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8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3/1900


结果?
那就是完全打破平衡,临场应变的终极考验,其中大部分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临场应变的机会,直接死球。
这些细节,全部都是“不规则”、“意外”、“突发”,没有人能够掌控,对比赛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
而纳达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对红土的理解已经达到另外一个境界:
尽管他也无法避免这些突发状况,但他的理解总是能够比别人更加高深一些,应对起来更加从容,又或者是把意外转变为自己的优势。
这,是一种天赋。
(本章完)
===1171
热身游戏===
纸上谈兵,总是相对容易的,因为那些规则、那些道理、那些规律全部摆在眼前,如同数学公式一般,简单明了。
坐在办公室里,拿着平板电脑,分析红土赛场的移动和弹跳,那些变化、那些不规则、那些地雷,说起来头头是道,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深入浅出,似乎已经将红土分析透彻,但实际操作却是另一回事。
“理解红土”,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纳达尔能够将“红土之王”上升到一个全新档次,恰恰就是因为这份与生俱来的理解和阅读,无人能敌。
曾经,2006赛季到2007赛季,费德勒曾经在四大满贯和年终总决赛创造五十四胜两负的惊人战绩,连续两年包揽澳网、温网、美网以及年终总决赛冠军,但唯一遗憾的就是,连续两年在法网屈居亚军——
全部输给纳达尔。
事实上,2006年、2007年、2008年,费德勒连续三年杀入法网决赛,连续三年面对同一位老对手,但费德勒始终无法逾越纳达尔这座高山,甚至在2008年决赛里的第三盘吞下一枚鸭蛋,毫无还手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2009年,当费德勒在法网决赛击败索德林终于圆梦的时候,瑞士天王双膝跪地喜极而泣。
就连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决赛的纳达尔也同样是热泪盈眶,赛后第一时间向费德勒发送短信表示祝福。
当然,纳达尔是纳达尔,那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过,对于每位球员来说,理解红土都是一门功课。
只是,这门功课着实太难太难,新生代都不愿意好好选修——
不要说“90后”、“95后”的新生代,准确来说,自德约科维奇、穆雷这一批球员开始,就慢慢偷懒了。
一方面,得益于球拍、拍线、球鞋等等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得益于球员身体素质和训练方式的配套进步。
这也使得不同场地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球员们往往采用相似的打法,不同场地都看不出明显区别。
比如梅德韦杰夫,在硬地、草地和红土的移动方式,几乎没有变化,基本没有滑步,全靠自己的腿脚。
当然,专业人士们也深入分析过,这是可行的,莎拉波娃、小威廉姆斯为代表的强力进攻打法就是如此,她们并没有根据红土做出调整,却也依靠自己的打法登顶法网冠军,这是时代前进的整体趋势。
另外,红土和草地的场地维护方式也越来越先进,粗糙的不确定性正在降低,以至于草地和硬地的区别正在越来越小,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给予新生代“偷懒”的空间,一招鲜就能够打遍天下。
不过,格拉芙的想法,稍稍不同。
红土球场,典型的慢速球场,蜂窝泥土结构对速度和力量的吞噬非常明显,简单来说,力量型球员或者发球大炮型球员们,往往很难在红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旦力量不管用了,也就没辙了。
形成直接对比的是,红土场地的战术组合更加多样更多丰富也更加灵动,非常适合打法多样化的球员;而且,回合数多,对耐力对脑力对专注等都是严峻考验,更加适合敢于做出不同尝试的球员。
比如,高文。
格拉芙相信,高文的打法,在红土球场同样也可以大放异彩,但前提是,他需要找到自己的理解。
对此,桑普拉斯和阿加西表示百分之百赞同。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事情,并不容易。
一直以来,高文就是在硬地成长起来的,典型的硬地球员,突然之间转换一种场地,击球、战术、布局、构思等都需要改变,这等于是打破自己的习惯和规律,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就知道难度了。
而且,从专业角度来看,硬地转红土,非常非常困难;反过来,红土转硬地,则简单许多:
因为红土能够培养更加全面也更加细致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往往能够适应不同场地,是一种全面的锻炼;但反过来,硬地基本功的要求则简单粗糙许多,从硬地前往草地和红土的时候就会水土不服。
瑞典一代传奇名宿比约-博格被誉为网球历史上百年独一无二的存在,他职业生涯一共赢得十一座大满贯冠军,六座法网、五座温布尔登,其中1978年、1979年、1980年,连续三年背靠背赢得法网和温网。
如此壮举,至今为止依旧被认为是无法超越也无法复制的独特壮举,因为短短一个月之内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场地转换,难度之高,难以想象,不同场地之间的转换,绝对不仅仅只是球场类型的变化而已。
现在,高文就需要迎接全新挑战。
但是,总是要尝试看看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如果拒绝尝试拒绝冒险的话,继续坚持高文的现有打法风格,固然没有问题;然而,他们就永远都没有机会知道,高文是否有机会在红土球场更进一步,职业生涯又是否能够拥有更多可能,所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3/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