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986


几个吐蕃商人也想赶紧离开这里,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平地人去到那些被他们的勇士屠了的城池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是在吐蕃,他们一定会举行一场祭祀,把俘虏都送去神灵那里接受惩罚,以作为报复。
他们现在非常羡慕那些先前就回到高地去的同伴,果然神灵说的不错,贪婪使人走向毁灭……
实际上,唐军哪里会轻易的放俘虏回去,那已经是春秋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中原,就算是大家内讧的时候,也没有释放降俘的习惯。
何况是吐蕃人这种珍稀动物,捉住一些送到长安去让大家观瞻一下岂不是好?
……………………
徐世绩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关于吐蕃大军的消息,就像商人在吐蕃大军中的作用。
当他听说商人们会把战场上的缴获收集起来,运送回吐蕃贩卖,然后上下一起分赃的时候,徐世绩差点没笑出声来,这比较像他在瓦岗时过的日子嘛。
抢来的财货就地分肥,翟让和单雄心那两个兔崽子总是多占一份,分赃的时候也要分出个亲疏远近,让大家伙都很不满意,不然的话,后来投魏公的人也不会那么多法。
吐蕃人更新鲜,竟然把这些事交给商人来做,谋取私利也成了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的天,吐蕃莫不是个贼窝吧?
吐蕃人的军事制度也很粗糙,玛本估计就是他们的大将军,之下有大如本和小如本,简称大如,小如。
大如带一到两千人,不怎么固定,小如也是如此,有的小如只带几十人,多的则有几百人,大部分都是以各自部落的人为主,很松散的军事体制,满是部落联盟的痕迹。
更粗糙的是,如本还是吐蕃治理地方的官员,军政不分家,大如小如都由贵族来担任,打仗时编入大军,闲时治理百姓。
商人们就更有意思,他们自己做买卖不说,还能担任地方上的财政官,随军之后就是军中的后勤粮草官。
一些家大业大的商人甚至能保养整个军队,给军队供给后勤,而军队的缴获一大部分就会归他们所有。
由此可见吐蕃商业之繁荣,商人在吐蕃的权力金字塔当中,几乎是无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地位仅次于神明的仆人以及贵族,这显然是受到了他们南边那些人的一些影响。
而他们的宗教则掺入了天竺佛教的一些东西,形成了苯教。
……………………
西边天色黑的晚,太阳渐渐隐没在地平线上,一天的征战下来,唐军将士都很疲劳,此时多数都已带着胜利的喜悦安然入睡。
徐世绩也累了,让人看管住几个商人,待天明之后立即送往大军主力那边,这确实有利于大军对吐蕃人的进一步了解。
这些吐蕃商人游走于吐蕃的各个阶层之间……
如果说之前范文进报上长安的那些只是吐蕃人的皮毛的话,这些商人对吐蕃的了解就比较全面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也许会被荣幸的送去长安觐见大唐皇帝陛下,让朝中上下听个新鲜之外,也能更好的做出应对吐蕃的方略。
……………………
第二天天明,大军用过早饭,徐世绩令东迁之人继续迁入会宁川,战事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唐军之后还要去与大军汇合,然后再跟吐蕃大军主力一战,这都需要充沛的体力和精神,所以徐世绩和阿史那大奈,萧嗣业商量了一下,决定在会宁川上休整一天。
说话之间,萧嗣业貌似无意的道:“降俘太多了些,不怎么好看管啊。”
阿史那大奈不在意的点头附和,三千多人其实算不得多,可相对于唐军的兵力而言就有点为难了。
===第1174章进军===
三千降俘,留在哪都是祸害。
东迁的人们惊魂未定,不可能让他们来看管降俘。
后续的援军短期内不用指望,因为朝廷大军大部分正在北方边塞布防,这是徐世绩等人离开长安时都知道的事情。
随军而行也是麻烦,不但要看管他们,还要浪费粮草。
有了这些前置条件,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徐世绩看了萧嗣业一眼,心说这厮不是好人,已经是第二次了,总想让主将来出头担责,也不知这厮在窦建德那边经历了什么,一个出身兰陵萧氏的人,竟然成了这么一副鬼样子。
当然了,老大别说老二,他在河南时也没少跟人耍了心眼,只不过现在成了驸马大将军,就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得罪于他了。
实际上,萧嗣业说完也后悔了,他一个新降之人老实的先立下些功劳才是正经,此时多嘴就有点多余。
也是在河北待的久了,和谁共事都要防着一些,而且那边的将军大多是些粗人,你不提点他一下,他就想不到点上。
习惯已经养成,就很难改正,时不时的就要来上这么一句,他倒没有多少推卸责任的意思,可却很是得罪人。
好在还有阿史那大奈在侧,他心眼没旁边两位多,此时便晃着他那大脑袋附和道:“要俺说啊,要什么降俘?还想去长安献捷不成?又不能走漏了消息,不如都杀了了事,反正功劳已经立下,谁也抢不走了不是?”
他倒也知道这些降俘的麻烦之处,不算糊涂到底。
徐世绩稍一沉吟,还没等他开口,那边萧嗣业便道:“将军所言正合吾意,虽说有违军规,但大事在前,咱们哪里顾得那许多?还请大将军下令,我愿亲自操刀斩杀降俘,事后若是有人问起,也与两位将军无涉。”
阿史那大奈咧开大嘴就乐了起来,向萧嗣业抱了抱拳,那意思十分明白,这事俺就不跟你抢了,但事后咱就交了你这个朋友。
徐世绩也笑,这才像话嘛,什么事都推给他徐懋公,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
于是干脆的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萧将军了,你也放心,咱们这一趟功劳不小,杀点降俘算什么?若真有人拿此事来做文章,用不着萧将军来顶,自有俺来应付。”
萧嗣业抱拳道:“多谢大将军体谅。”
轻描淡写间,降俘的命运便已注定。
此役徐世绩率七千余众,破吐蕃大军两万两千余众,俘获三千余人,尽斩之,随后在会宁川上休整一日,回军金城。
……………………
此时张伦等人所率大军主力早已得到吐蕃人过湟水北上的消息,并开拔多时,大军过金城,至枹罕。
会宁川大胜的消息传到军中,张伦大喜,立即传令徐世绩部赶来汇合。
大军主力随即再次开拔,沿黄河进入河津县,渡过黄河到化隆,此时徐世绩率部赶来,重又聚兵于一处。
到了此时,吐蕃人的后路完全已被唐军所切断,吐蕃商人还在不断的蒙头蒙脑的撞上来。
而这个时候大军上下已是充满了愤怒的情绪,因为他们在化隆见到了吐蕃人屠城的惨状,而吐蕃人为求急速进军,根本未曾掩埋,焚烧尸体。
化隆城中一片狼藉,化隆百姓的尸体遍布于城中各处,早已腐烂多时,满城都充斥着尸体腐烂的酸臭味道。
大量的食腐动物聚集在这里,大军到后都驱赶不散,其中惨状几乎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张伦又派人去到达化,河津等处探查,那里皆已是空城,老人和孩子被聚在一起杀死,青年男女不用想就知道已被吐蕃人掳掠而去。
实际上他们大部分都死于高原恶劣的气候,能够到达吐蕃腹地的十不存一。
吐蕃人可谓是恶迹昭彰,张伦等人大怒之下,随即传令全军各部,之后与吐蕃人交战,不再收留降俘。
大军未在化隆多做停留,只是在化隆放了一把大火,将化隆城焚烧殆尽,以避免瘟疫传播。
离开化隆,大军以薛万彻,张士贵两部为先锋,向北沿着吐蕃人的足迹直驱湟水,见过化隆惨像的唐军将士,根本不用将领们再鼓舞士气,杀气渐渐已在大军当中不停凝聚,唐军上下皆已迫不及待想与吐蕃人短兵相接。
……………………
与此同时,吐蕃大军早已绕过祁连山沿麓,破允吾,屠之,再北进昌松,有人开城投降,吐蕃人根本没管这个,他们已经习惯了平地人的软弱,续屠昌松,吐蕃人明显已经收不住手了。
而且离着姑臧越来越近,吐蕃人也不耐烦再虏获什么奴隶,姑臧城中财富成堆,奴隶成群已经成为吐蕃上下的共识,只要攻下那里,就什么都有了。
而为激励士气,齐勒布等吐蕃将领也彻底放开了对大军的约束,这让吐蕃人横冲直撞,再没有了任何的顾忌,他们的士气不断的高涨,但也狰狞毕露,几如野兽一般。
汉人建造的城池也方便了他们,每每都成为了他们血腥狂欢的场所。
想来他们的恶行在西北传开之后,再也没有人会对他们抱有任何希望……
范文进,甚至是张伦等人的目的达到了,可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数的西北百姓倒在吐蕃人屠刀之下,姑臧南边的城池,除了枹罕,金城两郡之外,尽都沦为鬼蜮。
这是大唐之初,西北变乱的终结,以往西北诸族混居,你来我往不断仇杀,骚乱的情形戛然而止。
因为大家好像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高地上的吐蕃人,谁也不愿再看到残暴的吐蕃人重新出现在低地上。
……………………
而此时吐蕃人已经完全放飞了自我,当他们来到姑臧城下,整个大军都弥漫着躁动的气息。
在将领们的不断灌输之下,他们都知道这是冬天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战,同样也是神明给他们的最丰厚的赐予。
只要进入这座大城,神明的青睐,耀眼的荣耀,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富都将属于他们,而且他们还能在城中找到乐子,杀戮,鲜血,女人……除此之外,他们脑海之中已经容不下任何其他的东西。
……………………
让吐蕃人稍稍有些失望的是,当他们来到姑臧城下的时候,见到的是姑臧紧闭的城门,以及城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
吐蕃人没多少攻打坚城的经验,他们故乡的那些石头城徒手就能爬上去,而作为王都的逻些城要大一些,可也比不上姑臧。
这是西北的心脏,凉州第一坚城,自前隋以来就从没有在强攻之下陷落过,当年李轨入主凉州,也是韦士政,谢统师等人献城在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