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470


哪怕直到此刻,太平道和灵帝之间,仍旧有着私下里的联系,所以来到官渡附近的卢植,心情是很复杂的。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
那时,太平道变成了黄巾贼!
然后,张角也就正式开始造反了,不过,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张角却从未离开冀州、并州,而是开始围攻县城。
……
河内郡,在未来的魏国时代,隶属于司州。在如今的大汉朝,隶属于司隶校尉统管区域,但是,河内郡却位于黄河的另一侧。
简而言之,河内郡虽然在名义上,不是并州的地盘,但是由于位于黄河北侧,所以,也被太平道顺手给占了。
早在去年三月的时候,河内郡的每一座县城、郡城就被太平道肆无忌惮的给包围了!(只是围城,不允许大规模人口出入,允许物资交流,不杀官、不造反。)
在去年十二月,太平道变成黄巾贼的时候,就不再是教徒包围,而是军队包围。
甚至,为了对付鼎鼎有名的河内司马家,吕布亲自带着并州狼骑来到了此地。
温县,这里是司马家老巢,经营了许多年的地方,这里的所有官吏,都和司马家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哪怕是朝廷任命的六百石县令,在得不到司马家认可的前提下,也有的是法子,让他丢官去职。
可是此刻,司马懿看着围在温县外边的黄巾力士,却沉默了。
“这些黄巾力士,都是先天级的法宝,每一件都可以拥有堪比先天的实力,它们无所畏惧,不怕死亡。在法宝的控制者死亡之前,这些宝物会一直战斗下去。而且,每一个黄巾力士,都有着较强的战斗本能。”
“最重要的是,先天好手的命只有一条,而这些黄巾力士的命,却有无数条,只要没有损坏最关键的核心符箓,其他的地方若是坏了,还可以修好。胳膊断了,就再换一条,腿瘸了,就再换一条,身体之中储备的一次性道法用完了,就重新安装一套。”
“一旦遇到了无法抵抗的敌人,这些黄巾力士还会发动自杀式袭击,连带着核心符箓一起直接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阳神以下,除非提前做好准备,否则非死即伤。”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太平道内部,应该有至少一条完整的黄巾力士生产线,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天都能至少生产上万具黄巾力士。”
“可笑的是,朝廷那里,估计还在以为,这都是太平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辛苦积累出来的底牌,还想着要利用我们这些世家的死,去试探太平道的底牌,然后好进行针对,实在是荒谬到了极致!”
听着司马懿的不断唠叨,司马朗的脸都黑了!
“仲达,你到底想说什么,直说便是!这里只有为兄和你二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听到这里,今年才十二岁的司马懿,嘿嘿一笑,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就是想说,大兄,咱们要是再不投降,司马家可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刚才我在孔明先生(胡昭,字孔明,他比诸葛亮年纪大了,所以就算重名,也是诸葛亮抄他的)的帮助下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凶中藏吉。”
“我觉得吧,如果抵抗到底,或者直接率领少数核心族人冲出去,那就是大凶!”
“那吕布的大名,兄长肯定也听说过,我远远的观其气势,距离彻底身合并州狼骑军魂,也已经不远了。到那时,他吕布就是这数百年来,光武帝之后,大汉第一位神将。”
“纵然此刻的他没有突破,可是却也已经获取了并州狼骑的认可,我们跑不掉的!正面对抗,死路一条,是用族人的性命来换取这些冷冰冰的黄巾力士。”
“我们培养一位先天族人,需要一位资质尚可的家生子,需要二十年时间持续不断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药膳、灵米、灵泉,还需要给他一对一的针对性指点……”
“可是,太平道的一具黄巾力士,可能就是几十个道士或者几个道士,坐在制造黄巾力士的宝物面前,以大量的钢铁、符箓为原材料,几天就制造出来了。”
“人家太平道消耗的是钢铁、符箓、几天时间,而我们一位先天族人,消耗的是至少二十年时光和大量的资源,我们耗不起!”
“至于突围,我真的不觉得,我们能在吕布面前成功突破。到时候或许大兄你跑快一点儿,直接丢掉我们这些累赘,还有机会跑掉,毕竟,你也是阳神嘛,虽然你上个月才突破。”
听到这里,司马朗满头黑线的拍了拍司马懿的脑袋:“竖子人不大,鬼点子挺多的,整日里胡思乱想,就不能好好读书吗?”
看到司马朗只是拍拍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强硬的把自己赶回屋里读书,司马懿就知道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他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一会儿:“大兄,我们是没有援军的,难道你还没有看清楚吗?难道你还指望朝廷或者其他的世家,会派遣援军过来拯救我们?不可能的!”
听到这里,司马朗也绝望了,只好叹息一声,沉默不语。
九个月了!
温县起初之时,只是被太平道的教众包围,前段时间则是忽然变成了黄巾力士,傻子都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是朝廷的援军呢?
总不能迷路了吧!
整整九个月啊!
太原王氏都被灭了!
司马家被灭,难道很奇怪吗?
“为兄万万没想到,那些世家还有朝廷,竟然会如此短视!他们怎么会如此不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