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48


李泰对这一决定倒也没有异议,毕竟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习惯台府的气氛和节奏。
三人分工议定,属员们也将餐食取回。
大行台在钱粮支出上虽然抠抠搜搜,但做起买卖来倒也童叟无欺。
两匹绢就买回来一大桶的粳米饭、三十个发面笼饼,以及整整两只的烤全羊、并其他干脯、蒟酱、菹菜等等,以及一小桶的酪浆,起码这衙署中二十多人食用起来绰绰有余。
一大车的食盒拉回来之后,属员们却不急着分食用餐,而是先抬着厚重的木板要把大门给堵上。
李泰初时不解其意,但很快就明白了。
“独乐哪如众欢,你等墨曹事员实在太小气,左近同僚还没来得及闻膻起行,你们竟然就要闭门谢客!”
衙堂院门外,有数人趁着门板还未合拢,身手敏捷的从那空隙处跳跃出来,指着曹内群众们便大声笑斥。
李泰见状后也乐起来,怪不得将要开饭时,群众都如临大敌一般,感情是防备着有人流窜进来蹭饭的。
“这些不惧口孽的贪吃贼子啊,各自在署清贫示人,眼见别家户里制庖,却迅猛的如同先登!”
薛慎见还是没能拦下这些蹭饭的人,站在堂前忍不住笑骂一声,但还是向李泰介绍了一下闯入的这几人,多是左近曹属官员,有苏绰的族人苏衡、同样郡望陇西的辛韶等等。
这些人的名字李泰多半都感觉有些陌生,但等到各陈家世的时候,又都有些印象,多是汉人郡姓或是地方豪强子弟。
李泰再回想自己进入台府这大半日,台府中担任官职者出身北镇的寥寥无几。除了北镇武人才学不高、素质不足以承担繁忙的行政工作外,应该也跟宇文泰的刻意安排有关。
李泰年龄资历虽然不高,但他的出身本身就是一个通行证,再加上自身的情商谈吐不俗,倒也很快就跟这些人熟悉起来。
他又察觉到许多在署列席的官吏们,除了自己的饮食之外,还有人就案将吃不了的笼饼、烤肉装进随身携带的口袋里,大概是要打包带回家给亲长妻儿们加餐。
这样的情况并非一二,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并不讥讽嘲笑。由此可见,哪怕是作为霸府属官,家境贫寒堪忧的也比比皆是。
这一餐饭吃了小半个时辰,很快又有属员收拾残席,众人吃饱之后便各自归案,继续开始处理文牍公务。瞧着他们各自勤恳的模样,李泰只觉得恍惚间似乎又回到被996支配的岁月。
他新入官署,事务不多,只有一些需要诸参军一同署名的公文需要过阅一番,倒也并不劳累,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完成了案头上的工作。
但见包括裴汉和薛慎在内的同事们仍然各自伏案劳作,他也不好直接公然早退,又不能像初入单位的小年轻一样争抢表现、去别人案头上抢事情做,他便捧着一份已经翻阅过的文书装作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一篇文章是薛慎所书、准备呈交上司,主要内容说的就是各曹属办公拖延、以至于灯油火蜡等物料费巨的情况。墨曹负责酬给各种办公耗材,办公照明也在职权范围内。
李泰本来只是拿来打发时间,但看着看着居然看进去了。
实在是里面记载的一些细节内容很生动,比如说有的官吏上班时间早却不办公、站在衙署廊下吃早餐,故意作态勤勉。有的直接将墨倾倒在衣袍上,表示案牍劳累。
更有甚者,有的官署明明是闲司,但却预支大量的照明耗材,甚至还在衙署内部编成一个值班表,轮流点灯值夜,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勤恳。
这一篇文章洋洋洒洒近万字,简直就是古代公务员摸鱼大全,李泰仔细阅读许多遍,越看越觉得欢乐,果然群众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他这里看了几遍,但见天色仍早,索性抽出一张新纸,卷首写上“考成法”三个大字,然后便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
一直等到耳边听到群众们各自起身,李泰抬头望去才发现已经到了黄昏。虽然这考成法的内容还没写完,但他也不打算再写了。
毕竟他一个新入台府的下曹参军,实在不好站在广大摸鱼群众们的对立面,须知他也是其中一员啊!
今天之所以写来,一则是有感而发、打发时间,二则是给自己提个醒,等以后他混大了开始执政,就得这么治那些摸鱼群众。
他这里正待将那纸卷收起,旁边一名吏员便入前提醒道:“李参军,衙中规令公言片纸不可出堂……”
李泰闻言又有些傻眼,感情这大行台连饭都不管,却对办公时间产生的价值把持这么严格,连一张纸都不让带出堂去,这分明是不准大家干私活儿啊!
“此文还没有写完,暂且收置别处,不要公式于堂。”
瞧着吏员就案收起那一篇文章,李泰便又连忙叮嘱道,打算明天再把墨水倒上去毁尸灭迹,我也是捍卫大家摸鱼事业的卫士,绝不是叛徒!
黄昏时衙署的办公告一段落,但墨曹还有夜校函授的任务。李泰新入衙署,瞧他面相俊嫩、也不像是一个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于是便可以下班回家了。
确定了明天办公的时间,李泰便离开了台府,汇同在外等候的随从们一同出城,赶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前返回了商原庄。
他这里下班回家,墨曹衙署中却又气氛紧张起来,有大行台帐内亲信前来告令,大行台此夜将要来此官学旁听授课。
大行台推重吏治,对于官吏们的教育也颇上心,前来旁听授课也非只一次。但留衙的薛慎还是不免有些紧张,连忙抽起相对比较深奥晦涩的《六经》,提讲比较通俗精彩的史传,并着员将离开台府的同僚召回。
华灯初上时,诸曹在学的官吏们悉数到位,裴汉也已经返回,但李泰这个新上任的墨曹参军却根本不在城里。
薛慎等也来不及再埋怨李泰的不靠谱,等到大行台在亲兵们的簇拥下到来,便连忙登台开讲。
宇文泰坐在讲堂的侧上方,对讲学的内容兴趣不大,视线在堂中打量一番,旋即便召裴汉入前小声询问道:“在署事员不是新增李伯山?他怎不在?”
“高平男新入台府,还未深知学事剧要,在署办公至晚,告因贺拔太师需有近侍看顾,便先离府归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