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70


“估计那时候,后金八旗已经来到山海关附近了。这样,朝廷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对你的计划造成多大影响。”
“如果你赢了,那我们吴家,从此以后便是大清的国族,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如果你输了,为父带着长孙一起,有着大义灭亲、举报你造反的功劳,哪怕事后遭到清算,至少吴家不会灭门。”
“让幺儿去吧。”吴三桂淡淡的道。
爷爷爱长孙,父母爱幺儿。
“好!”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没有了,但清君侧、诛权臣的大旗却立了起来,甚至吴三桂还说,之所以借师助剿,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光靠关宁军无法救出被孔子囚禁的崇祯天子,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得不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关。
至于到时候满清来了就不走的问题,吴三桂也已经想好对策了:陛下为了感激大清拯救自己的恩德,便将北地赠予了大清。
同时,南明北清皆为兄弟之国。大清为兄,大明为弟。
多好的口号啊!
想到这里,吴三桂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我实在是太聪明了!
……
崇祯十七年秋
秋收之后,多尔衮点集兵马,召集六十岁以下的老人、十四岁以上的少年,全国共计四十万大军。
而后,从中选出三十万,朝着山海关而去。
吴三桂以拯救被囚禁天子为名,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内。
消息传开之后,天下哗然!
有士绅说:吴三桂不讲华夷之辩,实乃畜生是也!
这样的士绅比较少,只有一成左右。
也有士绅说:吴三桂是畜生,但孔丘也不是好人,他们两个一个比一个坏,不过是狗咬狗罢了。
这样的士绅多一些,有两成左右。
还有士绅说:孔丘手撕国公、掌掴天子,还不敬士绅,苛待士绅,实乃士绅之敌,满清虽然是夷狄,但是如今却已经彻底汉化,行事风格与汉人已无任何区别。圣人曾经说过,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所以,只要满清善待士绅,他们就欢迎满清。
这样的士绅,数目比较多,超过了半数!
得到消息之后,孔子不紧不慢的带着大军,在山海关对面,和满清对峙。
满清一方,有三十万八旗兵,六万关宁军,共计三十六万大军,以骑兵为主。
孔子一方,有二十万训练了起码四个月,还见过血的新兵,五万中央军、三万君子营、三万勇士营,共计三十一万大军,以步兵为主。
孔子趁此机会,在整个北地开启了战时模式。
一切权利收归丞相府所有,两万君子营、十万新兵、五万新儒,以北京为中心,开始改造整个北地。
这种时候,谁敢不服从丞相府的命令,谁就有勾结满清造反的嫌疑。哪怕士绅对丞相府的政令有所不满,但也仅仅只是不满了。
真正有实力的士绅,早就跑南方去了。
一些小地主,也就是过过嘴瘾,在嘴上喷一喷丞相府罢了,真要让他们付出实际行动来反对丞相府,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胆子。
北地仍在大战,墨子这儿却受到了很多请战书。
有的建议墨子趁机突袭江南,占据江南水乡,拯救江南百姓于水火之中。
有的建议墨子在关中聚集一支军队,等到满清和孔丘的大战结束之后,在突然杀出,对胜利的一方动手,然后占据北地,消灭东虏。
看着面前这一摞摞建议书,墨子就知道,底下的这些墨者,距离自己心目中的要求,还差的很远。
倘若,他们真的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的理念,又怎会提出这些建议呢?难道不是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入改善底层百姓生活中去吗?
“曲物,你来说说,为师该怎么办?”
“有些师弟,对我们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思想上存在问题。但我们墨家不讲究不教而诛,所以我建议师父可以公开的搞一次演讲,让大家明白师父你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相信,大多数师弟在师父明确表态之后,都会明白自己改怎么做。”
“哎,他们果然差的很远,只是区区北地大战罢了,就已经让这么多墨者沉不住气,更别提底下的官僚了。老夫的梦想,仍然任重而道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