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48


他还打算靠着公文印刷尽快完成资本的积累,将自家产业进行一次升级,往军工冶铸方面进行发展,真是不舍得将这产业交公!
他也没有直接询问苏绰,免得对方回答就是这个意思、反而没了应对拒绝的余地,略作沉吟后,只是发问道:“请问苏尚书,卑职是就台府办公,还是要前往长安入朝?”
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有的选,他还是希望能在华州上班,一则可以免于涉入西魏朝廷那些糟心人事,二则华州往来商原路程不远、快马来回用不了一个时辰,也能兼顾乡里视野的发展。
“著作之事不必专居衙署,文籍采阅着员访取即可。墨曹事务既繁且要,需要在事台府。”
苏绰随口回答了一句,见李泰没有了别的问题,便抬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李泰见状便也不再耽误苏绰的时间,连忙起身告辞,而另一名官员已经被引入堂中来、与他擦肩而过,让他更加感受到台府之中务实效率的工作风气。
他这里刚刚退出厅堂,右廊便有一名中年人阔行上前,对着李泰拱手说道:“敢问可是高平男李著作?某名裴汉,今居台府墨曹参军,与李著作同署并案。奉苏尚书使命,于此等候李著作同行归署。”
“裴参军你好,有劳了!”
李泰闻言后连忙作揖行礼,略作沉吟后便又问道:“敢问裴长宽裴将军,共参军是否……”
“正是家兄,李著作也知家兄躁世薄名?”
裴汉听到这话,笑容便亲切许多。
“岂止薄名,如雷贯耳!表兄卢子刚曾作教论,道河东裴氏令孔怀相亲友善,实在是天下诸族子弟表率!”
李泰闻言后又笑着恭维一声,裴汉的兄长裴宽他虽然没有见过,但也的确听贺拔胜与卢柔议论时流,对裴宽评价不低,是河东士人在西朝的代表人物之一。
裴汉听到李泰如此称许其家门风,脸上的笑容也热情几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原本裴汉对李泰的感觉并不算好,他年过而立才在台府担任一曹参军,但见李泰这么年轻便因家世背景与他同起同坐,难免是有些吃味的。
但见对方并不嚣张傲慢、气焰凌人,他对李泰便也略有改观,走在前方带路,并向李泰介绍一下他们墨曹的职事范围。
墨曹作为台府下属一曹,的确正如李泰所料,负责管理台府衙署办公的墨料消耗,下辖多个包括书写用墨在内的官造颜料工坊。
但是除了这些杂事之外,墨曹还具有另一项职能,那就是管理大行台在府中创办的官学。
大行台府属员众多,对官员的才能要求也都不低。但凡所征辟选募的官吏,未必人人都能胜任高强度的办公,吏才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宇文泰便在大行台创办官学,让这些行台属官们白天办公,夜晚进修。也因为还要负责教授台府官员们,墨曹也不同于其他曹属只设参军一人,学官们经常属员并置,各自司掌不同。
李泰了解到这些后,心里顿时一乐,这不正是他在乡里搞的函授教育?怪不得苏绰要把他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看来对自己精简办公程式的才能也颇看重。
墨曹官署位于大行台府的西南方位,一座独立的大跨院,院子西面临着一座兵城,前后两进的官舍,前面办公,后面讲学。
除了裴汉和李泰之外,署中还有一名参军名字叫做薛慎,是李泰之前曾见过的岐州刺史薛善的弟弟,同样也是河东人。
三名参军再往下是两名行参军,记书、掌固等吏员二十人,人事结构并不复杂,但相对于其他闲曹也不算小,仅次于功曹、士曹等其他要司。又因为管理着官学,地位在诸衙司中也比较超然。
留堂的薛慎对李泰的到来也很热情,两人之间虽然乏甚交情,但薛慎却是卢柔的酒友,爱屋及乌下,对李泰也比较关照,并不恃着老资格排斥新人。
“李郎今日履新,同僚应该祝贺。且从公廨支物,咱们就在署中为李郎贺迁!”
薛慎大笔一挥,着令在账上支取两匹绢,写下一份菜单,便让人前往台府公厨去买些饮食回来招待新人。
众人闻言后自是笑逐颜开,李泰则就有些傻眼,感情大行台办公不管饭?
(
===0096
黑獭夜访===
李泰又向两位参军稍作打听,原来在大行台做官的确是不包饮食的,但也并不是完全的义务劳动。
大行台会根据各曹属职事剧闲、人员多少,划分给官署一定的士伍和田地,通过对这些官屯产业的经营收获,来维持行政成本和官员食料的开支。
这一点倒跟隋唐时期的公廨本钱差不多,都是由朝廷下放一定的财政度支权力给各级衙署,让他们各自经营解决一部分行政开支。
彼此间有所不同的,那就是隋唐大帝国的国力强盛,公廨本钱直接以钱帛的形式进行发放,再向民间放贷回利。但西魏政府却连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都无,便只能发放劳动力和土地。
官员们行政办公之余,还需要认真经营这一部分产业,否则就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了解到这些后,李泰也不由得感慨西魏政府、或者说宇文泰的霸府政权,能够搭起这么一个班底真是不容易,简直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股贫穷的气质。
等待公厨备餐的时候,两名参军又将衙署所司事务的核心公文跟李泰过了一遍。墨曹事务主要分为三部分,除了笔墨耗材的收储调度,还有行台官学的课程教授和廨本人田的经营。
在李泰到来之前,两名参军分工主要是由裴汉负责官学教育,薛慎则管理其他的庶务事情。
三人凑在一起商讨一番后,便决定由李泰暂时掌管庄田生产。这也算是对李泰的一个照顾,毕竟庄田经营好坏,影响也只局限于衙署内部,若真管理不好,顶多少吃俩菜。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旦做不好,影响那就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