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70


“丞相的改革,定然会遭到南方士绅的集体反对。改革越深入,南方士绅对他的反对力度就越强。有朝一日,南方士绅污蔑丞相,说他是反贼,说他想要起兵造反夺取皇位,老臣都一点儿也不稀奇。”
“到那时,南北对峙,甚至是南北分裂,都很正常。因为士绅们不可能干等着让丞相割他们的肉,也不可能接受丞相的改革,只要他们不愿意坐以待毙,那么殿下迟早有一天要做出选择。”
“那时,殿下是选择支持北方的丞相,还是选择近在眼前的南方士绅呢?有了士绅的支持,殿下才能顺利监国,才能变成实权监国,乃至于实权天子。可如此一来,丞相会放弃吗?丞相会因为殿下支持南方士绅而放弃改革吗?”
朱慈烺直接就摇了摇头。
以他对孔子的理解,孔子肯定不会因此而动摇。
“所以,如果陛下选择了南方士绅,那就等着南北战争吧。要么殿下带着南方士绅们,顺利击败丞相,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丞相带领北方大兵,清洗江南士绅!”
“到那时,如果丞相胜利了,殿下又该如何自处呢?”
“而如果殿下选择支持丞相的改革,那么殿下觉得,以你现在的实力,真的能压制江南士绅吗?如果不能,殿下就要小心落水而亡啊!”
武宗正德,天启,都是落水而亡。不管皇室内部是怎么记录他们二人死亡的,反正史书上他俩就是这么死的。
说到这里,王诩并未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开始继续讨论当今天下的各大势力:“东虏坐拥二十万精兵,每次入关之时,却只能出动五六万大军,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赵侯无恤,如今座下百万游牧之民,有拉弓射箭之士不下十五万。如今赵侯已经渐渐一统草原,开始慢慢的把目光转向西域之地,而黄台吉则是布置了至少五万大军,随时防备赵侯东出。”
“关中秦国公,坐拥关中之地,这些年来,不断建设水利工程,不断培养人才,在北地年年大旱的情况下,仍旧不断吸纳北地流民。如今的关中,有百姓至少一千五百万之众!”
“若不是秦国公一心一意要建设自己心目中的朝廷,不愿意和官僚、士绅们同流合污,光是关中之地的兵力,便足以吊打天下。可即使如此,东虏每次入关之时,也要留下至少五万大军,看顾后路,就是害怕秦国公给他们再来上一次。”
“此外,还有老臣的功劳。老臣当年为了更好的对付东虏,就占据了皮岛等地。后来,为了防止高丽半岛彻底落入东虏之手,便提前出手,占据了半个高丽。”
为了防止你投靠东虏,成为朝廷的敌人,我就提前把你给杀了,这样,你就不会投靠东虏了!
桀桀!
“如今,那半个高丽半岛之上,有着五万左右的楚军常驻,他们至少牵制了五万东虏大兵,所以东虏虽然有二十万精兵,但随时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却只有十万。能真正投入关内的,更是只有五六万。”
“如今的天下,确实已经进入了乱世之中。朝廷的权威,也一日不如一日。当年朝廷声势正旺之时,虽然谈不上一声令下,莫敢不从,但那时,即使是最猖狂的辽东军阀,也不敢明着违抗军令。”
“而如今,陛下下诏给吴三桂,让他派军来援,他都做不到,不仅仅索要大量开拔费,还各种拖延,直到此刻,朝廷也没有收到辽东军阀一兵一卒的援军。”
“若是辽东军阀的诞生,还能说的上一句历史悠久,原因众多的话,那江南的军阀,可就纯粹是朝廷威严不在的结果了。”
“那左良玉,当年便养寇自重,故意放过李闯。后来更是拥兵自重。去年,他向楚王要兵员、粮饷,楚王不给,他便直接发兵掠夺武昌,当地士绅也好,朝廷的漕粮盐舶也罢,都没有逃过他的毒手。”
“抢掠之后,便直接来到九江,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后来张献忠克武昌,朝廷严令他出兵,他才在张献忠入蜀后,出兵收复武昌。”
“如今,坐拥三十万大军,以抢劫为生,武昌都不知道被他祸害成什么样了。就这,东林官还在力保他,称之为朝廷栋梁,哪有这样的栋梁?”
其实,以上这些,还不是左良玉真正的丰功伟绩。他最有名的举动,尚未发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北京城被李闯攻占之后,左良玉更加无法无天,祸害的范围也从武昌一地,扩大到了湖北一省。
甚至一度起兵造反,自称清君侧,邀请总督袁继咸一起造反,袁继咸不从之后就被害死了,沿着长江想要顺流而下,攻打南京,那一年是顺治二年。
然后他在清君侧的路上病死了,他的儿子则是带着左军余部,投降了满清。
军阀!
汉奸!
反贼!
虽然王诩并不能预测未来,但以他的智力水平,观察左良玉的过往之后就明白,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军阀,一旦逼急了他,肯定是个无所顾忌的主儿。
虽然王诩口口声声说,如今已经是乱世了,但实际上,天下士绅,尤其是南方的,眼里还是只认大明朝。
天下间,忠臣良将仍然数不胜数!
“殿下有信心,带着五千北军,万余北地勋贵,压制南方士绅吗?殿下有信心,对付左良玉那三十万乱军吗?若是东林党以左良玉为靠山,事事与朝廷作对,殿下有解决他们的办法吗?”
“若是没有,不妨听听老臣的想法。”
“若是殿下愿意,今晚便会有传遍江南的谣言。这谣言会说:镇海公王诩,对于十六年前被东林党赶出京城,一直以来,都十分愤怒,一直都有一个报复回来的想法。”
“事到如今,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便在太子殿下身上,他要挟持监国太子,他要挟太子以令群臣,要假借监国太子的身份,掌握朝政,对付东林党,对付江南士绅,好报十六年前的仇!”
说到这里,王诩捋了捋胡子:“若是殿下愿意,那么从此刻起,所有坏事都是老臣做的,是老臣这个大权臣,挟持了殿下。”
“所有以殿下名义发布的诏令,都是老臣这个大权臣的想法,殿下被老臣蒙蔽了。老臣隔绝内外,实乃一等一的大奸臣。”
“到时候,只要殿下明面上保持中立、天真无邪,那么老臣就有把握收拾那群东林官,顺带着收拾江南士绅。而殿下要做的,就是表面上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同时趁此机会,拉拢士绅,安排北地勋贵、官占据机要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