手兴建,别看是皇帝授意,可在外人眼中,书院的成败还是要归于他封德彝身上。
以后这里会发生怎样的一些故事呢?封德彝浮想联翩
===第935章落成(二)===
没有旁人打扰,封德彝优哉游哉的漫步于空荡荡的长安书院之中。
别看只一个多月,这里已经建的有模有样,林木,池塘,假山,亭台,居所,讲厅,读室等等,几乎样样俱全。
工部尚书云定兴那个马屁精,在这里没少花了心思,催的匠作,少府等衙署的人们差点疯了,不敢抱怨,怕皇帝知道,于是就到各处传播云定兴的坏名声……
想到这些,封德彝不由笑了起来……云定兴那厮能活到今日是真不容易,听说他在洛阳时还为王世充逼过宫,到了晋阳还想偷入晋阳行宫去见萧皇后。
啧啧,人家那日子过的真是精彩,可不比他封伦逊色多少呢。
周围的人看他笑的轻松愉快,也都放松了下来,时不时的递过来些好话,封德彝照单全收,也并不在意他们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又在不在点子上。
他只觉着此处风景尤佳,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将来等他家崽子大些了,许是可以送到这里来进学一段时日?
正怡然自得间,对面行来几个人,隔着老远,领先的人便抱拳施礼,“封公竟还未曾离去,俺不会打扰了公之游兴吧?”
封德彝也笑着回礼,“光大不也雅兴未尽?不若一道走走?”
窦诞领人过来,“能与封公同游,自然甚好。”
两个人客气了几句便凑在了一处,他们以前就认识,未有深交而已,即便是现在,封德彝对结交李渊的女婿也没什么兴趣。
他已年近六旬,禁不起折腾了,如今皇帝有明君之相,还算信任于他,也就不需要他在这个王,那个王之间左右腾挪了。
他现在挺羡慕郫国公何稠的,想着自己晚年要是能如何稠一般,里里外外随心所欲也就知足了。
安步当车间,封德彝问道:“侍郎还在此流连,所为何事?”
窦诞笑回,“前些时回京述职,得人荐举督建长安书院,曾来此观瞻一番……不过一月之间,书院便已落成,真可谓是神速,俺在外间待了几年,竟有些……”
窦诞歪头想了想,感慨的叹息一声,“颇觉与此间风物有些格格不入了。”
封德彝转头看了看他,心中有些好笑,“侍郎正在盛年,前程大好,却在老夫面前谈这些,不觉有些老气横秋吗?”
窦诞也笑了起来,点头道:“封公说的是……不过封公未老而言老,也有些不对吧?”
窦氏子会说话,饶是封德彝城府深沉,也被他这马屁拍的极为舒坦,捋着胡须,脸上笑容大盛,亦有了谈兴。
“光大回京也有些时日了吧?”
明知故问,可距离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许多,窦诞点头答道:“俺回京也有几个月了,还未去封公门下拜见,实在失礼。”
封德彝状似悠然,心里则在嘟囔,若搁在以前,老夫去拜见你还差不多。
“这老夫可担不起……有闲或可来饮上几杯,老夫定虚位以待。”
窦诞抱拳笑道:“承蒙封公不弃,改日定当赴约。”
封德彝呲牙笑笑,也不好说什么,他只客套一下,若人家当了真,他也不会拒绝,只是当初瞅着这位驸马颇为心高气傲,如今却变得如此知情达意,也只能暗叹一声,世事变幻,人事如潮了。
窦诞可不管这些,途穷之时脸皮已经掉的差不多了,也不在乎多掉几回,门下省的两位侍郎都是身在帝侧,为你说上一句话,就顶旁人说上十句百句。
就像方才那高慎,才干也只平庸,可略微与人相谈数语,便得了好多提点,着实令人羡慕……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谈着,竟然略有投契之感,这并不说明他们性情相投,看着对方有多顺眼,只是他们都很懂得语言的艺术,能投其所好罢了。
按照后来的话说,他们的情商都很高,又不缺少话题,于是便能谈到一处。
不知不觉间,众人来到一条幽静的小路,林木遮掩之下,颇觉清凉,还有一处凉亭隐约立于小路尽头,又有溪水在旁边潺潺而过,好像专为待客所设。
两人不觉相视一笑,举步前行,来至凉亭之上……
“户部与书院之来往已由我来专揽,看来以后能多来此间悠游,真乃幸事啊。”
封德彝倒也颇为赞同,“书院是何大府亲自规划,据说既取北地之堂皇,又得南人之清幽……这还只是初建,过上一年半载再来瞧瞧,应是另有一番天地。”
窦诞笑道:“封公还忘了到时定有文气加于其上,此地形胜,未可多得啊。”
见封德彝捋须而笑,窦诞话锋一转道:“听人说封公议建此间,只为观文殿藏书有所去处……今日观之,应不止于此吧?”
句句皆挠在旁人痒处,封德彝摇头失笑,“老夫可不敢居功……选纳贤才,长远之计也,能得几何还有待将来……老夫只望来日众人看见这所书院,能记得封伦此人便好。”
窦诞暗道了一声果然,诚如段纶所言,以封德彝之为人,哪里会上奏建什么书院?
心中略有鄙夷,嘴上却恭维道:“封公行此大善之举,日后定然得益者多,公之名望也当传于众人之口,如此事业,着实令人钦羡。”
封德彝哈哈一笑,“光大可别老是恭维于我,老朽之人年老体衰,一个不慎跌倒在地,可就爬不起来了呢。”
窦诞也笑,“封公说笑了,俺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哪算得恭维?我只想问一问封公,我窦氏少年俊秀者不在少数,能否有幸入读于书院,有望日后为此间添上几许光彩?”
听了这话,封德彝是真的有点讶异了,窦氏乃关西大族,并不比其他门户差了,怎么会在书院刚一落成之际便想要送子弟来此读书?
“光大莫要说笑,你窦氏家学渊博,人才辈出,入读国子也要斟酌一二,何论这间书院?”
封德彝露出了婉拒之意,他倒不怕窦氏送人过来,而是怕他们送过些歪瓜裂枣来充数,那场面会弄的非常之难看,大家都不好下台。
===第936章政事===
甘露殿中,李破用过了午饭,正在来回溜达着消食。
通直散骑常侍颜师古陪侍在侧,给他念着梁州总管李武的请罪文书。
他在梁州大开杀戒,直到现在才传书京师,若是平常时节,最轻怕也是个回京述职的处置。
地方上的祸乱不是这么办的,你做的时候很痛快,但却会在当地留下很多怨恨,一个不慎就会激起连绵不绝的反抗。
所以地方守臣一般不会杀戮太过,弄的太过血腥会随时遭到御史们的弹劾,甚至于皇帝也会认为你的才能不足以治平地方。
可现在是“战时”,所谓乱世用重典,地方守臣为尽快敉平祸乱而行威权,杀些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现在李破听着李武在梁州任上的所作所为,就毫无触动,甚至觉得李武犹犹豫豫的不够果断。
之前杀元仁卿,沈左道等人时倒还比较有技巧,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杀人永远不是目的,让汉中平原尽快安定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只要李武能做到这一点,再出格些李破也能容忍,这年月总有些人不知天时,不求大势,上赶着往人刀下钻,又何必拦着他们呢?
冷漠的想着这些,随口吩咐,“传诏予梁州总管李武,其行稍过,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朕不怪他……再将益州总管李靖的条陈附录一份传过去,让他看看人家是怎么治理地方的。
杀人立威实乃下策,恩威并施才是治平之道,梁州总管负有重责,别整日里张牙舞爪的,静下心来想想办法,一些地方土人便让他大动无名,把杀人放火的手段都用了出来,将来让我如何敢重用于他?”
颜师古头疼的皱起了眉毛,既有警告,又有鼓励,该怎么写才能让李总管不会误会呢?而且这事应该交给中书舍人岑文本吧?
当然了,这些话他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听听中书那边的传言就知道,岑文本在学识之上实要胜他几分,以后有机会却要好好讨教一番。
相比李武这位妻兄,李破对老丈人李靖就非常满意,上马能领兵破敌,下马能治平地方,如此良才耽误了几十年,真是浪费啊……
尤其是李靖上的平蛮十策,好像他亲自到益州给出过主意一样,太合心意了,过两年和突厥算账时拿来再用一用,一样有效。
………………………………
接下来则是兵部尚书屈突通的奏疏,与长安县尉房玄龄的合在一处,都说的是设立折冲府的事情。
试点时间不长,找出了一些问题,都不算大……到了此时可以在京兆多选些地方试行了,屈突通那里没多说什么。
房玄龄口气就有点大,他觉着既然有了折冲府,郡尉,县尉之类的官职尽可削之,这都是平日里在地方上领有兵权的官职。
他们和卫府的职能多有重叠,平日里有镇压地方叛乱,剿除匪患等职责,战时归于卫府统管,可召集府兵作战。
大业末年的时候,还有个通守官,其实就是把郡尉和卫府的职责合并到了一处,换句话说,兵权彻底下放到了地方,俨然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措施。
后来通守官们纷纷自立,如刘武周,罗艺,王世充,甚至是李破自己都当过通守官,而兵权一旦在握,大家都没什么两样,各个鹰视狼顾,哪管朝廷死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