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1986


虽然身后的尾巴比较讨厌,可对方人数很少,并不能对大军造成多少威胁,也不是因为唐军援军到了,而是吐蕃人的食物出了问题。
吐蕃人出征带的食物很少,他们这次从高地下来带了些牛羊,一路过来也抢了些粮食,可吐蕃人并不注重后勤保障的作战风格还是影响到了他们。
半个月下来,没有任何进项的他们粮草开始吃紧了起来,这里可没什么地方让他们尽情打,再加上环境也不熟悉,根本不知道去哪里能够找到更多的食物。
此时他们便深刻感受到了新世界的无穷恶意,吐蕃将领们只能让士卒们节省食水,从一天三顿饭变成了一天两顿,嗯,这是开玩笑,吐蕃人没那么讲究,吐蕃战士只要饿了便从随身的皮囊中拿出食物来啃嚼。
当皮囊空荡荡的时候,他们也就开始饿起了肚皮。
所以说,当张伦率军赶到的时候,吐蕃人已形如溃军全军上下加快了速度,想要在食物耗尽之前到达西海,至于那里会不会得到充足的食物补给,吐蕃人已经顾不得那许多,到了地方再说。
这就是吐蕃人的作战风格,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吐蕃人也足够吃苦耐劳,不怕随机应变
在此之前,唐军的斥候已经观察了吐蕃人一天,并已和庞玉所部取得了联系,而吐蕃人却还对此一无所知。
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傲慢,在这之前,他们一直以为平地上没什么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于是很快就忘掉了行军作战最为基本的常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派出斥候
吐蕃人的神明明显抛弃了他们,也许是因为法力不足以延伸到这么远的地方,谁他娘的知道呢?
反正吐蕃人开始倒霉了而且越来越倒霉。
天方正午,行进中的吐蕃前军首先察觉到了不妙,因为正在行军,所以他们没有听到敌人的马蹄声。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线的时候,一些人还以为最近饿起了肚子,导致眼也花了。
再近一些,他们终于明白那是一支大军。
吃了一惊之后,很快便有人觉着那应该是去了东边的那一支大军回来了,正好和他们在路上碰到,于是咧开大嘴笑了起来,并舞动手臂打起了招呼。
这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因为出去的同伴总会带回一些收获来稍稍安慰一下一无所获的可怜人。
尤其是现在他们需要食物
有人甚至催动战马迎了上去,不过很快他们就又逃了回来。
“敌人,是敌人很多的敌人。”
警讯一起,吐蕃前军马上陷入了混乱当中。
好在吐蕃人自从附从们反叛了一场之后,行军之时便让两千吐蕃骑兵在前,八千余吐蕃骑兵在后,将附从都夹在了中间。
所以当吐蕃人渐渐停住马蹄,混乱很快便平息了下来,如果换了是附从在前面,结果会更糟糕,可能未等与敌接战,大军便已溃了。
遇敌的消息在大军当中不断传递,一直传到齐勒布的耳朵里。
猝然遇敌之下,其实齐勒布已经无法再做出有效的反应,他只是命令全军整军,准备接战。
实际上呢,他的军令还没有传递到将军们的耳朵里,唐军便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全力发起攻击的距离上。
唐军的各色旗帜清晰的展现在吐蕃人视线当中。
唐军前军为张士贵,薛万彻所部,分列左右,张伦率军居中,徐世绩率军垫后,大军如洪流般滚滚向前。
蓄谋已久的攻击,根本没有任何的停顿。
张士贵和薛万彻都是最有经验的骑兵将领,到了合适的距离之后,几乎不分先后的高高举起战刀,这是大军向前发起总攻的信号。
当战刀前指,唐军将士猛的踢踹马腹,马速渐渐提升了起来,在唐军将士有如狼嚎般的呼啸声中,战马的速度终于来到最大。
滚雷般的马蹄声隆隆作响,象征着战争的序曲已经奏响,且很快便会进入到高和谐潮部分。
可这个时候吐蕃人却还没有列出接战的阵型,一些足够用勇气的吐蕃人脱离了大队,一撮撮的迎向了疾驰而来的敌人。
大部分吐蕃战士则惊恐而又绝望的看着那如同城墙般的骑兵向自己涌来,马上的骑士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陌生。
那些人强壮而又彪悍,马术娴熟,人人身上都穿着奢侈的甲胄,他们的旗帜华丽而又繁复,和他们想象中以及之前碰到的那些平地人好像完全是另外一个物种。
这个时候,一些吐蕃将领的脑海中才浮现出附从们口中那些关于低地人的零碎描述,他们从来没有仔细聆听过。
“张弓,张弓”
唐军军官的号令声此起彼伏,在疾驰当中,战士们张弓搭箭,连射三轮,前排的战士收回弓箭,抽出钢刀
这一次,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敌人,感受着那有如实质般的杀气,一些吐蕃人终于害怕了,他们调转马头,和那些毫无忠诚可言的附从们一样,选择了逃走。
这在吐蕃军阵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可吐蕃大军整体上还是在向前蠕动,准备跟敌人誓死较量一番。
有经验的吐蕃将领们在怒吼着驱赶战士们冲锋上去厮杀,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就算逃走也不是最好的时机,这时冲上去,只要侥幸不被敌人所斩杀,那么去到敌人的身后的时候,便可以放开马蹄逃走了。
吐蕃大军的反应比较迟缓,当他们速度刚刚起来的时候,箭雨已经来到了他们的头顶,密密麻麻的箭矢像雨点般落下,带来的则是毫无争议的死亡。
成片的吐蕃人惨叫着栽倒,密集的箭雨却好像无休无止,不住在向吐蕃大军后面蔓延,这是中原骑兵最常用的轮射战术。
前面几排的唐军已经拔出钢刀,准备接战,后面的则还在不停拉动弓弦,对敌人的后方造成打击。
上百步的距离在骑兵急速冲锋之下眨眼即过,荒原之上,轰的一声巨响,两军前排士卒相遇交错而过。
几乎是会宁川上战事的重演,吐蕃战士因为战马并没有达到预定的速度,在交手当中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
唐军士卒雪亮的钢刀挥舞之间,无数的吐蕃人被斩翻下马,一时间战场之上几乎都是吐蕃人临死的惨叫声。
残肢断臂,混合着喷洒而出的鲜血,到处飞射,死神终于在战场上空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第1177章大胜===
吐蕃军大溃。
在唐军诱敌深入,疲其于坚城之下,集中力量击其于归途之中的战略之下,让吐蕃人引以为傲的所有优点都消失殆尽。
而在战术上,唐军养精蓄锐,士气高涨,准备充分,一旦相遇便全军大进,攻敌于无备,一战破之。
这是全面领先的战略战术,吐蕃人的结局就此注定,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唐军扫荡而过,战场之上层层叠叠几乎都是吐蕃军人马的尸体,受伤未死的吐蕃人在辗转哀嚎,失去主人的战马零零散散的在战场上游荡。
只是一个接触,吐蕃人便已彻底崩溃,侥幸未死的人像没头苍蝇一般四散奔逃。
唐军稍一整顿,便分散成一个个的百人队,开始追逐逃敌,唐军已然打定主意,不让吐蕃军一人一马再逃回到高地去。
之后数日,在湟水和姑臧之间,唐军和吐蕃逃卒展开了一场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到了后来,左近的西北部族也参与了进来,就更没吐蕃人的活路了。
而吐蕃人确实也逃不掉了,他们的后路完全被唐军所掌握,从湟水到积石镇的一路上,唐军早已层层设卡,务求不让吐蕃人走了一兵一卒。
经此一役,越过积石山的八万余吐蕃大军已是全军覆没。
唐军大胜。
……………………
姑臧,凉州总管范文进率凉州官吏迎大军于城外。
张伦与之相见,一把便把住对方的胳膊哈哈大笑道:“几年不见,范总管可还安好?”
范文进是长平人,两人当年在上党见过一面,只不过那会对于张伦来说范文进还是个无名小卒,不值得多做关注。
现在两人的权势自然都非当年可比,只是人家范文进的经历要传奇的多,如今已能和他张伦平起平坐不落下风了。
范文进表现的也很亲热,如遇故人,只是心里却在嘀咕,安好个屁,你这援军到的可够晚的,若非咱们守城还算得力,不然非得被吐蕃人给砍了脑袋。
也不知你们这些人是故意的还是……他娘的故意的。
实际上,他们两个之前早有默契,都有借吐蕃人之手铲除一下西北的旧有势力的意思,相比之下,范文进身在凉州多年,这种需要更迫切一些。
而张伦也不用说,此次率军来西北,可不会击退了吐蕃人转身就走。
按照皇帝的意思,他要在西北驻扎下来,时间上估计最少要一到两年,目的也很明确。
一个是谋划攻取吐蕃,别看高地不好上去,可让吐蕃难受的法子还是有的,你道吐蕃人过来打了大唐一个耳光,大唐剁下它一支手就完了?这账且得算呢。
二来就是帮助凉州总管范文进重建凉州马场。
前隋三大马场如今就只剩下一个云内牧场,当平定了诸侯之后,大唐自然要想方设法都恢复过来。
还有就是稍稍经营一下河西地区,不能让突厥人的触角伸展过来。
这么算下来担子可不轻,换句话说,之后张伦,范文进两人负责的就是方面重任,光凭如今这些援军明显不够维持局面,后续一定还会有大军到达西北。
所以说击败吐蕃的入侵只是个开始罢了……
……………………
众人在城外寒暄一阵,互道劳苦,便一道入城说话。
姑臧城中很安定,并不像是刚刚经过一场战事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